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方言文白异读与语音演变

2012-01-03 03:48徐娟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字音丹阳读音

徐娟娟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丹阳方言文白异读与语音演变

徐娟娟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丹阳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交界,方言中原有的文白异读存在两种形式,但在今实际口语中已发生变化。通过将历史材料与实际语音的对比,可见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为三种状态。一、处于竞争阶段的异读;二、受词汇限制的异读;三、竞争已完成、没有异读。在竞争中最后保留的是文读还是白读,主要与使用范围,以及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关。其语音演变特点反映了汉语方言文白异读演变规律及普通话对该演变的影响。

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

徐通锵在《历史语言学》中指出,语言的演变有“变化”和“竞争”两种方式,而汉语的文白异读是“竞争”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1]348。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是本地土语受外方言、尤其是权威方言的影响形成语音上的叠置而产生的,呈现出方言中不同的语音层次。因此将现今实际读音与其历史上的文白异读进行比较、整理,就能分析出今音所属的历史层次,并探讨其演变规律。

丹阳位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交汇处,同时受到两大方言的影响。因此丹阳方言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2]中就提到,丹阳方言的中古浊平字的读法有两种方式,口语读音类似浊音,文读音则像官话一样读作完全的清音。这是一个有趣的方言边界地区的案例。①参见赵元任1956《现代吴语的研究》英文序论第13页,北京:科学出版社。其英语原文为:“Danyang(丹阳)treats characters belonging to ancient sonant pyngsheng series in two ways.The colloquial pronunciation for these gives a sort of quasi-voiced initial,but the literary pronunciation makes it a complete aspirated voiceless sound after the fashion of Mandarin.This is an interesting case of a borderland dialect”。吕叔湘先生所著《丹阳方言语音编》②以下简称《语音编》。中说,丹阳方言介乎江淮官话与吴语之间,读书音近于官话,说话音近于吴语,二者虽然有很多共同之处,基本上是两个系统[3]337《丹阳县志·第三十卷方言》③以下简称《县志》。中也提到,文白异读是丹阳方言语音的主要特征之一[4]883。因此,本文通过对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的研究探讨汉语方言的语音演变形式。

一、历史上的文白异读

吕叔湘先生在《语音编》中说:“著者1987年回丹阳的时候,发现……读书音已有很大变化。只有60岁以上的知识分子还能用旧时的读书音读文言文,中年以下的人无论读文言文或白话文都只能用像样或不像样的北京音来读了”[3]337。现在又过了二十多年,根据笔者调查,现今丹阳城区的口语语音中,很多原有文白两种读音的字,现在只有一种读音了。因此只能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归纳,整理出较完整的丹阳方言文白异读系统。

整理丹阳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时,本文以《语音编》中的同音字表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县志》中的材料,以达到校正《语音编》材料准确性的目的。

丹阳方言中的文白异读,按照《语音编》的解释,是读书音与说话音的关系[3]337。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理解为整个音系上的异读,即实际使用时是用于说话还是用于读书。但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文读形式是以词为单位传播的,像是一种“方言借词”[5]46。因此在其他关于文白异读的研究中有这样的定义,即:“把俗语性质更强的归白读,文语性质更强的归文读”[6]47,这种定义是共时词汇层面上的异读。

笔者认为,这两种文白异读的概念并不在同一层面上。因为如果按照《语音编》的说法,丹阳方言的文白异读就是两个不同音系完整的对应;如果是后一种概念,那么异读就是零散的。通过对已有材料的整理发现,丹阳方言的文白异读有两种形式:一是读书音与说话音的异读,另一种异读是受词汇条件限制的[4]895。也就是说,词汇层面的文白异读和音系层面的文白异读同时存在。

音系层面的文白异读可以分别整理出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关系,例如:①以下中古地位均参照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中古声母 对应声调 白读 文读並母 平 p p‘仄p p定母 平 t t‘仄t t微母 m v Ø v崇母 平 ts ts‘s ts‘仄 ts ts中古十六摄开合、等 白读文读遇摄 合一合三u u合一合三 ŋ u合三 y y æ y流摄 开一开三 e e开一 e ɔ开三 y ie Y Y Y e e Y

调类 调值今调类 中古地位 白读 文读阴平 阴平33 33阳平 阳平 24 33阳上 55阴去 24上 阴上 55 55去 阳去 11 24阴入 阴入 3 4阳入 阳入 4 4

