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2012-01-02 08:04赵卫卫王乃军
特种油气藏 2012年3期
关键词:粒间溶孔长石

计 红,赵卫卫,王乃军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计 红,赵卫卫,王乃军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下寺湾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勘探区域。在大量收集样品孔渗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油区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中,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基于物性分析资料,根据碎屑岩储集层的划分标准断定研究区主要发育Ⅱ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属于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储层。研究结论对于研究区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孔隙度;渗透率;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1],位于华北地台西缘,是1个多构造体系、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克拉通盆地。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目前已发现多套含油气层系,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储集最为富集,自上而下细分为长1~长10等10个油层组,主要含油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段[2-3]。根据沉积旋回又近一步将长2油层组内部划分为长21、长22和长233个亚组。

1 岩石学特征

研究区储层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和粉细—细粒岩屑长石砂岩[4-5](图1),碎屑颗粒含量为74% ~94%,均值为88.24%,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其中长石含量为 23% ~56%,平均为50.37%;石英含量为 21% ~45%,平均为26.08%;岩屑含量平均为8.5%,以喷发岩(平均为2.02%)、石英岩(平均为1.92%)、板岩(平均为0.98%)、千枚岩(平均为0.97%)、片岩(平均为0.95%)为主;云母含量一般为1.4%~8.0%,均值为3.2%,且黑云母泥化深;重矿物成分以帘石、榍石、石榴石和磷灰石为主。填隙物的组分以胶结物为主,几乎不含杂基(表1)。

图1 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组分

表1 下寺湾地区长2砂岩储层碎屑及填隙物含量分布频率

2 成岩作用特征

2.1 机械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在长2油层组砂岩中表现为石英和长石等刚性碎屑颗粒沿其薄弱解理面破裂,泥质、黑云母等塑性碎屑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伸长或被硬碎屑嵌入,呈假杂基填塞于孔隙中;云母、长石等片柱状矿物常沿长轴方向定向排列[6-7](图2a、b)。

2.2 胶结充填作用

随着储层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压力呈上升趋势,孔隙流体中的自生矿物以胶结作用的方式充填砂粒间孔隙,导致储层孔渗性降低。该区长2油层组砂岩中除成岩早期形成的绿泥石黏土薄膜及由压溶作用形成的石英次生加大外,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浊沸石、长石质及硅质[8],部分砂岩中见伊蒙混层、黄铁矿、重晶石、硬石膏等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图2c、d)。

2.3 溶蚀作用

长2储层中的溶蚀作用主要表现为碎屑颗粒(长石、岩屑)的溶蚀和填隙物(方解石、黏土矿物)的溶蚀,其中长石溶孔成为该区的主要次生储集空间,占总孔隙的80%~90%,使研究区长2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上升到目前的12%~18%。溶孔直径从数微米至数十微米,个别可达200 μm以上。溶孔的形成也使孔隙喉道的发育及孔喉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图2e、f)。

3 孔隙结构特征

3.1 孔隙类型

(1)粒间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前者为早期绿泥石黏土衬边包围或半包围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原生粒间孔;后者为由石英、长石次生加大,方解石、黏土矿物充填胶结之后形成的残余粒间孔。

(2)次生孔隙。主要为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孔隙类型统计显示,长2油层组溶蚀型次生孔隙占总孔隙空间的33.2%,次生孔隙对改善本区长2储层的物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孔隙结构特征

本文选择20块样品对长2油层组进行孔渗性分析数据统计(表2)。

表2 下寺湾地区长2储层孔隙结构参数

3.3 孔喉分类

长2储层主要粒径为0.10~0.30 mm,最大粒径为0.36 mm;孔径为30.00~100.00 μm,平均孔径为80.57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44 μm。据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孔隙和喉道的分级标准和命名原则,研究区长2油层组属于中孔细喉型。

