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加入欧元区十年的利弊得失

2012-01-17 08:04张林林意佳王奕韬
银行家 2012年2期
关键词:希腊欧元区货币

张林 林意佳 王奕韬

“入欧”十年——先扬后抑

2001年对希腊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正是在这年,希腊正式成为欧元区一员。对希腊而言,加入欧元区并非毫无障碍,当时也采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才“混入”欧元区,这也为如今的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7年的《稳定与增长公约》,要加入欧元区,欧盟成员国必須达到下列标准:第一,政府财政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下;第二,公共债务必须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这一水平;第三,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得高于三个最佳成员国“上一年平均通货膨胀率+1.5%”的水平;第四,该国的货币至少在两年内必须保持在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波动幅度内。其中,第一和第二条最为重要。根据希腊当时的债务情况,赤字和公共债务都过高,根本不符合加入欧元区的要求。为此,高盛公司为希腊制定了“货币掉期交易”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两项金融工具,为其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以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使国家负债率下降至符合欧元区规定的1.2%,成功进入欧元区。

2001~2008年是希腊经济发展的辉煌期,希腊凭借欧元区的便利条件,经济快速发展。从收入和产出角度看,2001~2008年,希腊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实现了较为平稳的快速增长,GDP增速除2005年的2.28%之外,其余年份基本都以4%~5%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在整个欧元区都是惊人的,其增长势头一直维持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图1)。同期,希腊人均GDP和人均国民收入也一路上涨,2008年,希腊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7947美元,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28%。从进出口贸易角度看,希腊加入欧元区后大大降低了货币兑换等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希腊的进出口在2001~2008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从总量看,2001~2008年,进口大于出口,存在赤字,且赤字不断扩大。从2009年开始,赤字状况才有所缓解(见图2)。从投资角度看,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后采用欧元区统一货币欧元,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提高,希腊投资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2008年,这促进了希腊经济的增长(见图3)

但希腊的辉煌到2009年就停止了,从此深陷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远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2009年年末,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和惠誉相继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BBB+”,引发希腊股市大跌,国际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希腊债务危机由此爆发。2010年,希腊政府赤字高达241.25亿欧元,占GDP的10.6%,政府债务达到3293.5亿欧元,占GDP的144.9%。

纵观希腊加入欧元区十载的变化,需要深入思考希腊与欧元区是否相符合?即希腊加入欧元区能否实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化。本文采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对希腊加入欧元区的最优性进行分析。

是否最优——加入欧元区的争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争论中,最优货币区(OCA)理论诞生。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蒙代尔从劳动力的流动性、刚性价格、货币的交易成本等方面对最优货币区进行了分析。此后,麦金农、凯南、伊格拉姆等一批学者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论述了最佳货币区的判断标准。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适合建立单一货币区,通常来说,一个货币区的情况越接近这些标准,加入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就越小,收益就越大。一个国家在考虑加入货币区能否实现最优时,亦是考虑这些标准。一般来说,被普遍接受的标准有:价格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和经济开放度。

价格工资弹性标准

若一个货币区内的工资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则经济失衡会自动趋于消失。例如,在货币联盟内当甲国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时,若该国名义工资和价格拥有充分弹性,失业者会降低其工资要求,从而使就业增加,产出增加。同时,工资及其他要素成本下跌,该国产品的价格下降,与外国产品相比更具竞争力,从而导致对该国产品需求的增加,贸易逆差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对于另外的某国,如乙国,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工人对工资的要求提高,将导致工资成本上升,从而使乙国产品价格上涨,削弱了乙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贸易盈余逐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解除。因此,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弹性的情况下,货币区内经济失衡将得到解决。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价格和工资具有很强的刚性,那么应采用浮动汇率来保持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和工资刚性将导致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无效,导致通货膨胀或加剧失业,而采用浮动汇率,货币对外价格的变动将通过贸易条件和实际工资的改变来降低成本。

希腊自2001年加入欧元区以来,人均工资迅速上升,增速远高于德国,这是希腊加入欧元区后,努力缩减与西欧发达国家工资差距的努力(见图4)。当国内民众习惯了工资的大幅增长时,自然不能轻易接受工资的下调。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政府为赢得援助,紧缩财政,降低工资福利,却导致国内多次大规模罢工,这也说明希腊的工资缺乏弹性。

要素市场融合标准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者蒙代尔提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是成员国间劳动力自由流动。货币区内劳动力充分流动可以替代汇率政策的作用,从而降低成员国放弃汇率工具带来的损失,国际收支平失衡造成的失业或通货膨胀等经济非均衡现象将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假设甲、乙两个国家组成单一货币区,由于非对称冲击,需求从甲国转移到乙国,则乙国将出现经济繁荣和通货膨胀,甲国则面临经济萧条和失业。在劳动力充分流动的情况下,甲国的失业人口会流向乙国,从而消除了甲国的失业和乙国的通货膨胀,经济重新恢复均衡。

目前,欧元体系虽然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但由于语言、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存在,欧元区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希腊由于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国内失业率一直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见图5)。

金融市场融合标准

英国经济学家英格莱姆认为,金融市场高度融合能缓解地区间的收支失衡问题。当由于暂时的、可扭转的供求变化导致货币区内各国出现贸易收支失衡时,资本流动可以缓冲实体经济的调整过程,并弥补贸易赤字。另外,资本流动还可以通过财富效应扭转经济失衡,即对于收支逆差国,财富减少会使人们减少开支,从而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平衡。