以上这些对应规律都是成系统的。仅通过“借词”的方式很难形成这种系统的对应。因此我们说,丹阳方言的文白异读主要还是音系层面的对应。

金融运行的实践证明,金融机构内部相关制度的设置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非常重要,它有利于防范和应对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确保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能稳定健康地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往往注重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市场创新,而常常忽视金融机构内部制度的建设。在对一些金融机构的检查中,发现很多金融机构忽略金融监管部门的设置;注重金融机构运行的业务监管制度,而不注重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造成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制度在运行中形同虚设。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金融市场监管中,在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振荡与波动中,一些金融机构在监管上常常无能为力,造成因不当监管带来的顺周期性。

而词汇层面的文白异读在丹阳方言中也是存在的,有两种情况:1)在受普通话推广的影响、方言中的文读音系统越来越不完整的情况下,一些原有完整对应的异读系统,逐渐发展为仅保存在词汇层面,即有的文读音仅保留在一些比较书面的语词中,或一些文读音仅保留在较老旧的语词中。即这类词汇层面的异读是音系层面文白异读形式发展到后来的阶段。2)存在一些零散的受词汇限制的异读,不符合系统对应的规律,我们认为是词汇层面异读的另一种情况,即权威方言的文言性较强的词汇或新词零散地进入本土方言,于是其字音就存在于这部分本土方言口语里没有的词汇中。

二、丹阳方言文白异读在今实际语音中的状况

本文先以《语音编》的同音字表为基础材料,同时参考《县志》,整理出历史上文读层与白读层的对应关系。再通过对实际语音的调查,并将其与历史材料中文白异读字音进行比较,能看到丹阳方言的文白异读发展为今实际语音的三种状态。

(一)处于竞争阶段的异读

这是文白异读发展的第一种状况,即这些字今天仍存在异读,并且这些字的异读音处于同时被使用、相互竞争的状态,但已不再是文读与白读的差别。几个被调查人都反映,这些字的几个读音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他们可能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能是听到过几种读法。丹阳方言中有不少字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可以看出丹阳方言语音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而这几种异读形式正反映了这一不稳定性。如:①表中“今读”列的字音为笔者调查所得。为比较方便,字音的标注均参照《语音编》的音系。下同。

白读 文读 今读1 今读2霸 po24 pɑ24 pɑ24 pɑ24坝 po24 pɑ24 po24 pɑ24汰 t‘ɑ24 t‘æ24 t‘ɑ24 t‘æ24凭 piŋ24 p‘iŋ33 piŋ24 p‘iŋ33留 le33 lY33 le33 lY33瘤 le33 lY33 le33 lY33伦 leŋ33 lueŋ33 leŋ33 lueŋ33轮 leŋ33 lueŋ33 leŋ33 lueŋ33除 tsu33 ts‘u24 tsu33 ts‘u24皱 tɕY24 tse24 tɕY24 tse24叉 ts‘o33 ts‘ɑ33 ts‘ɑ33 ts‘o33差缺欠 ts‘o33 ts‘ɑ33 ts‘ɑ33 ts‘o33杈 ts‘o33 ts‘ɑ33 ts‘ɑ33 ts‘o33鲨 so33 sɑ33 so33 sɑ33加 ko33 tɕiɑ33 ko33 tɕiɑ33搅 kɔ55 tɕiɔ55 kɔ55 tɕiɔ55虐 ȵiɑʔ4 ɕyʔ4 ȵiɑʔ4 ȵyʔ4杏 xeŋ11 ȵiŋ24 xeŋ11 ɕiŋ24陷 ɕI24 xæ11 ɕI24 xæ11词 tsɿ24 ts‘ɿ33 tsɿ24 ts‘ɿ33鹏 p‘ɔŋ24 peŋ24 p‘ɔŋ24 peŋ24味 mi11 vi24 mi11 vi24

对它们的使用可能存在个人差异,也可能存在地域差异,而对它们的选择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从已有研究材料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文白异读的演变。《语音编》及《县志》中都还是对文白异读的介绍,而《丹阳方言词典》中已不再提到“文白异读”,只有新派老派差别的讨论[8]引论P7-8。不论“新派老派”的概念准确与否,可以说,这时候的异读已经不再是文读与白读之异,而是其他意义上的异读。

(二)受词汇条件限制的异读

这是文白异读发展的第二种状态,即异读是受到限制的。字音在特定的语词或场合中出现异读,而这些特定的词反映的其实就是文语性质与口语性质的区别。而这就是丹阳方言现存的文白异读的形式。如:

