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贝,曹艳林(湖南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415000)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多发病。据统计,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95%是病毒所致[1]。为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状况,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对初诊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 778例,立即取其咽拭子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7项呼吸道病毒[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 A(FLu A)、流感病毒 B(FLu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标本来源 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初诊为呼吸道感染的2 778例患儿咽拭子标本。
1.2 标本采集 使用专用的无菌采集棉签,适度用力拭抹患儿咽后壁,迅速将棉签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3 mL病毒保存液的病毒采样管中,暂时保存于4℃。标本均在24 h内检测完毕。
1.3 试剂 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法)含检测7种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美国Diagnostic Hybrids.Inc.企业生产,于有效期内使用。
1.4 方法 每份咽拭子标本,均同时检测7项病毒,其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概况 从2 778例被检患儿咽拭子标本中,检出有关病毒阳性1 260例,总阳性率为45.4%(1 260/2 778),其中单项病毒感染1 122例,百分比为89.0%(1 122/1 260),2项混合感染138例(含12个混合感染类型),百分比为11.0%(138/1 260)。男770例,女490例,男女比例为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42例,1~6个月196例,7个月至1岁587例,2~3岁246例,4~6岁98例,7~9岁65例,10~14岁26例,各年龄段的发病率依次为:<1个月3.33%,1~6个月15.56%,7个月至1岁46.59%,2~3岁19.52%,4~6岁7.78%,7~9岁5.16%,10~14岁2.06%,其中3岁以下小儿占85.00%,其发病率明显偏高(P<0.01)。春季441例,夏季195例,秋季226例,冬季398例。
2.2 单项病毒感染者年龄,季节分布与临床诊断 见表1。
表1 单项病毒感染检出情况
续表1 单项病毒感染检出情况(n)
3.1 病毒病原学分布 检测结果显示,7项病毒阳性者分布比例依次为:RSV 57.40%、PIV111.31%、PIV28.91%、FLuB 6.33%、ADV 5.97%、PIV35.53%、FLu A 4.55%。单一病毒感染中RSV占首位,与温州、重庆、上海及无锡地区相符[2-5]。而后6项病毒比例各地区却各有差异,如钱俊等[5]报道无锡地区呼吸道病原依次为RSV、PIV3、ADV、FLu A、PIV1、FLuB,未检测到PIV2;而陆敏等[4]报道上海地区呼吸道病原依次为RSV、FLu A、PIV1、PIV3、FLuB、PIV2、ADV,可能与各地区病毒流行强度、疾病谱构成、观察对象年龄、病原谱构成不同等有关。前3项病毒为本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流行病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种类复杂,除部分为细菌等感染外,临床多见为病毒性感染。在本文阴性病例中,可能为细菌性或其他尚未检测的病毒性种类所感染,今后有待扩大检测病原学种类,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
3.2 病毒流行病学特征 常德地处中原,介于我国南北之间地带,常年均有很多小儿感染呼吸道疾病,发病季节间差别不十分明显,仅见RSV、ADV、FLuB在冬春季发病率略高(P<0.01)。本组结果显示,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男性多于女性(1.57∶1,P<0.01),与焦化平[6]报道的极为相似;其主要感染者为3岁以下小儿,占85.00%(P<0.01),此年龄段为易感人群,3岁以后则发病率明显下降。考虑与婴幼儿期机体免疫低下,尤其是体液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受到黏膜上皮细胞缺乏分泌性Ig A的保护有关[7]。但新生儿期仅为3.33%,新生儿期因由母亲获得被动抗体有保护力,对病毒的感染率低;到6个月这种抗体逐渐消失,对多种病毒则为易感者,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提高,其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3.3 应对措施 婴幼儿期为病毒的易感人群,家长应加强婴幼儿护理,注意营养,及时增添辅食,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多晒太阳。室内要开窗通风,经常在户外活动,使机体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就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肺炎[8]。
[1]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测[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9.
[2]项蔷薇,罗运春,陈小芳.温州育英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38-740.
[3]闫莉,黄英,刘恩梅,等.重庆地区冬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36-38.
[4]陆敏,曾玫,陆权,等.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3):152-155.
[5]钱俊,王文建,谢娟娟,等.无锡地区654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研究[J].江苏医药,2008,34(6):569-570.
[6]焦化平.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9):186-187.
[7]张冰,王晓,张微,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J].浙江医学,2012,34(4):250-255.
[8]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