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鸣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国内《国际贸易》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蔡一鸣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在国内较具影响的四种《国际贸易》教材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经济学解释存在片面性或者避而不谈的问题;二、关于贸易的利益分解存在混淆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的问题;三、关于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存在“分析工具不一致”的问题。由于国内教材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国内;《国际贸易》教材;问题
《国际贸易》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成因、结构、数量和价格,国际贸易的利得及其分配,各种贸易政策及其效果等。其中,“国际贸易的成因和结构”是《国际贸易》作为一门学科独立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意义所在。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理论无法解释分工在世界经济中的形成,或者说微观经济学不能解释“谁来生产”的问题,而这正是国际贸易学的中心内容。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相当大的反响。目前,国内学术界在国际贸易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比如,根据国家图书馆的检索结果,国内学者编写的国际贸易教材已经超过100种。总体上,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但良莠不齐,与国外高水平的教材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文以其中4种较具影响的教材(分别是海闻等人编的《国际贸易》、佟家栋和周申编的《国际贸易学》、尹翔硕编的《国际贸易教程》、黄卫平和彭刚所编《国际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部分)为例,指出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甚至错误,以消除对学生的误导。
《国际贸易》中各种理论的演示,大都借用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各种图形工具,如供求曲线、无差异曲线、等产量线、盒状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等。这些图形工具的引入,有助于直观生动地解释相关理论,也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其中,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以下简称 PPF)的形状一般包括三种(见图1):凸原点(曲线1)、直线(曲线2)和凹向原点(曲线3)。PPF的形状可根据盒状图严格推导,但推导过程比较抽象。国内《国际贸易》教材对PPF形状的解释,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片面曲解。如黄卫平、彭刚将影响PPF形状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规模经济的三种情况,不仅解释错误,也混淆了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概念;尹翔硕的教材没有系统地讨论PPF的形状问题,只是在不同的章节中介绍了PPF的三种形状,没有给出具体的经济学解释;海闻和佟家栋等人的教材使用产品的机会成本变化说明PPF的形状,PPF上每一点的斜率其实就代表了机会成本,所以这两本教材等于没有解释。
图1 三种常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因此,PPF的形状取决于生产产品 X和 Y的边际成本的比率。美国经济学家尼科尔森(1999)总结了影响产品边际生产成本的三类因素:第一,规模报酬。具体又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分别导致边际成本递减、不变和递增。比如,考虑 X和 Y的生产只需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且X和 Y的规模报酬都递减,将 Y转换为 X的过程中,MCx递增而 MCy递减,因此RPT递增从而PPF凹向原点。第二,要素的质量。具体又分为同质和异质两种情况。如果要素为同质,将 Y转换为 X时要素的质量对产品的边际成本不产生影响。如果要素为异质,则对边际成本会产生影响。比如,X和 Y的生产都需要土地,而土地分为山区和平原,平原更适宜生产 X,山区更适宜生产 Y。在将 Y转换为 X的过程中,如果先用不适宜生产 Y的平原生产 X,再用适宜生产 Y的山区生产 X,则 MCx递增而 MCy递减,最终PPF凹向原点。第三,要素密集度。如果生产 X和 Y的要素投入为资本和劳动,要素同质且二者可相互替代,同时假定生产 X和 Y的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密集度对PPF形状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X、Y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相同,此时PPF为直线;其二,X和 Y的要素密集度不同,比如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将 Y转换为 X的过程中,X的生产不得不进行调整以便利用更多的资本。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的 X,X的边际成本将越来越大(类似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者说,减少1单位 Y的生产所增加的X的数量将越来越少(MCx递增而MCy不变),最终PPF凹向原点。
综上所述,规模报酬、要素质量和要素密集度对边际成本的影响各不相同,而这三个因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可能会同时影响边际成本,因此对PPF形状的理论解释就比较复杂。不过,为了分析的简便,经济学家一般假定要素同质。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也一般仅考虑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形。只有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才考虑规模报酬递增。尽管如此,作为教科书也应该将影响PPF形状的因素作出全面的介绍,而不是武断地曲解甚至不作解释。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利,并且将所获利益分解为两个部分:交换收益(gains from exchange)和专业化收益(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交换收益指参加国际贸易但不调整生产结构时一国所能获得的收益;专业化收益指一国在国际价格的刺激下不断调整国内生产活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所获得的收益。在本文所选的教材中,《国际贸易教程》没有介绍此方面的内容,其他三种都使用图2演示贸易利得的分解。
图2 小国的贸易利益分解
在图2中,E为一国自给自足时的均衡点,P1为国内价格线,福利水平由社会无差异曲线I表示。P2为该国参加贸易但不调整生产结构时的国际价格线,A为参加贸易后的消费点,此时福利水平上升为II。P3为生产调整并且参加贸易后的国际价格线(与 P2平行),此时福利水平进一步上升为 III。其中,I与 II之间的差异所代表的福利水平的增加为交换收益,II与III之间的差异所代表的福利水平的增加为专业化收益。很明显,上述分析只适合小国经济,因为价格线 P2和 P3平行意味着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并不影响国际价格。可是,国内三种教材都没有说明这一点,而是将其作为所有国家(无论大国小国)都适用的收益分解模式。
