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互助金融制度的建立与变革

2012-01-17 08:04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课题组
银行家 2012年2期
关键词:小额社员信贷

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课题组

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助贷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与濮阳市政府共同核准成立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自2006年7月注册成立以来,得到了地方党政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以及学术界、金融界和“三农”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断指导。助贷社组建了一个立志服务农村基层金融、打造普惠金融体系的实践团队,组织培训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支持的弱势民众和小微型企业,通过“小额信贷(经济活动)+互助合作(社会组织活动)”的模式,将引资助农与调动农民内生积极性紧密结合,进行以“互助金融”为特色的中国小额信贷与合作社创新探索。目前,试验区覆盖了濮阳县、清丰县和华龙区、高新区,波及南乐县和范县的部分区域,建立了6个分社,595个村银行(社区型互助中心),参与资金互助的社员达到12000余户,互助基金和贷款规模双双突破1亿元,职业团队达73人。

经过7年的探索,互助金融濮阳模式已经融合了农村社区内外资源,填补了传统金融在农村社区的空白,尊重了农民主体地位,顺应了基层农民的现实需求,是适应中央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政策连续多年要求的极具生命力的一种实践探索。贷款互助社模式的核心在于外发促内生,内联促外引,统分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最终建立起城乡互助的农村金融体系。其探索和得失综合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培育扎根农村的社区银行

助贷社秉承“善行助贷”的基本理念,通过引入外部力量,进行外发促内生的努力,普及金融教育,培育扎根农村,发挥老百姓自主性的社区银行。

中国众多商业银行,真正融入社区者微乎其微。中国所有金融机构,包括新建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鲜少下农村者。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展面向“三农”业务,然而都是农村社区以外机构到农村去,没有长期扎根社区的打算,很难与社区内居民实现互动。就濮阳市情况看,正规金融机构组织的存款不能用于当地的問题十分突出:截至2011年6月底,濮阳市各金融机构存款666.29亿元,各项贷款只有238.83亿元,资金净流出(存贷差)约427.39亿元。事实说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按市场化原则配置金融资源的结果,不仅加快了传统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也加速了“三农”资金的流失,引发了日益突出的贷款难、收款难、增收难等社会问题。

助贷社社长许文盛长期从事农村金融一线实践与研究。自2004年起,许文盛应邀参加了对中国社科院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南召、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的课题调研。在了解孟加拉模式在中国的试验成就与存在问题基础上,许文盛提出了在自己家乡创办贷款互助合作社的设想。2004年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向濮阳市政府发出《关于探讨在河南省濮阳市筹建小额信贷实验基地可行性的商函》,许文盛由此开始了互助金融的理想探索,根据自己多年对农村金融的感悟,设计了“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总社+分社)+社区互助银行”多层资金互助的贷款互助社模式。

贷款互助社定位是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和村银行孵化机构。其设想与2005年以后的多个中央1号文件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高度契合,并得到了社科院和濮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5月,在河南高校“三农”社团的大学生们配合下,许文盛动员许屯村的23户农民和前南孟村13户农民发起成立了自己的村银行;7月,互助社召开首次社员大会,审议通过了《贷款互助合作社章程》;市民政局颁发“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社团法人登记证书,核准业务范围:“引资助农、组织培训农民进行贷款、购销、文化、生产合作活动”。

助贷社从成立到现在,一直秉承“善行助贷”的信念,坚持以小额信贷动员组织群众,扎实推动村(社区)互助组织建设,谓之为“外发促内生”。

农民大多对进入社区的外来新生事物先天存排斥心理。虽对大部分人对于没钱难办事,特别是一时资金周转不灵导致错失机遇体会深刻,但对助贷社总是认可与怀疑并存,率先尝试者寥寥无几。发动农民成立自己的互助组织,必须率先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助贷社为此摸索设计了一整套市场化的群众动员与组织办法:以扎实的社区发动工作,把社区内认同互助合作理念、有小额信贷需求、讲诚信、负责任、有能力的部分村民,率先组织起来,通过他们的实际体验和影响带动,逐步增加参与互助的社员队伍。

村里建成村银行,农民只要入股,就成了“东家”(社员)。资格股由村民根据各自家庭能力和需求自愿认购,初期最少500元,最多1万元。随着业务扩展,早期社员信贷需求不断放大,助贷社建立了多层次社员分层互助的社员体系,资格股上限逐步由1万元增至6万元,社员贷款也逐步放大至30万元。为使信贷杠杆撬动更多群众入社,更好发挥小额信贷孵化村银行的示范作用,助贷社2008年启动了非社员贷款。但为确保不影响社员供应,非社员不能得到随时贷款的承诺。

