“创新指数榜”在航天企业的研究与实践

2012-01-18 06:0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彭小波宓佳
航天工业管理 2012年7期
关键词:研究院创新能力考核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彭小波 宓佳

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航天的发祥地,是我国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总体研制与系统集成单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和国内外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院在知识更新、科技发展、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大,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影响研究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研究院预研创新的总体单位,为了应对新环境、新形势下的严峻考验与挑战,更好地牵引和带动研究院各分系统单位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开展了“创新指数榜”的应用研究。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提高院属相关单位创新建设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为技术创新政策的实施提供政策导向。

一、研究概述

1.理论基础

创新评价研究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创新指数榜”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钻石模型”理论、竞争力过程理论、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和计量分析理论、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理论等几种典型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为构建“创新指数榜”评价体系提供了基础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保障了“创新指数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2.主要方法

以产业竞争力成因及计量理论为基础,国内外学术组织、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企业创新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开展了对企业创新发展评价的研究并总结提炼出许多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评价方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等。目前,学术界和实践应用中常用的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均是以这些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3.创新指数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学术机构和城市都积极开展了创新指数的研究工作,如欧盟创新指数研究和应用成为世界各地创新评价学习与借鉴的主要成功案例;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指数报告等也是国内较为知名的实践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创新评价可以起到引导创新、激励创新的作用,在实践中具有很好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指数榜”的构建及计算方法

1.体系构建

“创新指数榜”由创新指数、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构成。其中,创新指数由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按比例加总得出,创新能力注重创新投入对于创新活动的积极意义,创新效率注重创新投入在创新活动中的实际效率。

研发中心通过对“创新指数榜”相关理论依据的全新梳理,构建了创新系统模型,提出将组织的创新活动划分为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绩效4 个维度的10 个考核项(如图1所示),其中各维度中的各个考核项分别包含相应的评价指标。

由此,“创新指数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可划分为1 个指数、2 个角度、4 个维度、10 个考核项和34 个评价指标,如图2和表1所示。

图1 创新系统模型图

图2 “创新指数榜”评价体系构成图

表1 “创新指数榜”评价指标体系表

2.主要计算方法

“创新指数榜”中的创新指数由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分数决定,即由各单位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得分分别乘以70%和30% 的权重加总得出(如图3所示),而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得分主要取决于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具体计算步骤为:

一是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创新指数榜”中包含的34 个评价指标的量纲不一致,所以可采用正态分布法或线性标准化法将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便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将各单位的原始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测试,若指标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函数特征,则参照正态分布函数表值进行计算得到分数;若不符合,则选用线性标准化法进行计算。

二是确定评价指标项和考核项的权重。由研究院型号系列总师及型号“两总”等专家、科技委、院机关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主管预研工作的领导打分确定评价指标项权重;研究院主要领导、院士填写权重系数矩阵,以确定各考核项权重。此外,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项和考核项的权重系数。

图3 创新指数计算流程图

图4 创新能力的计算方法

三是计算创新能力的得分,如图4所示。

四是计算创新效率的得分。与加权平均法相比,数据包络分析法重视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即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何种投入最少(最优);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何种产出最多(最优),这与各单位的经济效益目标相一致。但当多个单位的数据包络分析有效时,数据包络分析法就无法对这些单位的效率进行有效的区分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其拓展型——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工具,其可以突破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本型的制约,进一步对数据包络分析有效的单位的效率水平进行比较。

根据“创新指数榜”评选活动的实际意义,选取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每百人研发经费投入金额、每百人拥有专利数量、每百人拥有科技论文数量、参加学会组织数作为投入项,选取每百人新增专利数量、每百人新增科技论文数量、每百人研发项目数量、每百人研发产品数量、新增奖项作为产出项等进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评分,从而得出参评单位的创新效率得分。

五是计算创新指数的得分,并根据创新指数、创新效率、创新能力的得分对各单位进行排序。

三、“创新指数榜”的特点

1.系统性

在“创新指数榜”的研究过程中,研发中心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构建创新系统,通过对系统输入和输出进行梳理,进而构建了4个考核维度,并围绕创新组织将4 个考核维度进一步细分形成34个评价指标,系统内各模块的相互关联使创新系统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2.全周期性

“创新指数榜”关注从创新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的整个创新周期,评价指标涉及到创新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其中,创新绩效是对以往经典理论的突破,使创新从传统的专利、科技论文、产品导向向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转变。

从全周期的角度设计考核体系有利于以实际价值为导向促进创新,进而避免出现因盲目追求创新投入或产出而忽略通过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情况。

3.全面性

研发中心在充分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创新评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院科研生产、经营开发的特点,广泛征求研究院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最终构建出“创新指数榜”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较为全面、系统地涵盖了研究院技术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

在设计统计报表时,研发中心尽量兼顾总体单位、专业所、生产制造类单位以及民品企业的不同特点,充分细化指标。为平衡评价指标包含项目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在充分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部分指标的包含项设置了不同的权重系数。

4.科学性

“创新指数榜”的构建和评选过程充分借鉴并采用了国内外较为科学的创新评价方法,极大地避免了主观意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以相关理论和现有资料为依据,以“头脑风暴法”为基础,广泛征求了院内各级领导、专家的意见,从而保证了评价过程的科学、客观、公正。

四、应用实践

研究院“创新指数榜”的提出和应用有利于科学地量化和评估院属各单位的创新水平,是实践“创新引院”发展方针的风向标,引起了各单位的持续关注和热烈反响。

1.制定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研发中心对先进创新评价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学习,在借鉴国资委EVA 考核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的同时,大量查阅了国内外创新指数的具体应用案例,经反复推敲检验,制定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新指数榜”评选管理办法》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新指数榜”评选活动实施细则》。

研究院的评选管理办法明确了“创新指数榜”评选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从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评选过程、评选结果、异议及其处理等方面对评选过程进行了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创新指数榜”评选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并详细介绍了“创新指数榜”的设计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含义及统计范围等。2 个文件的颁布全面保障了“创新指数榜”评选活动的贯彻实施。

2.发布了创新指数排行榜

截至2012年4月,研究院“创新指数榜”评选活动已经开展了2 次,院属17 个单位参与了此项活动。2010年度“创新指数榜”评选结果在研究院第三次技术创新大会上发布,2011年度评选结果也全院范围内进行发布。

3.编写了创新指数分析报告

为使“创新指数榜”真正起到“创新引院”的作用,使评选结果真正“落地”,研发中心每年都撰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新指数分析报告》。

2010年度“创新指数榜”的分析报告主要从整体创新指数评选结果和各单位评选结果2 个方面展开。结合创新指数评选结果将院属各单位分为3 个梯队,对各梯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评价体系的4 个考核维度,从评价指标项和考核项得分的角度分析了各参评单位的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综合整体评选结果,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3 个方面对提升全院整体创新水平提出了建议,为研究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2010年度分析内容的基础上,2011年的分析报告添加了对院属各单位2年评价指标的对比分 析,通过对各单位创新工作的纵向对比,挖掘创新工作的侧重点和主要变化,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2年的评选活动表明,“创新指数榜”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反映院属各单位的创新水平,可以作为院制定相关政策的科学依据。

创新推动发展,创新改变未来。“创新指数榜”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和实践,是评价创新、鼓励创新、引导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目前,该项活动即将纳入研究院对院属各单位的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长效考核机制成为研究院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之一。这一活动在研究院乃至整个航天系统均属首次,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也可为同类型军工企业加强创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照和指导。◄

猜你喜欢
研究院创新能力考核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不是我!是他捣乱!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