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现状调查

2012-01-17 00:39:50栾秀群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锻炼体育

栾秀群 柏 松

(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①冀唐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体育健身俱乐部是近几年高校出现的一种新型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按照素质教育的宗旨设立,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尚处于初始阶段,因多方面的原因,发展相对迟缓,各项体系还不完善。为此,本课题结合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资料,主要针对河北省高校健身俱乐部运行机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健身俱乐部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河北省8所高校的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外有关高校俱乐部的形势及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实施情况,同时阅读许多相关学科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学科理论,从理论上对本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本课题的设计、调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调查,对河北省8所高校参加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教师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包括一年级学生及体育系学生)随机发放问卷880份,其中教师8 0份,学生800份,男、女各400份。回收832份 ,有效回收率为94.5%。

1.3 统计学处理 对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高校实行健身俱乐部的可行性

2.1.1 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从2001年开始的第6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在教学形式上增加选项课和选修课,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在教学上以学习体育技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改变了过去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讨厌上体育课的怪现象。

表1 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人数,%)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对参与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积极性,这为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而大学期间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相对减少,使大学生有了空闲时间和心情参加健身活动,有助于学生养成锻炼习惯。

2.1.2 学生体育锻炼观念的改变。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自觉性,丰富文化生活、学习体育技术、培养意志品质等。

表2 参加俱乐部活动动机调查(人数,%)

对河北省8所高等院校共771名学生问卷调查后,从调查统计表(表2)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动机具有多样性的趋势,大多数学生有着良好的动机,90%以上的学生对参加健身俱乐部锻炼的动机认识、理解是正确的,这对高校开展课余体育俱乐部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为高校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只有以多种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来满足大学生的动机需求和体育锻炼的需求,才能使俱乐部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并逐步得到完善。

2.1.3 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兴趣调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高校健身俱乐部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表3 大学生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兴趣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见表3),健身俱乐部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有近90%学生对健身俱乐部感兴趣,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健身俱乐部的活动,对体育有了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才能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体育基础差、体质较弱的学生,只有让他们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体验到自己成功的感觉,才能树立坚持锻炼的信心。学生一旦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便会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力量,体育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就容易。

2.1.4 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特点有利于它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健身俱乐部是以学生共同兴趣为主的自发组织,以低收费、免费或活动经费自筹为主,由学校安排教练或自聘教练,不以营利为目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基本特征为:①参与者的自愿性;②活动过程的主动性;③组织形式的灵活性;④活动内容的丰富性;⑤活动目的的多样性。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俱乐部的发展。

2.1.5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高校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教学形式以“选项课”与“选修课”为主,国家出台学生锻炼标准,要求每天锻炼1小时,单依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锻炼身体的需求,加之随着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及学业压力的加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随着体育活动而排解。另外,高校学生充裕的课余时间为他们提供了时间保障;高校的职业体育教师为其提供了指导保障,学生各有所长,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可行性寓于这诸多保障之中。

2.2 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现状

2.2.1 高校健身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不健全,缺少相应的监督机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大部分是由体育教研室具体组织、大学生社团组织、体育教师个人组织和体育爱好者自由组合4种组合形式存在于高校健身俱乐部中。由于没有专业的组织管理者,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缺乏管理意识。这几种组合形式必然存在着不足。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机构不明确,是我省高校俱乐部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在现实中,这4种方式混合存在,形成了多头管理,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必然造成了混乱的局面。成立俱乐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健身指导员一般是体育教师、系、部自聘教练或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对活动的开展没有统筹安排,随意性很强,起不到健身俱乐部应有的作用。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2.2 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欠缺,制约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表4 大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选择(人数,%)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场馆设施以及师资的支持。再加上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本来就缺乏硬件设施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调查显示,大多数热门项目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未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锻炼兴趣。近几年虽然各个学校用于本校体育设施建设经费逐年增加,大力改善学生体育锻炼环境,但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时很难改变过来。而部分学校因为怕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从而影响正常教学为由,一些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械不对学生开放,使本来就找不到活动场所的健身俱乐部活动更是雪上加霜。

教师在健身俱乐部的主要工作与一般体育教学有所区别,大致与体育选项课相似,侧重于专项的系统教学和提高,这就要求任职教师具备相应的专项技术水平、专项理论知识、丰富的专项训练手段以及竞赛的组织管理能力。

表5 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人数,%)

通过我们调查发现(见表5),各校体育教师专项配备不合理及体育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日益凸显,知识体系落后于时代发展以及其它知识技能贫乏的弱点暴露无疑。由于缺乏新型体育项目的教师,一些受学生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开展不起来,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对俱乐部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因此教师的短缺、经费严重不足、项目设置很不健全、没有固定的场所,再加上没有专业的组织者,这些都对学生是否参加健身俱乐部都有着直接影响。

2.2.3 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影响高校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见表6),经常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而不少同学根本不知道有俱乐部的存在,参加俱乐部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一些学生干部或是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体育骨干没有群众基础,工作能力、组织能力都较差,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没有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再加上宣传的力度不够,很少有普通学生参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表6 大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次数(人数,%)

3 建议

3.1 普通高校建立的学生俱乐部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事物,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增强学生体质 目前显示其生命活力对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影响是积极而深刻的,俱乐部应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尽可能地建立多种学生所喜爱的单项俱乐部,开展多种健身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加入俱乐部。尽可能地给同学们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连续性、长期性。

3.2 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加强科学化的管理 制定管理制度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所以,仅靠学校体育部门去管理是不能解决众多问题和矛盾的,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支持和配合。在活动的组织方面,要求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坚持“学生体育学生办”的方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开展各项活动,以弥补体育师资队伍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管理方法,使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同时,学校的体育部、团委、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尤其是学院应对比制度大力支持。通过健身及俱乐部的组织和宏观管理,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3.3 拓宽经费筹资渠道,进行有偿服务 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高校体育经费极为紧张,单依靠学院投资满足不了日常的维持费用。现在大部分院校对学生都是免费开放的,为弥补体育经费的不足,组织者可以通过向学生适当收取一些费用来增加一些收入。同时也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备俱乐部的经费,如广告费用、社会赞助等。

3.4 积极开展比赛和表演活动,营造浓厚的健身氛围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全校性的单项联赛、杯赛和俱乐部之间的友谊比赛;利用学校运动会、学校文艺汇演等机会,组织进行健美操、武术和体育舞蹈表演。要刻意造就学校自己的明星俱乐部和明星运动员。营造热烈而有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氛围,以强化学生“健康第一”的观念,培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1]方桂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217

[2]唐 迅,唐 成.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现状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119

[3]刘翱.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设想[J].体育学刊,2000,(1):100

[4]王 勇,张文璞.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3):12

[5]郝 英,宴心平,高 原.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228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锻炼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