助贷社贷款品种和期限,并不拘泥于经营项目,而是按社员的实际需要办理。社员贷款,经中心社员和信贷经理调查同意,满足担保条件,能够随时在股金五倍范围内获得借款。通过群众家庭之间资金的宽紧调剂,社员的应急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助贷社运作上,不仅吸收了孟加拉乡村银行面向穷人贷款的经验,还发明了“流动银行”——通过客户经理乡村间流动办公,把分散的村银行串联起来,把资金服务送上农民家门,对村银行股金和贷款实施全程跟踪,逐步培育唤醒农民的互助意识。2007年2月,贷款互助社通过市供销社和民政局代表市政府进行的检查验收和调研评价,试验区获准由濮阳县扩大到全市。同年4月,许屯、陈村互助中心组织农民增收致富的方法得到国家计生委的认可,河南省计生委据之策划了“幸福家庭行动”,助贷社向调研的国务院百万人口大县课题组和各级计生委汇报了实验进度。伴随业务扩张,助贷社团队迅速发展至73人。信贷服务团队由最初1~2人,增加到5~6人,再到目前的32人。2007年下半年,增设专职内勤。营业室2009年1月在市区内开业后,总社根据对各分社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机关建制,成立了信贷、财务、投资、拓展、风控、人秘科研等部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调整、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如针对信贷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额、轻小额,重城区、轻农村,重老客户、轻新客户”以及坐门等客等问题,2010年10月细分了信贷市场,出台了全员效能量化考核办法,确保全社2/3的信贷力量向5万元以下的乡村小额业务倾斜。至此,一个以村级互助组织管理群众为基础,分社提供及时便捷的小额信贷服务,总社统筹协调培训辅导的组织架构基本形成。

建设城乡互助金融体系

助贷社反对金融的片面改革,倡导金融融入社区综合发展。资金的使用,以组织群众、促进社区组织再建为基础,探索重建社区信用、流通、文化、生产等秩序。努力坚持外发促内生,以小额信贷机构持续孵化村银行,培训组织农民按社区联合,通过流动银行连结实现网状联合,培育内生积极性,解决内部管理秩序,激活内资基础上探索引进外资,寻求内外资持续综合应用,谓之“内联促外引”。

助贷社“善行助贷”、“股贷挂钩”的设计,发扬了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美德,与“先富带后富”、“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思想科学合理的融为一体。经历不断试验和探索,成功实现了“内联促外引”及内外资融合目标,这体现在如下四类资金的动员上:

一是原始股,即注册资金,是助贷社持续孵化催生村银行的最基础力量,用于机构启动与村银行孵化,承担发展的所有风险。2006年原始股60万元,到2011年初达523.23万元(含当年对员工配发的总额为30万元的员工股。员工股并入原始股管理,是机构与员工共享发展收益的体现)。

二是资格股,是村落(社区)为单位建立的互助中心内,认同合作互助理念的农民认购的股金,是村银行社员的互助基金,是实收资本的重要来源。群众入股即成为资格股社员,满足风险控制条件时,有权在股金五倍范围内随时获得借款,并在村互助组织内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议事表决权和监督客户经理及本村其他社员等权利。资格股,按村落、社区封闭运行,入股社员与助贷社共担本村互助中心的风险,风险不外延。资格股总量,随着村(社区)互助组织的不断增加,呈逐年扩大之势,2006年社员资格股的年底总量是5.2万元,2011年10月底达739.95万元。

三是投资股,是助贷社在“引资助农”业务范围内,根据协调城乡发展、调剂城乡资金余缺的客观要求,引导有一定积蓄的富裕民众,接受“先富带后富、善行助贷”思想和助贷社模式理念后投资认购的股金,是一种既能帮助穷人,挣贷款利息,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的创新型股金产品。投资股也是助贷社孵化村银行资金与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重要补充来源,2007年起逐年成倍增长,成为助农贷款资金来源的主力军,2010年的总量余额已达7203.2万元。进入2011年,受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高息集资的影响,投资股增幅减缓,年初至10月净增长1554.8万元,较上年同期少增1555.7万元。