国际价格对于大国而言是内生的,即大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所以,大国的贸易利益分解比小国更复杂。以Y为可进口商品为例,大国的贸易利得分解有以下三种情况:
图3中,该国自给自足时的均衡点为E,国内价格线为 P1,社会福利水平为I。该国参加国际贸易(进口Y且出口 X)但不调整生产结构,将导致 Y的国际价格上升同时 X的国际价格下降,最终国际价格线变为P2,且贸易后的消费点为 A,福利水平为 II。I与 II之间的福利增幅即为交换收益。由于此时的国际价格线P2比 P1陡峭,国内的生产将进行调整以生产更多的X和更少的 Y,同时也出口更多的 X和进口更多的Y,于是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为 P3,最终的生产点为 Q且消费点为B,福利水平也为II。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该国只有交换收益而没有专业化收益。
图3 大国的贸易利益分解:无专业化收益
图4 中,该国自给自足时的均衡点为 E,社会福利水平为I。该国参加贸易但不调整生产结构将导致国际价格线变为 P2,福利水平为 II。I与 II之间的福利增幅即交换收益。由于国际价格线 P2比 P1更陡峭,国内的生产将进行调整,其结果导致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为 P3,最终生产点为 Q且消费点为C,福利水平为III。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该国有交换收益,但专业化收益却为负(III与 II之间的减幅)。
图4 大国的贸易利益分解:专业化收益为负
图5 中,该国自给自足时的福利水平为 I。该国参加贸易但不调整生产结构将导致国际价格线变为P2,其福利水平上升为 II。I与 II之间的福利增幅即为交换收益。随后国内的生产将进行调整,其结果导致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为 P3,最终的福利水平为III。因此,在此种情况下该国有交换收益,也有专业化收益(III与 II之间的增幅)。
图5 大国的贸易利益分解:专业化收益为正
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支持自由贸易。然而,现实中所有国家都或多或少设置了贸易壁垒。关税壁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有的理论分析表明,小国实施关税将得不偿失,而大国实施关税的效果不确定。在本文所选教材中,《国际贸易学》只给出了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教程》使用PPF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给出了小国和大国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而黄卫平和彭刚所编的教材却存在“分析工具不一致”的缺陷。在分析小国征收关税的一般均衡效应时,他们使用了PPF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而在分析大国的关税效应时却使用了提供曲线。事实上,提供曲线的分析并不直观。并且,这种“分析工具的不一致”还会导致学生产生PPF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能分析大国经济的误解。其实,PPF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不仅可以分析大国的关税效应,而且对大国关税效应的三种结果——福利水平上升、不变和下降的演示非常直观(见图6、图7、图8)。
图6 大国的关税效应:福利水平下降
图7 大国的关税效应:福利水平不变
假定某国为贸易大国,生产 X和 Y产品,同时出口 X并进口 Y。图6反映了该国征收关税导致福利水平下降的情况。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 P1,该国的生产均衡点为 E,通过贸易能达到的福利水平为I。征收关税之后,Y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上升,国内生产者面临新的价格线 P2,生产点调整到 Q。同时,由于该大国征收关税,进口的减少使 Y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为较陡峭的P3。国内消费者按照国内相对价格选择消费,同时又必须满足由国际价格所决定的收入预算,所以最终能达到的福利水平为II。很明显,社会无差异曲线 II低于自由贸易条件下社会无差异曲线I所代表的福利水平。与上述分析类似,图7和图8分别反映了大国征收关税导致福利水平不变和上升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尹翔硕和海闻的教材都没有给出福利水平不变的图形分析。
图8 大国的关税效应:福利水平上升
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快速融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程。国际贸易学引入到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国内教材的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国际贸易》的教学大多使用我国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编写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可能误导学生的问题。本文以较具影响的四种教材为例,指出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比如,关于PPF形状的经济学解释存在片面性或者避而不谈的问题,关于贸易的利益分解存在混淆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的问题,关于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存在“分析工具不一致”的问题。由于国内教材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如何更准确地传播和普及国际贸易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依然任重道远。
[1]佟家栋,周申.国际贸易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六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5]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Three Problems in DomesticInternational TradeTextbooks
CAI Yimi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
There are three problems that may mislead the students in the four influential domesticInternational Tradetextbooks.First,there exists partial or no economic explanation on the sha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Second,there is confusion between major economies and the small economies on the interests of trade decomposition.Third,there has been the inconsistency problem in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ariffs.As the domestic textbook duplication is more serious,the problem has a certain universality.
domestic;International Tradetextbook;problem
G423.3
A
1008-469X(2012)01-0065-04
2011-11-06
蔡一鸣(1978-),男,湖北监利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