现实是,欧盟国家只对对外关税税率进行了统一,并没有统一公司税税率。目前,法国的公司税率最高,达34.4%,比利时为34%,意大利为31%,德国为29.8%,英国为28%,其他部分国家和东欧国家的公司税率则普遍低于20%。这些税率比较低的国家劳动力也相对充足,低税率吸引资本流入,资金与劳动力的结合使经济不断膨胀。这些资金主要投资于支柱性的产业,如希腊主要投资在房地产业和旅游业。这一方面带来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内经济的泡沫化。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大量流出,希腊经济崩溃。

另外,对希腊而言,资本流动并不存在财富效应。希腊居民的消费倾向较强,国民储蓄较低(见图6)。加入欧元区后,希腊的举债成本低廉,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借债动机。

经济开放度标准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认为,一个具有高度对外开放性的国家,应该与其贸易伙伴国一起组成货币区。这里,“经济对外开放程度=0.5×(出口贸易量+进口贸易量)÷国内生产总值”。据测算,希腊的对外开放度在25%至30%间,而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对外开放度远高于希腊,平均接近50%。表1是IMF对欧洲经济前景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该数据分析了欧元区各国与欧洲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紧密程度越高,数值越大。其中,希腊在欧元区排第11位,仅为0.134,远低于靠前的德国、荷兰等。由此,希腊的对外开放度在欧元区也是偏低的。

就单个国家而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检验无非是判断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组成的货币区是否匹配,及考察在该货币区内能否实现最优,也就是一个国家是否适合从浮动汇率转向货币区决定的固定汇率。上述四个标准的讨论说明,希腊与欧元区无法实现良好的匹配,其采用欧元区固定汇率的成本较高。

传统的欧盟15国主要以西欧和南欧的发达国家为主,由于历史和地域等方面原因,传统欧盟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和人员往来非常密切,一个市场和一种货币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1999年1月1日,老欧盟中的11个国家开始使用欧盟单一货币——“欧元(EURO)”。

近十年来,无论是全球经济环境、还是欧盟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欧元区自身的发展来看,欧元区东扩迎来中东欧成员,2007年到2011年间,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先后加入欧元区,欧元区存在不断东扩的趋势。经过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东欧国家虽然已经初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国内生产总值、工资水平、失业率、产业结构及通货膨胀等方面仍然与欧元区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使目前欧元区17国的内部一致性远不如当年的欧元区11国,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超出了欧元区建立之初的设想。欧元区整体和内部各国的利益矛盾冲突越演越烈,欧元区体制受到挑战。希腊在此体系中相对处于弱势,自然受到波及。

希腊加入欧元区的问题及思考

汇率不适应易遭损失

由上文分析可知,希腊不符合加入欧元区的最优条件,这将导致采用固定汇率带来贸易收支平衡问题。从理论上讲,欧元的汇率水平应当是17个成员国货币实际汇率水平的折中,它必须能综合反映欧元区所有成员国的竞争力、贸易盈余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因素。这样一来,原来货币最坚挺的国家(如德国)事实上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因为如果希腊和德国还分别以德拉克马和马克作为货币的话,则贸易收支方面的差别将导致马克升值而德拉克马贬值。由于有了欧元,德国便可避免马克大幅升值的局面,从而继续扩大其贸易顺差;而原来货币相对弱势的希腊,在实际汇率走强的情况下,不得不遭受更大的贸易逆差。希腊加入欧元区进行货币转换时,是以欧元对希腊德拉马克1∶340.75的比例转换的,对希腊而言,这一汇率是高估的,将使希腊承受失业和贸易赤字的压力。由图7可知,希腊经常账户赤字严重。

经济不独立易受冲击

希腊三大产业中,工业占比较小,仅为18%,服务业占到了79%,尤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从三大产业实际增加值的增长率来看,农林渔业多年持续负增长,占GDP比重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平稳,工业从2006年开始增长速度下滑明显,200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整个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欧盟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当世界经济景气时,大量资本流入希腊,加大了希腊对旅游业及相关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拉动了经济增长。旅游业和航运业具有顺周期性,因此,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年份,希腊经济增长率都较高。但金融危机来临后,资本大量外逃,房地产泡沫破裂,航运业也进入周期低谷,从反映航运业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来看,航运业景气度不断下滑。由此看出,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当面临冲击时,汇率的调节作用明显,缺乏汇率调节机制,政府只能依靠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带来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的激增,引发债务危机。

结构不改革易蹈覆辙

希腊加入欧元区已经十年,有过辉煌,但现在也深陷债务危机,面临发展困境。希腊在不完全具备条件时贸然加入欧元区,在欧盟经济景气时,顺风顺水,获得了发展的便利,问题暂时被掩盖。次贷危机引发的希腊债务危机,给了希腊一个反思的机会。加入一个货币联盟,诚然有很多益处,比如,货币兑换等交易成本的降低、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地位提高、外汇储备成本降低、区域内资本及劳动力等要素流动性的提高及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但也有着失去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自主性的代价。

十年不算短,希腊本可以在此阶段通过调结构而促进一体化,但希腊“沉迷”于加入欧元区后的各種便利,依靠整个欧元区信用带来的低廉成本大量借债,靠借债过上“优质”的生活。当危机来临时,问题爆发,陷入困境。就目前看来,希腊不会退出欧元区,在各国的帮助下,应能慢慢走出危机。但如果希腊不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不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下次经济危机来临时极有可能爆发更为严重的危机。因此,希腊要做的是“调结构、促一体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满足加入货币联盟的最优条件,将加入货币联盟的益处最大化,努力减轻损失,真正实现最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希腊欧元区货币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欧元区2016年GDP增长1.7%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