4 物性特征

长22储层孔隙度最小为 4.6%,最大为18.3%,平均为13.91%,中值为14.2%;主要孔隙度为10%~18%;渗透率最小为0.02×10-3μm2,最大为9.35×10-3μm2,主要渗透率为0.5×10-3~5.0×10-3μm2,平均为1.73×10-3μm2,中值为0.9×10-3μm2,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长23储层孔隙度最小为 2.8%,最大为18.6%,平均为14.85%,中值为15.2%;主要孔隙度为12%~18%;渗透率最小为0.02×10-3μm2,最大为85.87×10-3μm2,主要渗透率为0.5×10-3~10.0×10-3μm2,平均为9.06×10-3μm2,中值为2.3×10-3μm2,渗透率分布很不均匀,呈跳跃式分布,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长2储层孔隙度最小为 2.7%,最大为18.5%,平均为14.11%,中值为14.4%;主要孔隙度为12%~18%,渗透率最小为0.02×10-3μm2,最大为85.83×10-3μm2,主要渗透率为0.5×10-3~10.0×10-3μm2,平均为3.86×10-3μm2,中值为1.0×10-3μm2,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5 储层评价

为了综合全面地评价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本文参考赵靖舟等关于低渗透碎屑岩储集层的划分标准,该划分方案已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储层评价以及勘探选区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由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情况可知本区主要发育Ⅱ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属于低—特低渗储层。

6 结论

(1)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细砂岩,碎屑颗粒含量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及火山碎屑。

(2)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度为12% ~18%,渗透率为0.5×10-3~10.0×10-3μm2,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

(3)研究区长2油层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溶蚀型次生孔隙占总孔隙空间的33.2%,主要包括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

[1]杨县超,李旦,康立明,等.鄂尔多斯盆地韩渠—张天渠地区长2油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1):38-47.

[2]白玉彬,赵靖舟,章爱诚,等.蟠龙油田三叠系长2油组油气富集规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4):68-71.

[3]向连格,等.靖边油田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质学刊,2010,34(2):141-143.

[4]戴胜群,等.下寺湾地区油气富集特点及勘探方略[J].断块油气田,2009,16(4):43-44.

[5]金祥纯.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1):45-48.

[6]吴少波,赵靖舟,罗继红,等.子长油田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因素[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8-11.

[7]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等.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青化砭油田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砂岩为例[J].地球学报,2008,29(2):190-198.

[8]朱广社,李相明,别旭伟,等.安塞油田长2油层储层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6):857-858.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2 oil unit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Xiasiwan area in Ordos basin

JI Hong,ZHAO Wei-wei,WANG Nai-jun
(Xi’a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Xi’an,Shaanxi710065,China)

The Xiasiwan area is an important exploration region in Ordos basin.Based on an enormous amount of poroperm data,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petrology,diagenesis,pore structure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of this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Chang-2 oil unit of Xiasiwan area,the dominant rock type is light grey-grey fine arkose;the diagenesis mainly involves compaction,cementation and dissolution;the pore space types mainly are intergranular pore and dissolved pore.Based on physical analysis data and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clastic reservoirs,it is determined that ClassⅡreservoirs are dominant in the study area,with medium-fine sandstone as the major lithology,belonging to mid-low porosity,low-ultra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The study resul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Xiasiwan area.

Chang-2 oil unit;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porosity;permeability;Ordos basin;Xiasiwan area

TE122.3

A

1006-6535(2012)03-0043-03

10.3969/j.issn.1006-6535.2012.03.010

20111008;改回日期:20111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连续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与地质特征(41102083)

计红(1987-),女,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物理学专业,现为西安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在读硕士,专业方向为油气成藏地质学。

编辑林树龙

猜你喜欢
粒间溶孔长石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储能式发光涂料在长石岭隧道中的应用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水铵长石成因分类综述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长 石 选 矿 工 艺 研 究
火山熔岩储层次生孔隙类型的岩相学研究
——以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滴西17井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