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晓,王雨桐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
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综述
夏 晓,王雨桐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
远程开放教育以其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得到了人们的信赖和认可,然而,远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高辍学率问题却不容忽视。国外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成果;而国内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仍处于描述性研究阶段。国外的研究成果对国内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远程开放教育;辍学;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随着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远程开放教育以其较低的入学门槛、灵活的教育形式为许多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在职成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远程开放教育来实现自己受教育的理想,然而,每年都有一批学习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已显得尤为必要。
“辍学”一般指学习者没有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所选课程而退出教育机构。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有效学习年限为8年,因此,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学者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界定一般是学习者中止了学业或正式申请辍学[1]。
国外对远程学习者辍学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从事远程学习者辍学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辍学理论模型的构建上,模型的变化反映了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的进展。从1976年 Kennedy和Powell提出第一个远程教育二维辍学模型至今,远程学习者辍学理论模型经历了由描述性模型向解释性模型的转变。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也从单纯描述远程学习者的辍学现象发展到解释学习者辍学的内部机理,并逐步寻求降低辍学率的有效措施。
(1)Tinto的学生辍学概念模型(1975)。虽然Tinto提出的学生辍学概念模型是针对传统在校学生的,但它对远程教育辍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Tinto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Durkheim自杀理论和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引入到辍学领域,他认为学生辍学是由于学生与学校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缺乏融合。
Tinto模型[2](如图1)描述的辍学过程是,学生带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进入院校学习,学生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入学前教育水平都会影响到他与学校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合,从而影响到他目标承诺的实现程度,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承诺就会导致辍学。
图1 Tinto学生辍学概念模型
(2)Kennedy和Powell的远程学习者二维辍学模型(1976)。Kennedy和Powell最早提出了远程教育领域的辍学模型(如图2),他们认为影响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因素,个人特征是变化缓慢的因素,环境因素是变化较快的因素,面对同样不利的环境因素时,个人特征出于劣势的学习者更容易辍学。这个模型只是描述了学习者辍学的情况,并没有解释学习者的辍学原因,也没有提出降低辍学率的干预措施。
图2 Kennedy和Powell二维辍学模型
(3)Bean和Metzner非传统学生辍学概念模型(1985)。Bean和Metzner根据 Tinto辍学模型和心理学模型提出了一个非传统学生辍学模型[3](如图3),他们认为相对于传统学生而言,社会融合对非传统学生的学业影响并不大,因为成人学生的特点和来自外部环境的社会变量远比院校环境中社会融合变量重要得多。因此,环境因素与心理因素是影响辍学的关键因素。
图3 Bean和Metzner非传统学生辍学概念模型
(1)Kember远程学习者进步模型(1989、1995)。1989年,Kember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Tinto的辍学概念模型进行改编,他认为 Tinto对融合的解释不适合远程学习者,远程教育中的融合不仅涉及与学校方面的融合,还应包括与社会和工作的融合。他在1989年提出了远程学习者辍学模型(如图4)。
图4 Kember远程学习者辍学模型
1995年 Kember重新定义了 Tinto提出的学术融合和社会融合,学术融合指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交互的方方面面,社会融合指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需求和他必须继续从事的工作、家庭、社会生活的整合程度。他认为社会融合和学术融合是线性关系,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入学前特征→社会融合→学术融合→学习结果。最终,Kember提出了远程学习者进步的双轨模型[4](如图5),正面轨迹所包含的因素会促使学生达到较高的社会融合和学术融合,负面轨迹描述了较低层次的融合。
图5 Kember远程学习者进步模型
Kember的研究不仅描述了影响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而且解释了远程学习者的辍学过程,并提出了应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措施,因此,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进入了解释性研究阶段。
(2)Rovai远程学习者学习保持模型(2003)。Rovai在 Tinto和Bean、Metzner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划分为入学前和入学后两部分,他认为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说明学习者学业保持,学习者辍学受很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对学业保持决定有直接的影响。他提出了远程学习者学习保持模型[5](如图6),远程教育机构管理者应该利用这个模型确定存在辍学危险的学习者,并采取措施防止学习者辍学。
图6 Rovai远程学习者保持模型
(3)Park在线成人学习者辍学理论框架(2009)。Park对Rovai远程学习者保持模型进行了修改,他肯定了Rovai模型中四个因素的重要性,但对各个因素包含的变量进行了修改,他将外部因素划分为入学前和入学后两部分,因为它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的决定,而且在课程学习之前也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另外,Park在线成人学习者辍学理论框架(如图7)中增加了外部因素对学习者辍学/保持决定的直接影响。
图7 Park在线成人学习者辍学理论框架
综上所述,国外在经历了对远程学习者辍学影响因素的分析之后,开始转向对辍学过程的解释,研究更加重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学习者辍学发生的内部机理。虽然,研究者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及辍学的过程模型持有不同的意见,但对影响远程学习者辍学的重要因素已达成共识。Tinto模型和 Kember模型是认可度较高的两个模型,并且 Tinto模型后来被多位研究者引用,在远程教育辍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内对远程学习者辍学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2年才有学者开始关注远程教育领域的辍学问题。2002年,张伟远、胡军发表了首篇远程学习者学习困难方面的论文《西北地区远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障碍的调查报告》,他们是我国最早关注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学者。我国对远程学习者辍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蒋成凤、魏志慧和师书恩(2003)最早总结了国内关于网络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将其分为学习者自身的原因、教学人员的原因、课程方面的原因、机制方面的原因四大类。[6]
蒋成凤、杨典华和师书恩(2004)首次介绍了国外关于远程教育辍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国内远程教育辍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罗发奋和隋春玲(2005)在《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研究概述与探究》中,总结了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的首要原因是工作责任、家庭责任和学习责任之间的矛盾冲突。[7]
