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中待春暖—中国2012年外贸形势展望

2012-01-17 08:04贺军
银行家 2012年2期
关键词:外贸出口贸易

贺军

2011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形势变化。从外部来看,最大的负面因素是全球经济环境很糟糕:美国经济在低谷徘徊,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欧元区面临崩溃的危险,市场担心欧洲经济可能面临“失去的十年”。全球经济低迷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情况——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出现显著收缩,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很可能长期化。

外部经济形势恶化对中国的出口已产生明显影响。据中国海关数据,2011年前11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7478.5亿美元,增长30.9%。其中出口8327.8亿美元,增长28.5%,同比增速高出7.4个百分点;进口9150.7亿美元,增长33.1%,同比增速高出6.7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数据掩盖了外贸下滑的严重程度。截至2011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344亿美元,增长17.6%。其中出口1744.6亿美元,增长只有13.8%;进口1599.4亿美元,增长22.1%。当月贸易顺差145.2亿美元,收窄34.9%。从2011年8月到11月,中国单月出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4.5%、17.1%、15.9%和13.8%,已呈现显著下滑态势。部分中国传统出口领域的下滑速度更快,我国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仅为7.2%,为年内单月首次跌破两位数,渐近谷底,显著低于13.8%的11月外贸整体出口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增速在迅速下滑。占中国出口市场最大的欧盟地区,2011年11月同比仅增长4.96%,相对一年前对欧盟出口增长33%出现大幅倒退,其中意大利大跌23%,德国下跌1.6%。随着欧洲危机的加剧,中国的外贸形势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2011年前11个月,中美双边贸易增速由2010年的28.3%下降至2011年的16.9%。

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中国2012年的出口很可能放缓至个位数增长。出口增速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开始显现,研究表明,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的净出口额同比下降10.6%,对同期经济的贡献是-1.3%。不过,身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其外贸规模在全球来看依然可观。2011年全年进出口规模可能达3.6万亿~3.7万亿美元,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在中国主动的调整之下,外贸顺差则继续缩小,预计全年可达1500亿美元左右,比2010年减少300亿美元左右。

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变化,主要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时候,不可能指望2012年的外贸环境出现显著的回暖。如果说2011年的中国外贸环境是在转冷进入冬天,那么2012年可能要继续熬过漫长的寒冬了。国内的对外经济部门恐怕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过冬求存的准备。

展望2012年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笔者认为,有四大因素将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继续萎缩

2012年,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复苏都将会很艰难。欧债危机恶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2012年将会更加明显。欧盟委员会2011年11月10日预计,2012年欧盟经济增速只有0.6%,欧元区经济增速只有0.5%;2013年欧盟经济增速能恢复到1.5%左右,欧元区为1.3%。2012年欧盟失业率将维持在9.8%,2013年降到9.6%;而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10.1%与10.0%。很显然,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2012年将仍处在经济低谷之中。

美国经济有好转的趋势,但美国经济实际与中国经济一样,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据美联储2011年11月的预测,2011年美国的GDP增速尽管在三季度已提高到2.5%,但全年增速只可能达到1.7%;2012年的增速会适度加快,但也只可能达到2.5%~2.9%之间;2013年美国经济在3.0%~3.5%之间。美国失业率将在2011年内继续徘徊在9%的高位,到2012年底才可能下降到8.5%左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感叹:未来美国的经济增速将“低得让人失望”。

在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不会太好,瑞银集团估计大概只有3.3%。整体来看,2012年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能估计过高。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环境持续恶化

从历史来看,每一次全球经济大衰退之后,贸易保护主义都会抬头。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同样如此。有关国际组织的报告显示,在G20首尔峰会后的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期间,受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影响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的0.6%,比上一报告期(2010年6月~2010年11月)增长一倍,全球新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多达463起,比上一报告期上升61%。

中国是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受害者。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遇了全球16个国家对我国产品发起的60项贸易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1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强度不减,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政策性和体制性摩擦更加突出。商务部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秋季)还发出警告,预计2012年部分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2011年,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相继出台了强化贸易救济效力的政策,并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多起“双反调查”和反规避调查。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信贷、温室气体排放等多方面的摩擦也日趋激烈。2011年5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是欧盟首次以“反补贴”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輸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双反”调查,启动了对华清洁能源领域的首个“双反”调查。12月,印度商工部也要表示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申请,预计近期可能发起反倾销调查。令人担心的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如果欧盟也跟进介入对太阳能产业进行“双反”调查,光伏产业将遭受重创。

