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1-12-31 06:51艾力亚孜.艾买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示范要求指导

艾力亚孜.艾买提

摘要: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仅仅着眼于这些能力训练的本身,而要在语文课的全部教学活动中,从多方面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习惯 要求 示范 指导

习惯是个性心理中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表现,习惯是在后天自觉或不自觉的训练中形成的,是一种长期教育训练的结果,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仅仅着眼于这些能力训练的本身,而要在语文课的全部教学活动中,从多方面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能力很差,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不会主动使用工具书;拿到一篇文章,不能按科学的步骤把它读懂,听老师讲课,只知抄录板书,不会自己做笔记等。

这些问题绝非小事,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进度。

例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录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习惯”,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寻求语文知识和熟悉语文技能的习惯,即语文学习良好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读书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诵读记忆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观察的习惯、广读博览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精心修改的习惯、任及思辨的习惯、创新思维的习惯、质疑问解难的习惯。这11种良好的习惯中,前8种基本上属于语文学习的特有习惯,具有语文学习的特点和个性,是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主体部分,后3种虽然属于一般学习习惯,但与语文学习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是各科教学需要共同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养成不可,因此,把它也纳入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范畴。

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其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学的因素,习惯的培养又有赖于教育学及教学论与教师论的理论指导,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要求

明确学习要求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目中,有个学习具体目标,有个衡量自己的正确尺度,并以此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习惯,根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大纳提出的要求,我向学生分别提出了听、说、读、写、记笔记、写作业几方面的具体要求,例如听,要具本做到:听一遍,记几点,复述准确又连贯。再如果,阅读文言文,我提出读完一篇文章要做到:准确翻译,译文通顺,领会章注主体。学习语文的各项要求明确了,就以此去指导学生,要求学生,检查学生,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对这些要求就会由生疏到熟练,由遵从到自觉,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指导学习法

指导学习法,无疑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一方法就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也就是观察、思考、想象、判断、记忆等方面的智力培养;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也是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去做。例如阅读现代文,我向学生讲解“一粗、二细、三精、四记”的学习方法,由于全面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没有畏难情绪,并且严格要求、检查、反复订正,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步培养起来了。

三、教师示范作用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是教师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往往有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写字工整,一丝不苟,学生的作业也就工整清洁;语文教师字写得清秀,他教的学生也跟着模仿,久而久之,学生都可能学到老师的字体。这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惯于诵读的老师常常带出长于诵读的学生;勤于钻研的先生往往教出养于思考的弟子。反之,如果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正确,老师自己却书写潦草,甚至常写错别字,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就只能受到不良影响,这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有体会。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水平关系至原”。培养语文学习习惯亦然。

习惯是个性行为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不少外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把习惯称之为“人的第二天性”是很有道理的,从我的教学实践中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完全可以培养的,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只说若干规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所以这样做的道理,反复训练,持之以恒,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形成,不过这也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见解罢了。

猜你喜欢
示范要求指导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