蒋纪平(2010)在《国外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障碍研究》中,对国外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障碍分类、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总结,并和国内的研究情况作了比较分析。
张伟远和胡军(2002)从远程学习者的来源、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障碍、寻求帮助的途径、对教育技术资源的了解和应用六个方面对西北地区远程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障碍进行调查。
陈琳(2005)分专业对咸宁市电大1999年—2004年辍学情况进行调查,并从学习者个人因素和教育机构因素两个方面总结了影响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但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蒋玉兰和周磊(2006)从学习者年龄、性别、辍学时间分布和已通过课程数目角度对宁波电大学习者辍学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习者的辍学原因进行调查,得出辍学原因主要是对自身学习基础没有正确的认识、工学矛盾以及失去学习动力。
罗发奋(2007)借鉴国外远程教育学生保持/辍学理论,以广东三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和广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对国内远程学习者学业完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学习者平时的努力程度和工学矛盾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8]
李莹和王晓鸣(2009)依托Tinto模型对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习者的辍学时间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辍学比例最高的发生时间为入学的第12个月,学业和年龄是影响远程学习者在学时间的主要因素。
对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的质性研究是从2010年开始的,李莹等人认为以调查问卷为基础的调查研究可以为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规律,但缺少对辍学者本人内心的关注,质性研究可以深入剖析远程学习者,对辍学原因进行整体性、解释性的把握。[9]
李莹、陈洪玲和韩毅首次采用网络访谈的形式对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辍学原因进行调查,他将访谈学生分为好学生和辍学生两组,希望通过对比找出影响学习者辍学的因素。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工学矛盾、经济压力、自主学习能力低和学习困难是影响辍学的关键因素。
杜永新、牛健和李莹在分析国外辍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远程学习者辍学归因分析框架,并依据此框架开展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总结出影响辍学的因素主要有辍学生学术性融合低、在线学习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时间管理能力差。
李海艳、刘永权、李莹等在对辍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教学人员和班主任的访谈,以求从多方面了解开放教育学习者辍学的原因,确保访谈结果的真实性。研究结果除了工学矛盾、学习困难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外,还包括课程资源缺乏整合、教学支持不足等教育机构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国内对远程学习者辍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辍学现象的归纳和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可以说我国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仍处于描述性研究阶段,缺乏对辍学动态过程的把握。虽然自2002年以来,已有众多学者参与到远程学习者辍学方面的研究,但并没有形成具有普遍认可度的、系统化的理论成果。
通过对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的文献分析可知,我国对远程学习者辍学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存着一定的差距。国外的研究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成果,国内的研究发展相对缓慢,我们既应该看到国内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还应该积极地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国内的研究。首先,注意区分“自愿辍学”和“被迫辍学”,对“自愿辍学”和“被迫辍学”加以区分,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学习者的辍学原因。其次,注重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先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把握规律、确定样本,再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再次,注重对辍学动态过程的把握,把握学习者辍学的动态过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学习者辍学。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积极地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远程学习者辍学研究的发展。
[1]罗发奋,隋春玲.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研究概述与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2]Vincent Tinto.Drop-out from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recent research[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5,(1).
[3]John P.Bean,Barbara S.Metzner.A Conceptual Model of Non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 Attrition[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5,(4).
[4]David Kember.Open learning courses for adults:a model of student progress[M].Englewood Cliffs: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1995.
[5]Alfred P.Rovai.In search of higher persistence rates in distance education online Programs[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3,(6).
[6]蒋成凤,魏志慧,师书恩.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3,(11).
[7]罗发奋,隋春玲.国内外远程学习者辍学原因研究概述与探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8]罗发奋.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9]李莹,陈洪玲,韩毅.为什么辍学——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访谈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0,(2).
A Summary on the Study of Distance Learners’Dropout at Home and Abroad
XIA Xiao,WANG Yut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Shandong 276800,China)
The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wins people’s trust and recognition with its open and flexible characteristics.However,the high dropout rate in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cannot be ignored.Studies on distance learners’dropout started earlier and have formed more mature theories abroad.While domestic study is still in the descriptive stage.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n domestic study.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dropout;influencing factors;theoretical model
G728
A
1008-469X(2012)01-0027-04
2011-11-15
夏晓(1987-),女,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