四是其他外部资金。为争取外部资金支持,助贷社持续多年做了多方面的努力。2005~2006年,社科院牵线吸引国外资金支持,但因注册迟缓错过了时机。中央为支持解决“三农”贷款难问题,出台了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明确“通过批发或转贷等方式,解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但因助贷社尚非准金融机构而无法享受。争取地方政府注资,因濮阳财政紧张,只提供发展环境。2010年起,助贷社尝试转制为村镇银行,并与10多家银行联系,商议发起行问题,均因“商业价值不大”而未成功。直到2011年,助贷社农村社区金融教育项目在全国各地参选的76个社会组织项目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世界银行的小额赠款支持。

构建多层互助与风险控制体系

助贷社定位于补充商业银行不足,使有限的资金滚动孵化村互助中心,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解决了困扰传统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和分散农户难形成合力的难题;通过各分社客户经理的流动服务,把点状的村银行串联成网状联合体,解决了互助组织单村难以形成资金规模而发展难的难题;在总体资金供需衔接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统分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双向调动社区居民与经理人积极性,探索构建了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严密的多层互助与控制信贷风险的新路子和新体系。

一是构建“总社+分社+互助中心”多层治理的合作社模式。流动银行在总社统筹协调下联结各村银行统一运行并呈网状发展,谓之统;单个村银行分散封闭控险,谓之分。“民办、民管、民受益”、“一人权票制”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村银行运行三大原则。“中心管人不管钱,分社管钱不管人”,村银行与客户经理彼此扬长避短,既尊重维护了社员自主权,发挥村民管村民、信息对称和专业信贷团队精细管理、调剂城乡资金余缺等优势,又避开了农民缺乏银行知识、直接管理抹不开情面和官办银行体制下内控监管流于形式等缺点。助贷社贷款先由中心社员评价借款人,再由承包服务区域的信贷经理调查实施并包放包收,贷款质量、收益直接与信贷经理的绩效挂钩。这种内外结合的机制和方法,既调动了社员积极性,便利了借款,也制约了信贷人员的道德行为,防控了腐败。2011年12月起,适应财务核算的管理要求,助贷社又在努力探索新的财务制度,走向“村中心独立核算,村财社管”的道路,从而规避财务风险,更加激活一线。统分结合的多层合作社模式,使助贷社外力与社区内力融合,形成多中心联合网状体。由于成功调动了社员管人与客户经理管资金的积极性,助贷社突破了单个中心资金少、缺技术、难以形成规模等发展的瓶颈,解决了困扰传统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收款难等问题。成立至今,累计发放贷款4.04亿元,没有1笔呆账损失。

二是建立统分结合的经理人管理体系。理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分立,理事会对经理层以分社为单位实施量化考核,经理人按能力分层实施职岗经营承包,职员独立奋斗与团队作战相结合,充分调动经理人和管理者积极性,推动助贷社高效低险走向持续繁荣。

三是建立与工作模式匹配的统分结合劳资机制。助贷社薪酬制度至今已修订了六次,目前已趋于稳定。薪酬构成包括四部分:较为稳定的福利工资、按月核算的績效工资、按单位任务目标量化考核的效能奖和年终奖。其中,福利工资包括基础工资、职务津贴、工龄工资、六金补、通讯补、交通补以及全勤奖等。绩效工资按照员工当月实际发生的业务量计算,不保底,不封顶;效能奖是2010年10月新设的项目,由各分社根据单位任务目标进度和各岗位付出贡献大小协商分配,克服了全员岗位承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人自为战、单位协同差的弊端,增强了整体凝聚力。

促进农村再组织化

为了培养社区型社会工作者和农民银行家,探索新形势下重新组织群众的工作方法,确保项目稳健持续长期发展,贷款互助社摸索了一套群众工作方法:

一是提出了双培养目标:把全部员工培养成社会工作者或者社会活动家,把所有社员培养成农民银行家。助贷社坚持每日开晨会、按部门每两周召开一次交流会、每月一次讲评会,促进员工学政策、学法规、学理论、学业务;设立科研部,结合业务有计划地开展课题调研,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化;通过助贷社科研论坛和各分社的意见箱,开辟员工建言献策和心声交流的渠道;实行管理岗位人员竞聘、履职演讲、民主测评,开展演讲比赛、向困难职工捐款献爱心等活动,促进了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各中心社员会随时因需而开,至少每季一次;中心年会每年一次;总社每3年召开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持续培训新农民,机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要求互助的群众与群落越来越多。

