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2011-12-29 00:00:00王忠孝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考虑学生体质的现状为教学的前提,以尊重学生的个别性、渐进性和重复性为实施具体教学的原则,以锻炼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终极教学目标,不苛求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精确把握,考评的方式是以学生的体质是否得到改善为标准,尊重学生体育学习的每一点进步。
  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处方定义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由体育教师(体育指导者)或体育锻炼参加者,结合身体的体质测定结果、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按各自的健身目的,以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内容和运动负荷强度、频率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它是以运动处方为基本教学程序,利用多样的身体练习形式及方法,解决一切与学生体质健康相关问题的教学活动。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优点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根据运动处方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崭新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互动性和一致性,从而使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得到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心率来调整学生的运动强度,学生在课后将学习感受真实地反馈给教师,教师据此为每个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意见,然后学生再进行练习。按照这个过程实施教学,则学生既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体育科学化教育的理念,完成了从自然体育现代科学体育的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没有进行教学强度的控制,只是让学生盲目地练习,虽然也把增强体质列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但本质上依然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增强体质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采用运动处方教学可以使体育教学获得多快省的效益,并且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达到健身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有以下一些优点:普及面广,收效快。可广泛适用于不同人群。持续进行6-8周的锻炼即可收效,最长不出16周;科学性强,省时间。坚持锻炼12-20分钟,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获得最佳效果;针对性强,效果好。可以科学地监控运动量和评价运动效果,并能有效地防止运动伤害;目的性强,易坚持。可使运动安排得当,锻炼得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运动兴趣,易于坚持经常。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运动处方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过程按照人、运动、人来完成的,它的工作流程是先对学生进行医学检查、健身诊断,然后对学生的体力进行测定和诊断,再次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运动处方,学生按照这些处方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测。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体质状况,并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各自的运动爱好等方面,用运动处方的方式建议学生应该采用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时间及活动频率,并指出运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处方教学把所有的运动种类都视为运动处方可以选择的内容,从教学程序和运动负荷强度控制两个方面来保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2.运动处方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运动处方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区别对待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学生可以依照教师向自己推荐的运动处方自己来把握学习的内容和频度,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终身体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保证。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运动处方教学具有真正的实效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虽然也把增强学生的体质列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其教学体系依然是把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放在第一位,增强学生体质只是一句空话。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目的、内容、形式和结果的一致性,使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
  运动处方的设计包括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负荷的安排、教法的运用,着重突出健身性、体现科学性、保证实用性和实效性、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且将运动处方区别于运动康复和医疗保健。它是以增强体质为本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一个重点(以增强体质为重点),强调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三个结合(运动与健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发挥与培养学生的自我自主健身的意识、行为和习惯。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测试数据、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再次身体测试、数据处理及分析效果、调整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
  1.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身体测试,包括测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等。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水平和健康状况,在测试时要注意测试学生的真实数据,必要时可多次测试,取平均值。
  2.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将每个学生的各项测试结果与同年龄段学生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来寻找差异数据、得出相应的结果。在进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时,主要对身体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比较分析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比较数据,做到客观和真实。
  3.制定运动处方。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根据不同学生分析比较的结果和学校的实际状况来制定运动处方。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依据学生的不同体育爱好和体育需求及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和体育锻炼的原则来制定运动处方。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保证运动处方的可行性。要根据本校的运动场地和场馆、体育器材、教材的使用和课程的安排来制定。
  4.实施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时先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两组学生的测试数据无显著差异。然后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运动处方教学。在实施运动处方时,要注意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理论的辅导,而且要不断地及时地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保证运动处方实施的效果。
  5.再次身体测试。再次身体测试就是对实施运动处方的实验班学生进行再次测试,检验前阶段运动处方在实验班的实施效果。再次身体测试时,要注意和前面的测试数据分开,要做到测试数据的详尽和清楚。
  6.数据处理及分析效果。数据处理及分析效果就是根据测试结果,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分析可借助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对比,要保证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的准确和客观。
  7.调整运动处方,如实验的效果不明显,可以适当调节运动处方的量与强度。如运动处方实施的效果很好,则在其他班级中推广使用。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符合科学的运动规律,它能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生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的方向,同常规进行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切合自身实际的强身健体方法,为终身体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法体系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思路,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是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难点,现有的体育教学还没有摆脱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旧框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体育教学还基本上是以竞技运动教学为主,片面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竞技体育的色彩,融体育技术、健身锻炼、健康教育为一体,给学生带来一种焕然一新的学习新境界。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验到与师生共处的乐趣,这不仅可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锻炼坚强的意志,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充分的自我,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无疑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值得坚持且卓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刘纪清.运动处方.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