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增加了将近6倍,目前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超过4 000万[1]。由于糖尿病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2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后、肥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群,因此在特殊人群中进行糖尿病的预防与检查尤为重要[2]。为了解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本研究依据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对武汉市某大学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1.1 研究对象
根据武汉市某大学社区2010年家庭健康档案信息,以该社区已建健康档案的35~75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 251人。
1.2 研究方法
根据已建家庭健康档案信息,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糖尿病知识普及情况。健康检查由该大学校医院统一体检,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荐的糖尿病筛查方法[3],并记录相应的体检结果(包括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数据)。
1.3 诊断标准
按照WHO 1999年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2 h血糖≥11.1mmol/L者为糖尿病(DM);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2 h血糖≥7.8mmol/L者为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6.1mmol/L并<7.0mmol/L或糖负 荷2 h血糖<7.8mmol/L者为空腹血糖损害(IFG)。体质量指数(BMI)18.5~23.99为正常,24~27.99为超重,≥28为肥胖。
1.4 统计方法
统一培训数据录入人员,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双录入,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大学单一社区居民,共2 251人,其中男性1 113人,占49.44%;女性1 138人,占50.56%。年龄35~75岁,其中50岁以下1 488人,占66%;50岁以上763人,占34%。文化程度以大学居多,占71.21%;其次是中学,占25.81%;小学占2.98%。职业状况:在职性人员占61.97%,离退休人员占37.93%。
2.2 2型糖尿病患病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2 251人中,糖尿病患者共151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75人),患病率为6.7%(男6.83%,女6.59%)。通过统计学分析,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χ2=0.04,P>0.05)。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且65~75岁人群组居多数,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别的糖尿病发生情况 n,%
2.3 BMI和糖尿病的关系
本调查显示,居民中,体质量指数正常人数共1 588人,占71%;超重及以上人数共653人,占29%。随着BMI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大,且超重及以上的患者居多,BMI不同级别人群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4 文化程度与糖尿病的关系
调查分析显示,随着文化程度增高,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文化程度不同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05),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中。见表2。
2.5 职业状况与糖尿病的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离退休人员中,在职人员的患病率远远低于离退休人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2。
表2 相关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n,%
本调查结果显示,该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6.7%,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65岁以上的增长尤为明显;男性糖尿病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糖尿病患病率差异逐渐减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BMI越大其糖尿病患病率越高[4]。因此,有必要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年居民及肥胖者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在文化程度上,文化程度越高其患病率越低,表明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和行为有明显联系;离退休人员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在职人员,可能与其年龄偏高及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肥胖有关。因此,医务人员对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的老年居民要给予积极干预,加强对老年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让他们通过了解相关知识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老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达到良好的糖尿病预防效果。
大量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治疗中,健康教育干预被公认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5]。因此社区卫生机构应加大对老年居民糖尿病治疗的力度,尽快实行社区健康干预。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社区慢性病等医疗经费的投入,对老年居民尽早启动健康干预措施。
不仅如此,有糖尿病趋势的居民也应做好自我预防的工作,平时注意日常饮食,合理安排,以达到足够的营养;尽可能避免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选择高纤维的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减少对油脂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物,除限制动物脂肪外,每日食用烹调油控制在20 g以下;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少食多餐,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但不要过多;多饮水,可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吃少量水果。除此之外,运动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方法,专家指出,即使断断续续地做保健操也能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但要正确选择做操的时间,饭后2个小时为最佳时间;快走慢跑也对心脏和血管有利,所以每天半小时快步走或慢跑步对糖尿病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6]。
[1] 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广东省住院病人糖尿病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15-818.
[2] Deedwania PC,Krum H,Horton E,et al.NAVIGATOR trial show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abnormal glycemic status[J].Diabetes Metab,2003,29(Suppl4):35.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5,28(9):1947-1950.
[4] 韩业新.甘井子区602名成年居民糖尿病调查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8,22(6):302-303.
[5] 鲍红丽,丁秀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影响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1):41-42.
[6] 贾秀芝.吉林经开区化纤社区老年糖尿病调查及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