白读 文读 今读1 今读2鬼 tɕy55 kue55 tɕy55小鬼 kue55闻 meŋ33 veŋ33 meŋ33新闻 veŋ33闻到吹 ts'u33 tɕ‘ye33 ts‘u33 tɕ‘ye33吹了夏 xo11夏天 ɕiɑ24 xo11夏天 ɕiɑ11姓玉 iɔʔ4 y11 y11玉米,宝石 iɔʔ4宝石,姓名

白读 文读 今读1 今读2 今读3日 ȵiʔ4 iæʔ4 ȵiʔ4日脚 iæʔ4日本 læʔ4日本人 niŋ24 ieŋ33 niŋ33单称 ieŋ33人民 leŋ33人民

可以看到,这两个字的今读存在三个层次其中,“日脚(日子)”的“日”和单用的“人”读音都属白读层,而另两种读音都是文读音。这两个文读层就是新文读与旧文读的关系,其中今读2与原文读层相同,属于旧文读,而今读3则是受到普通话影响产生的新文读音。即:

白读 旧文读 新文读日 ȵiʔ4 iæʔ4 læʔ4人 niŋ24 ieŋ33 leŋ33

旧文读与新文读的差异体现为年龄层的差异,被调查人中,老年的被调查人发音为旧文读音,中年被调查人读为新文读音。

(三)竞争已经完成,没有异读

即过去存在文、白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在今实际使用中仅保留一种读音。也就是说文白竞争已经完成。处于这一状态的字音存在三种变化结果:一是仅保留了原白读音,二是仅保留了原文读音,三是仅保留了其他读音。

1.仅保留原白读音。经初步统计,包括存在异读的字在内,大部分字的今读都保留白读音。如:

白读 文读 今读婆 pə24 p‘ə33 pə24怕 p‘o24 p‘ɑ24 p‘o24爬 po33 p‘ɑ33 po33麻 mo33 mɑ33 mo33骂 mo11 mɑ24 mo11茶 tso24 ts‘ɑ33 tso24沙 so33 sɑ33 so33马 mo24 mɑ55 mo24牙 ŋo33 iɑ33 ŋo33野 iɑ55 ie55 iɑ55瓜 ko33 kuɑ33 ko33你 ŋ24 ȵi55 ŋ24厚 ke24 xe24 ke24夹 kɑʔ3 tɕiɑʔ3 kɑʔ3眼 ŋæ24 I55 ŋæ24晚 mæ24 væ55 mæ24蚊 meŋ33 veŋ33 meŋ33角 kɔʔ3 tɕiɑʔ3 kɔʔ3

2.仅保留原文读音。如:

白读 文读 今读霉 mæ33 me33 me33防 pɑŋ24 fɑŋ24 fɑŋ24袖 tɕɣ11 ɕɣ24 ɕɣ24旋tɕɣ11~转 ɕɣ11凯~ ɕɣ11席 tɕiʔ4 ɕiʔ4 ɕiʔ4蓆 tɕiʔ4 ɕiʔ4 ɕiʔ4象 tɕie11象牙 ɕie11动物 ɕie11展 tɕI55 tsæ55 tsæ55贵 tɕy24 kue24 kue24归 tɕy33 kue33 kue33跪 tɕy11 kue11 kue11柜 tɕy11 kue11 kue11孝 xɔ24 ɕiɔ24 ɕiɔ24霞 tɕiɑ24 ɕiɑ33 ɕiɑ33永 yŋ55 iɔŋ55 iɔŋ55泳 yŋ55 iɔŋ55 iɔŋ55

3.仅保留其他读音。

这部分字音是原文白异读音相互作用、或受其他语音影响,而产生的新读音。因有很多种情形,本文暂不讨论。

三、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规律及原

通过分析文白异读的竞争已经完成的字音,可以得出丹阳方言文读与白读竞争的三个总体特点。首先,在完成竞争的字音中,保留白读的字所占比率最大;保留文读音的字次之;演变为原文读和白读以外的另一种音的字数量最少。其次,丹阳方言的文白异读并不是声、韵调同时异读的;声、韵、调三个要素中的任一个如果文读层和白读层一致,那么它在今读中就被保存。第三,在文读与白读的竞争中,最后被保留的是文读还是白读,有一部分字的演变与其中古音地位已没有直接关系,而主要与使用范围,以及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关。下面分别分析保留白读音和保留文读音这两种演变情况的规律及其原因。

