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的心理气氛探析

2011-12-29 00:00:00郝志春杜春斌常保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一、体育课心理气氛的概念解析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对稳定的群体情绪状态。它是在每堂课中都客观存在的一种比较复杂的课堂社会心理现象,是教学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各自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彼此间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课堂心理气氛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又具有可变性。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评估指标应包括:针对性指标;参与性指标;交流性指标,其中体育课针对性指标的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注意的集中性、教与学的态度;体育课的参与性的内容为:教学情绪的活跃性、运动负荷的承受度、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体育课交流性的内容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相容性、教学信息的沟通度、同学之间的互助性。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参与性、交流性三个维度的状态构成的具体空间中,每一种课堂心理气氛都能找到相应的位置。比较而言针对性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参与性保证了课堂积极因素的形成,师生交流是积极心理气氛形成的最高境界。如果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握这些特征指标创设情境,建立明确的目标,积极地参与,就可导致最终的心理相容、情知相容,这样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就会创造出来,教学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二、体育课心理气氛诸因素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教学参与者的一种群体的心理状态。一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学生能自觉学习,教学参与者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课堂气氛活跃,人人都能够积极向上,整个课堂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和课堂气氛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人们心理气氛状态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理、心理机能,也可以抑制人们的生理、心理机能。一节生动活泼、愉快欢乐、积极向上的体育课能够使教与学的参与者身心愉悦,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益于学生的体力智力活动。一节沉闷拘谨、扫兴厌烦的体育课,必然会影响到教与学参与者的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影响教学效果。
  1.体育课的针对性因素
  体育课的针对性包括课堂教学目标、注意力的集中性、教与学的态度,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心理气氛形成的认知特征。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体育课的教学也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明确的认知。师生的教与学的态度是教学课堂心理气氛形成的基本条件。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获得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及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及时表扬学生、营造团结的集体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反应,使学生以良好积极的状态去面对体育课。只有个体和群体两者目标保持统一,即师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才能产生共同志趣,保证个体、群体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进一步激发并促进教学热情,增强信心和力量,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才能利于形成正确的教与学的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2.体育课的参与性因素
  体育课的参与性包括教学情绪活跃性、运动负荷承受度、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三者常常是同时产生作用、相互影响,师生的教学情绪状态是课堂心理气氛的本质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信心,情绪对学生的行为和活动具有提高和减少的功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情绪,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大脑皮层处于适度的活跃状态,并在这一状态下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术,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效果。运动负荷是指人们在锻炼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只有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锻炼效果,运动负荷较小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太大又超出了身体的承受度,对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因此,教师在尽量选择优美的教学环境的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如若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过大或练习的难度过高,或硬性规定完成的数量,学生感到没有办法完成,只好消极对待,采用偷工减料的办法应付。这时如若教师强制其接受,便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对立的情绪。据实验证明,随时注意学生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调节,对课堂心理气氛有较大影响。如学生较沉闷时,讲些幽默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可避免枯燥、厌学的心理。
  3.体育课的交流性因素
  体育课是一种师生共同活动,相互交流的社会活动,研究体育“课堂社会”就是要用社会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去分析体育课的人际交流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应,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来改进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和效益。体育课的交流性包括同学的互助、教学信息的沟通及师生的心理相容。
  (1)同学的互助性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是一个群体,班级是一个较小的群体,小组更是小群体。广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班级和小组的主角,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角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发挥教师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体育课堂是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集中体现,当教师教完一个新的动作时,应让学生互相帮助纠正错误,这样既可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可提高所学动作的质量,在体育课中还有一些较危险的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护与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掌握了保护的方法后互相之间进行帮助,这样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在一个群体内,就智力和能力而言,水平不可能会完全一样,在课堂中每个人担任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其智能,并通过积极的交往来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同样能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信息的沟通性
  几乎所有的社会心理学的著述中都肯定鼓励的沟通功能,如对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要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满足,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愉快、成功的的情绪体验,逐步树立信心。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发现做动作有错误,要及时纠正,但语言要委婉恰当,帮助学生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改正后要用“好”“不错”“很好”等词语鼓励学生,当一个人的长处被人发现和肯定,就意味着自我价值得到确定会产生“自己人”效益,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拉近了距离。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自我评价,强化正确的学练方法,教师则及时地得到教学信息反馈,改进教学与指导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师生、同学的心理相容
  课堂心理相容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师生及同学的心理相容度是课堂心理气氛诸因素中较为稳定的内容,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无私的爱会使学生感到无限温暖,精神上受到巨大鼓舞,从而保持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教师处处关心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心,都将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大大减少学生对立心理的产生。学生喜欢知识渊博、专业技能突出、教学艺术高超的老师,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文化修养,坚持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认同我们,为师生的心理相容搭建桥梁,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安排同学之间的互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使课堂气氛和谐。由于体育教学是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的直观教学,因此建立良好的情感环境,对于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延安中学两个班98名同学做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各一个班,分别为49人),实验组采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发现,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对促进体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要达到优化的课堂心理气氛还要做到: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各项素质;二成立由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组成的课外体育锻炼辅导小组,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制定锻炼计划,重点辅导素质较差的学生;三开设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体育理论基础知识、运动解剖生理知识以及体育锻炼对将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消除某些学生以静为美的观念;四经常组织一些集体体育活动,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要求人人参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体育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吴小媚.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2] 王忠华.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调节.黑河教育,2010(3).
  [3] 将东升.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卫生.教育与职业,2006(32).
  [4] 魏建和.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5] 郑航.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影响创设因素.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1).
  [6] 高贵林.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辽宁体育科技,1999(3).
  [7] 徐利梅.浅析课堂气氛与体育兴趣.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S1).
  [8] 马云慧.体育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3).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