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发展。体验式教学就是从这些不同维度出发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加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完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体验式学习理论模式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完整提出,当属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总结了杜威、库尔特·勒温和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也即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停下的时候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如此循环,形成一个贯穿的学习经历,学习者自动完成反馈与调整,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认知。
二、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是教学的起始环节
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平台。情境创设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提供一种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语言课,学习者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语言技能。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角色扮演、直观的影像或者相关的故事案例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体验,提升相应的感性认识,并能够从情境中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情境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并不代表教师主导地位的消失,而是把教师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从合作与交流中解决问题。
2.互动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互动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合作性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会交往互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投入、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合作精神的养成。因此让学生体验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英语是一种语言,只有说出来才能进行交流,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有内心的体验,学生就自然产生了表达的愿望,通过分组讨论、自愿交流和集体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相互分享,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建构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创设情境和互动学习之后学生已经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此时的感性认识是零散的、自我的、主观的。建构知识,简单地说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在转化的过程中让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充分结合,让理论知识在体验中找到切实的落脚点,让学生在体会与总结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反应和迅速正确的反馈,是构建知识的重要催化剂,教师的有效总结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最终深化。教师要从思维逻辑、生活逻辑出发,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把学到的感性、零碎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表达。
三、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1.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教师应对教材充分理解,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开发,即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对学生有意义的材料,经过教师的设计在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应是用教材教,但不局限于教材,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为不同需要的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课堂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RthK9X8RR9NG1jL37rVt4A==验,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自主地学习,大胆地创新,主动地发展。
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口语水平较差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语言环境,学生能够练习口语的惟一机会就是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忽视口语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会读、不会说的情况。为了克服以往翻译语法教学造成的“哑吧英语”的顽疾,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应在授课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也要做一些调整。可以采用小班授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听说,在内容上做到丰富、逼真、有趣,力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强化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乐学”,使课堂成为他们语言实践的场所。另外还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组织学生欣赏现代诗歌、名人演讲、电影对白、英文歌曲等。还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主题,编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双人对话、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及演讲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出现疲倦的状况,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切身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情感,并在观摩及实践中不断发现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
2.唤醒经验,总结反思
教师应积极开展构建式的教学,皮亚杰认为,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自己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发现中学习,在反思中发展,在讨论中升华,而不是在盲目中模仿,在被动中死记硬背。教师应是学习中的帮助者而不是指挥者。课堂是探索和发现的学习场所,高效的课堂中教师要设计和创建更多的有利于学生“从做中学”的环境,这些环境能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自然发展的阶段性过程,教师不应该违背发展的自然阶段,给学生超负重的学习压力。
当学生心中积累起许多感性的“体验”后,会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大脑无意识记忆,这种无意识会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激活,从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或有意识的活动,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使之转变为现实的体验,从而激活学生的评价反思意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习得。比如在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加深记忆。
3.强化练习,发展能力
英语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际脱钩的现象,为了有效地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积极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是体验式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参与的体验、认同的体验、成功的体验。
比如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入过程写作教学法,教师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写作形式供学生练习,如通知、便条、报告、邀请函、致谢信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写一些东西,这样学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练习动手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从而通过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4.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开展现场调查、参观访问、收集信息等活动,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这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课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深入了解,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见习实习,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充当翻译等。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 [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体验式学习的力量.黄荣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涛.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新构想.江西教育科研,2005(4).
[3] 温润芳.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生机.晋中学院学报,2007(10).
[4] 裴元庆.教师在职培训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5] 谭筱英.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6] 田丽.论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