(一)文读音与白读音竞争,白读音被保留。

徐通锵[1]353-365提出,文白异读的竞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弱白强,第二阶段是文白相持,第三阶段为文强白弱。然而,虽然竞争的总趋势是文胜白败,但第三种力量的介入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一种可能是迫使文读形式推出交际领域,恢复或基本恢复文读形式产生以前的语言状态,另一种可能是新的文读形式出现,迫使旧的文读形式退入白读层。

通过对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的研究,发现丹阳方言文白异读的竞争并没有进入第三个文强白弱的阶段。相反,在那些已经完成竞争的音变中,大部分保留下的是原来的白读音这就是有新的音变力量进入、徐通锵指出的第一种可能。此外,徐指出的第二种可能也出现了,即前面所举“人”和“日”。

而普通话音系正是这里所说的第三种音变力量。由于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在读书时都开始使用普通话这种新的“文读”①这里说的“文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言文读系统,因为如果要称得上某方言的文读系统,必须已被该方言的音系吸纳和融合。。于是原有的丹阳方言文读系统就不再有使用的必要,即在日常交际中不再有使用价值。因此很多文读形式就被驱逐、淘汰,而用于说话的白读音则被保留。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丹阳方言的白读与文读的竞争,会是大部分白读音被保留下来。

(二)文读音与白读音竞争,文读音被保留

文读音被保留的情况有两条规律。

1.原白读音不符合丹阳方言与中古音地位对应的总体规律时,今读保留文读音。如:

白读 文读 今读只量词 ts'æʔ3 tsæʔ3 tsæʔ3防 pɑŋ24 fɑŋ24 fɑŋ24绘 kuæ24 xue24 xue24肖肖属 sɔ24 ɕiɔ24 ɕiɔ24灼 tsɑʔ4 tsɔʔ3 tsɔʔ3河 xə33 xə24 xə24

其中,“只”、“防”和“绘”的白读声母不符合丹阳方言今读与中古音对应的总体规律,“肖”字为效摄三等字,白读韵母不符合丹阳方言中效摄三等多读[iɔ]的规律,此外,“灼”、“河”和“极”的白读音则是不符合声调的对应规律。

2.若该字在今天丹阳城区的方言口语中很少使用,比如它所指代的事物在丹阳城区很少出现,或它所指代的语义在丹阳方言中用其他方式表达,或在文语性质较强的词中使用较多;而其文读音更接近普通话,则今读保留文读音。如:

白读 文读 今读叙 tɕy11 ɕy24 ɕy24锐 ɕye11 lue11 lue11窖 kɔ24 tɕiɔ24 tɕiɔ24象 tɕie11象牙 ɕie11动物 ɕie11永 yŋ55 iɔŋ55 iɔŋ55樱 eŋ33樱桃 iŋ33 iŋ33

这部分字的演变与其中古音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比如“象”字,与“像”字音韵地位一样,但“像”在今读中仍保留了[tɕie24]这个白读音,而“象”字原来的白读音已经完全消失。这可能就是使用范围造成的,“像”在口语中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因此其原白读音就仍被使用。

四、结 论

通过丹阳方言文白异读的演变到今天呈现三种状态:处于竞争状态的异读,受词汇条件限制的异读,以及异读消失。而通过分析语音竞争的过程可以看到,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力度,在原来的文白竞争还处于第二阶段时,方言被新的强势音变力量影响,会产生与预期不一样的变化;一是白读音在与文读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不像过去的很多研究所看到的文读取代白读;另外,文读音和白读音不仅只有竞争关系而且会相互影响而产生出现的读音。此外,不同历史层次的重叠,还会形成同一语言社群内部的语言变异。比如丹阳方言中新文读和旧文读的重叠,就体现为年龄层的差异。很多存在文白异读的方言可能遭遇与丹阳方言类似的情况。因此,普通话的推广对文白异读演变造成的影响,尚值得深入探讨。

[1]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3]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七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4]丹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丹阳县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5]王洪君.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从山西闻喜方言的文白异读谈起[C]∥丁邦新.历史层次与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潘悟云.吴语中麻韵与鱼韵的历史层次[C]∥丁邦新张双庆.闽语研究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7]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8]蔡国璐.丹阳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H07

A

1000-5072(2012)03-0125-05

2011-09-20

徐娟娟(1984—),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学、社会语言学。

[责任编辑 范俊军 责任校对 王 桃]

猜你喜欢
字音丹阳读音
孔门十二时辰
做好“四篇文章” 擦亮运河文化“丹阳名片”
李丹阳雕塑作品
“那”与“哪”的读音
丹阳眼镜,改变世界的“目光”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沈括识音
我是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