助贷社7年基层实践,锻炼打造了一个有理想、能吃苦、愿奉献、勤奋执著的团队,扎根社区组织培训农民,培养了一大批社区型农民银行家。每日晨会都要规范宣读誓词:“欲得人助,必先助人!我为成为助贷社的一员而自豪!作为合作互助思想的传播者、新型合作社的传道者、穷人银行的实践者,我们走在时代最前列,是诚信社区、和谐社会的缔造者。善行助贷,为穷人解难;组织群众,为国家分忧!不断推动成立村银行,让每个家庭都能方便获得贷款!我保证:全身心投入小额信贷和新型合作社试验,团结同志,艰苦创业,推动民众成立真正属于自己的金融合作社,为实现创建中国农民互助银行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是贷款助穷为乐,小额信贷作工具,扎实社区发动,摸索群众工作方法,组织培训群众按社区成立老百姓自己的村银行。助贷社除内勤人员留守营业室外,其他干职工风里来雨里去,整日走村串户,扎根社区工作。起初几年,助贷社只有一辆摩托车,多数人员骑自行车在20公里之内奔波;由于工作苦、累、待遇低,2006~2007年招聘的三批员工20多名,坚持到现在的只剩2人。后来,随机构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社里给每个信贷组配备了摩托车,条件极大改善,员工每年递增10多人,逐渐形成了目前以业务骨干为主的核心团队。

三是借鉴根据地工作方法,连片开发村银行,融合社区内外力量,逐步引导创建区域性农民互助银行与专业合作社。

成本可控,公益助穷,坚决抵制高利贷

作为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客户保护公约的倡议人之一,助贷社把善行助贷,小额信贷帮扶穷人作为基本追求,坚持帮助穷人必须成本可控,始终抵制高利贷。不仅与温铁军、杜晓山、何广文等“三农”专家沟通,呼吁联手抵制高利贷,还在内部网站——中国助贷网设置抵制高利贷专栏。

助贷社贷款利率,社员参照信用社水平,执行期限定价:3个月、半年、1年的利率,初期分别为0.69%、0.81%、0.9%,目前为1.14%、1.35%、1.41%;非社员利率稍高于社员,按有无抵押、风险大小设定在1.2%~1.95%之间,最高执行利率离国家规定的高利贷的下限(法定利率4倍,即2.19%)尚差0.24个百分点。

困难与挑战

助贷社目前的发展除了机遇,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

一是助贷社尚非准金融机构的社会团体性质,使之不能获得中央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专项政策补贴,不能向金融机构融资,不能争取地方政府投资,银监部门也不监管,这与其业务迅猛发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现实极不适应。不仅制约互助金融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参与民众自求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转制村镇银行与坚持公益性小额信贷助穷路线的艰难抉择。2010年5月,市银监局安排助贷社寻找银行在濮阳县发起村镇银行,均因商业价值不大、投资环境欠佳而搁浅。

三是比于安徽凤阳、河南信阳、山东临沂等地政府强力支持,助贷社是社会团体办公益,地方政府支持偏少,加上自身人力和宣传力度所限,组织动员农民建立村级互助中心的工作成本高、难度大,举步维艰,已经建立的村级互助组织巩固发展任务也日益沉重。

四是税收问题,使助贷社坚持普惠扶贫、抵制高利贷的公益性目标和实现风险控制、财务可持续目标的矛盾更加突出。

五是知識产权近两年屡受侵害。一些机构,包括原从事高利贷被摘牌的投资担保公司等等,纷纷以互助旗号谋取私利,助贷社实验在无序竞争中受到冲击,城门失火祸及池鱼,蕴藏着巨大社会风险。

六是业务快速发展与员工队伍稳定、员工素质提升、有效经营管理的矛盾加剧。

助贷社作为互助金融的倡导者,善行助贷,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大局,引资助农、扎根社区、贴近农民、城乡互动,成功打造了以互助金融为特色、媲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中国小额信贷品牌。但受制于处于成长期等因素,在本地农村金融市场的占有份额很小,供给能力与参与合作的众多社员的实际需求尚有差距,更无法满足当地所有弱势群体的需要,其制度仍在不断变革完善之中,需要改善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就濮阳环境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农业比重较大、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具有典型的中西部地区环境特点。该环境下,探索新型互助金融的建立与变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是把农民的现实需求与小额信贷帮扶穷人的理念结合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决定了互助金融制度的建立与持续,不仅取决于内在因素,更重要的还需政策、法规、理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猜你喜欢
小额社员信贷
扶贫小额信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还款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
小额信贷员激励与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
同劳动 心连心
中大“新青社”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