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急性应激障碍对比研究

2012-01-03 01:11潘光花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障碍个体

潘光花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都是个体在灾害事件之后最容易发生的精神障碍。这两种精神障碍在发病因素、临床症状、诊治等方面都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从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对这两种精神障碍进行对比研究。

1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界定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1]。它最初源于残酷的战场经历,现在已扩展为包括日常创伤生活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内的一切引起严重精神创伤事件所引发的精神障碍。PTSD经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存,如和抑郁症、焦虑症以及药物滥用等在症状上常有重叠,容易导致诊断上的误诊和漏诊。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相对于PTSD来讲是较新的诊断名称,指个体暴露于某创伤事件后的2天到4周内所表现出的应激症状。ASD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型兴奋或抑制[2]。因和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等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在诊断时要注意加以排除。

2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急性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

2.1 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ASD和PTSD的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有相似之处:都是由遭受的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引起,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负性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发病的直接原因,这些病因可以是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海啸、泥石流,还可以是巨大生活变故如交通事故、亲人死亡、虐待、战争等,也可能是持久而沉重的情感创伤,如家庭不睦、邻里纠纷、工作严重受挫、长期处于外界隔离等。当精神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超过个人的耐受度即可造成强烈的情感冲击,个体就会失去自控能力而产生一系列的精神症状。

2.1.1 心理因素 个体的精神和人格方面影响着ASD和PTSD的发生和发展。孙月吉[3]研究发现,焦虑、精神解离、高度易受暗示性、女性、攻击、抑郁、精神病样症状均与ASD、PTSD的发生有关。王秀芳[4]研究表明,相同应激源作用于不同的个体,受个体人格因素的影响,人格因素可以起到加重或缓解PTSD发生的作用。对于一般性创伤事件,在人格特征各因素中,精神质(P)、神经质(N)与PTSD的阳性发生呈正相关;内外倾(E)与之呈负相关,即对人抱有敌意、情绪不稳定和性格内向的个体更容易发生PTSD。Holeva等[5]也认为,内向人格的患者不常表达内心的感受,因而较少得到他人照顾、关注与支持,因此易发生PTSD。

2.1.2 社会因素 对ASD与PTSD影响较大的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家庭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等。研究发现,不同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个体认知模式是不同的[6]。中华传统文化中赞扬坚忍、内敛的品质,忌讳精神疾病,再加上国内开展PTSD研究较晚,大众对PTSD相关知识匮乏,使患者更重视肉体上的痛苦,而忽视、隐瞒更不愿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任其发展,致PTSD隐匿或加重。还有研究发现,家庭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童年的创伤,它可以使后来的创伤性事件更容易引起ASD和PTSD。大量证据表明,儿童期虐待与PTSD有关,尤其是带威胁的性虐待是PTSD最强烈的危险因素[7]。另有研究表明,家人、朋友、医务人员、社会团体等各种渠道提供给创伤个体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心理咨询援助(包括咨询师指导下的自我帮助信息)等广泛的社会支持,对ASD个体的恢复、对抑制PTSD症状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8]。

2.2 干预措施

2.2.1 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ASD与PTSD在治疗上从大的方向来讲,都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措施。ASD和PTSD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对ASD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眼动脱敏、催眠疗法等。常用的药物有抗焦虑药、抗抑郁药、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抗惊厥药等;PTSD心理治疗方法和ASD相似,目前尚无有效治疗PTSD的药物,但根据临床症状可采用抗抑郁剂及其他药物对症治疗,王怀海等[7]研究发现,帕罗西汀有明显的预防PTSD的效果。

2.2.2 社会干预与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PTSD和ASD发生的重要保护因素,如经历战争的士兵,如果其社会支持少,则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孙月吉[3]研究发现,个体住院期间主要的心理支持来源于护士(约占58%)、医生(约占15%)、心理医生(约占24%)及家庭(约占3%);而出院后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源是家庭(56%)。因此,家庭和护理人员要给患者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

PTSD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早期进行预防干预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重视童年经历、加强社会支持以及培养健全人格出发,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以提高人群对突发创伤事件的应对适应能力。特别是医务人员,如果医务人员及时正确认识个体伤前、伤后的易感因素,发现PTSD的早期症状,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则可避免ASD向PTSD的发展。

3 结语

ASD与PTSD在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措施和社会心理预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异同点(见表1)。两者都是在灾害性事件之后患者所发生的精神障碍,即刻发生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多为ASD,在各种心理症状持续出现一个月后才演变为PTSD。正因为两者在症状诊断上的相似,我们可以利用ASD去预测PTSD的发生发展。Hamanaka等[9]研究在摩托车事故中被诊断为ASD的患者,一个月内有42%~78%的人被准确预测发展成为PTSD。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SD患者进展成为PTSD的风险很高。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在PTSD患者中,仍有半数在受创伤后最初的1周并没有明显的ASD症状。所以通过ASD预测PTSD的研究仍然是个困难的问题[10]。

表1 ASD与PTSD的异同点比较

两者最大的差别表现在发病时间与病程上,ASD发病快(创伤性事件后2~3分钟)、病程短(最多4周),而PTSD发病慢(创伤后事件后1个月后)、病程长。研究证明:虽然PTSD如果得到有效治疗较少转为慢性病程,但是研究资料表明:有效治疗后约1/3的患者可以获得很好恢复,约1/3适当恢复,而仍有1/3似乎不能从治疗中获益[11]。

[1] 张伯华,主编.健康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13.

[2] 杜建政,夏冰丽.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482-488.

[3] 孙月吉.烧伤患者可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54.

[4] 王秀芳.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232.

[5] Holeva V,Tarrier N.Personality and pertraumatic dissoci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PTSD in victim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J].Psychosom Res ,2001,51(5):687-692.

[6] 汤曼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早期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8,23(22):76-79.

[7] 王怀海,谭庆荣,王志忠,等.帕罗西汀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1):1-3.

[8] 苏衡.认知暴露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485-488.

[9] Hamanaka AG,Bryant RA.Acute stress disorder:asynthesis and critique[J].Psychol Bull,2002,128970:886-890.

[10] Fullerton CS,Ursano RJ,Wang L.Acute stress disorder,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and depression in disaster or rescue workers[J].Am J Psychiatry,2004,161(11):1370-1376.

[11] 申远.澳大利亚成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指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3):146.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障碍个体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跟踪导练(四)2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