人民币升值趋势持续,对部分低端出口领域产生压力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外贸部门抱怨甚多的老问题。人民币升值在显著影响出口部门,这是在中国正在发生的现实。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已升值超过31%;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全年升值幅度估计会达5%左右。对于很多从事低端制造和装配的企业来说,5%的汇率升值会吃掉企业的利润。劳动力成本与汇率升值所形成的双重压力,已使得不少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在已经“昂贵”起来的沿海地区找不到生存空间。

人民币有贬值趋势吗?理论上当然有。2011年11月30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价与中间价之间,出现了罕见的连续12天的“跌停”。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这是在中国经济下行的预期之下,热钱流出中国市场,再加上部分外资机构可能在狙击人民币,最终导致人民币连续“跌停”。不过,对此趋势,中国央行已经迅速采取了措施来扭转。市场应该从中看出,在目前国内外的背景下,中国央行正在坚决地维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因为平衡损益,人民币保持渐进、持续、小幅升值,对中国经济是最有利的。

外部环境也会敦促人民币升值。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实际上存在某种“默契”:中国维持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国政府不要对此问题采取过激措施。这种“默契”在一个窗口有很好的反映——美国政府数次否决了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国内动议,最新一次是12月27日美国财政部拒绝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外贸部门和企业应该意识到,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都要对此做长期准备,去主动适应汇率升值,而不是只在那里不停地抱怨。

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艰难,短期内难以改变出口结构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有重大影响。从外贸角度来看,中国要完成出口结构的蜕变和“涅磐”,首先必须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过去我们出口的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今后我们则要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条,则向利润更高的“微笑曲线”两端上移。如果能实现这种稳定的改变,我们就能渡过结构调整的困难期。

不过,对完成这个过程的困难和持续时间都不能低估,至少在短期之内,还不能指望结构升级能显著改变中国的出口结构。还要警惕的是,随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沿价值链攀升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随着世界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中国新兴产业可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中国企业在光伏领域遭受“双反”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果这种判断成立,中国整个新能源领域乃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都可能遭遇贸易摩擦的“重点关照”。总体而言,对于出口结构面临的压力,国内企业界和外贸部门恐怕要做至少三、五年的准备。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前不久表示,虽然外贸出口对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暂时还难以替代的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德国是60%,日本是33%,中国20%左右。”对企业而言,应该能从中读出中国政府对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变化的政策思路。

如果2012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那么众多参与中国外贸的企业出路何在?要指出的是,中国外贸(尤其是出口)所面临的困难,是调整和转型中的困难,要对过去30年所形成的全球产业分工进行调整,必定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和实力。整体而言,中国在2012年的国际贸易地位无人能撼动,很可能会达到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这意味着,中国的外贸虽然会遇到困难,但还是会有巨大的规模,仍需要众多的企业来参与。

首先,企业要高度重视“从外向内”的策略调整。这种调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不错。安邦研究团队判断,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8.5%~9.0%之间。与欧美经济体不同的是,2012年中国经济在宏观政策方面的回旋余地较大,宏观经济政策的松紧度将影响2012年的经济增速,如果政策偏紧,增速可能在8.5%;如果政策偏松,则可能接近9%。虽然经济增速比2011年会有所放缓,但在2012年全球经济的舞台上,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将仍然非常醒目,甚至成为一座耀眼的灯塔。因此,尽快转向国内市场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调整。

其次,企业可考虑对外投资。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成本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成本洼地已经越来越少,中国企业可以加大对外投资,到海外寻找成本洼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非洲。安邦研究团队2011年曾提出中国版的“非洲马歇尔计划”,这一构想的核心就是鼓励人民币流向非洲、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政府应该对此大加支持。非洲市场极有潜力,据了解,在国内水泥价格为300元人民币一吨时,在非洲的乍得一吨水泥则可以卖到超过3000元人民幣。有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设厂生产电线杆,年销2万根的利润竟然高达30%。

最后,中国的对外经济转型不能拐急弯。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最近连续谈到外贸工作,显示外贸增速放缓可能比较严重。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受外部需求不足的影响,但也与近年中国外贸工作转型有关。由于中国已不再追求外贸顺差,对外贸易实际上面临再调整和再平衡,这也是中国结构调整的一部分。不过不能因为外贸工作重点的调整,就忽视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外贸净出口在相当时间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存在的。因此,中国的对外经济工作需要转型,但不能拐太急的大弯。

在多种因素之下,2012年中国的进出口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形势,商务部官员预期可能保持22%左右的增长,但在笔者看来可能太乐观,大家要对百分之十几的外贸增速做好准备。不过,冬天并不可怕,这也是敦促企业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时机。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仍然要有信心,度过寒冬待春暖。

(作者系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外贸出口贸易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70年外贸大事记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