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大肠癌综合影像分析

2012-01-07 12:43:16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10006杨军妍宋继业
辽宁医学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肠套叠内窥镜大肠癌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10006) 宗 嵘 杨军妍 张 鹏 韩 磊 宋继业

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 宗 倩

30例大肠癌综合影像分析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10006) 宗 嵘 杨军妍 张 鹏 韩 磊 宋继业

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 宗 倩

目的 分析大肠癌的X线、CT、超声、肠内窥镜等各种影像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大肠癌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30例中直肠癌7例,结肠癌23例,本组综合诊断的阳性率为96.7%(29/30)。结论 钡剂灌肠双对比造影和超声检查为首选、初筛,进展期大肠癌CT检查法简单易行;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肠内窥镜检查法更为优越。各种影像学检查法优势互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大肠癌 X线 超声 内窥镜 CT

大肠癌多为肠道黏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城市恶性肿瘤的第3位。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有上升趋势。大肠癌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直肠,其次是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位的癌肿占全部大肠癌的60%,甚至达到75%~80%。以往大肠癌均由X线钡灌肠检查,近年国内超声界学者,开始重视对消化道肿瘤声像图的研究,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多排CT检查简单易行,可以准确分期指导临床。肠内窥镜对肠道疾病的诊断更直观,还可活检病理,有检查和治疗同步的优势,更为临床所重视。本文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X线、CT、超声、肠内窥镜的影像学特点做以总结和分析,旨在帮助临床及影像学医生对大肠癌做出正确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总结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大肠癌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6~88岁,平均58岁。自症状出现4天至数月不等来院就诊,临床表现有腹痛、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贫血、包块、消瘦、肠梗阻等。

患者需空腹12小时以上,CT、X线和肠内窥镜检查需做常规肠道准备,CT检查前需直肠内充气1000~1500mL。超声检查非灌肠法,无须肠道准备。

2 结 果

本组30例大肠癌患者,经X线检查26例,CT检查18例,肠内窥镜检查15例,超声检查30例,综合诊断阳性率为96.7%(29/30),各种影像方法检出率见表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另3例经肠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诊断直肠癌7例,结肠癌23例(升结肠癌5例、横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3例)。病理类型:腺癌28例,黏液癌2例。本组按肿瘤大体形态分为溃疡型16例 ,浸润型5例 ,肿块型9例。早期癌12例,18例大肠癌为进展期肿瘤,发现肝转移腹水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肠梗阻4例,合并肠套叠1例,漏诊1例,术前诊断肠套叠,手术病理证实为盲肠癌致回结肠型肠套叠。

表1 各种影像方法检出率(例)

3 讨 论

3.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作为不明原因贫血和消瘦者的筛查手段,简单易行、无损伤、无痛苦,特别是在大肠癌造影剂灌注下腹部超声检查,陆文明报道符合率达90%~95%。[1]本组进展期结肠癌超声显示率较高,特别适用于小儿、年老体弱以及耐受不了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大肠癌初筛的方法,同时和结肠镜检配合,取长补短,可明显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本组1例术前诊断肠套叠,手术病理确诊盲肠癌致回结肠型肠套叠,复查该例超声图片,于肠套叠靶环征的中心,有一低回声病灶,直径1.0cm,实为盲肠癌占位影像,术前未能提示,故漏诊。提醒超声科医师右半结肠癌和盲肠癌易致肠套叠,检查时应注意观察。超声检查发现大肠癌的同时,还可观察肠系膜根部,腹、盆腔有无肿大淋巴结,可综合性全面评估大肠癌病情,为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而又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3.2 肠内窥镜检查 本组应用内窥镜检出率为66.7%,比文献报道的42.0%~60.0%[2]略高。肠镜检查可观察全部结肠直达回盲部,可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做病理检查,也可收集冲洗液或擦刷下来的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大肠癌的发现。本组1例患者由于不能耐受检查而失败,漏诊1例结肠癌,该例超声首诊提示降结肠占位病变,后行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最后经X线钡灌肠检查确诊结肠癌。可能是操作者经验有限所造成。

3.3 X线检查 应用结肠对比造影准确有效,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较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于病变早期即发现黏膜改变,对早期肿瘤显示率较高[3]。其所见不规则充盈缺损、不规则龛影或不规则狭窄,伴有肠壁僵硬、黏膜皱襞中断破坏等征象,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实际指导意义。本组应用其检出率为76.9%。当然少部分患者对灌入钡剂量的耐受程度有限,尤其在老年人表现更为明显,使检查结果不满意。

3.4 CT检查 在大肠肿瘤的诊断中,与以上3种检查相比,大肠充气多排CT(MSCT)检查有独到的优势。MSCT检查安全无创,患者对充气的耐受性较好,可使肠管达到较充分扩张。而大肠充气MSCT扫描所获得之轴位及后处理图像,可以完整地获得大肠肿瘤本身信息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之关系,同时易于判断腹腔内远膈脏器和腹膜后的转移情况[4]。同样,MSCT在大肠肿瘤的检查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肠的正常结构可由于充气不足而被误诊为病变,肠腔内的粪便、肠液等亦可造成假阳性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例因肠道清洁不佳而影响了诊断。

相比之下,X线及CT检查有较为确凿的客观依据,因此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以提高诊断阳性率。但本组30例大肠癌多为进展期肿瘤,且病例较少,各影像检查对肿瘤检出的敏感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路文明 .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55

[2]王茜,马祥兴,张晓明 .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4)328

[3]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6

[4]Yee J,Kumar NN,Mung RK,et al.Comparison of supine and pronescanning separately and in comparison at CT colonography[J].Radiology,2003,226(3):653

(本文编辑 刘社民)

猜你喜欢
肠套叠内窥镜大肠癌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1:52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