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联觉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1-12-29 00:00:00张玉君沈芸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本文希望通过对音乐教学中联觉现象的分析,使音乐教师更好地了解联觉现象,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应用联觉,在生活中培养联觉,把联觉体验有效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与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的学习进程,使联觉成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联觉的内涵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如何使学生真正得体会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如何使音乐学习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和演奏音乐作品远比掌握了音乐乐理知识重要得多。在心理学上存在着联觉这样一个表达同时感受的词,它是指对一个感官或感觉区域的刺激,会引起另一个感官或者感觉区域的反应。联觉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是同时感受。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引起或加强性质完全不同的其他感觉的印象,它是两种或多种分析器中枢部分形成的不同感觉间互相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种条件反射现象……也就是说,联觉现象是由于人的多种感官感觉互相联通而产生的,当一种感官受到某种刺激便自发地引起了另一种或多种其他感觉,这就是联觉,如听觉上的刺激引起了视觉上效应,视觉上的刺激引起嗅觉上的反映等等。把联觉有意识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会对音乐教学和学生学习音乐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更好地把握演唱、演奏音乐作品的情感,消除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进而快速达到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目标。
  二、联觉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联觉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每部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音乐理解能力以及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比如大部分的音乐课程所涉及到的音乐作品都是革命爱国题材以及积极向上的题材,所以,借助于联觉手法进行音乐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联觉意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们理解音乐作品和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及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另外,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随之对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因此,通过将联觉意识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不仅会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其审美意识能力、自身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具有联觉意识的思维方式,而且会促进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联觉意识的重要意义
  1.多元化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己经不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多元化社会,所以在这个多元化时代里,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是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必须进行相对的改革,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要。音乐课作为一门审美教育课应该从自身出发,寻找出如何能够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更好方法。联觉是一种各种感觉相互交融的现象,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也是一种多元化的现象。可以使学生们不仅在音乐方面做到自主地将相关知识与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进行结合,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别的科目及今后遇到各种问题时都会形成这种联觉意识,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使得其视野开阔、思维扩展,将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融合在一起进行思考问题,这无疑是应了当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2.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日趋严重的社会竞争压力,要求我们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多方面素质,具有开拓的视野和多方面的思维方式。那么培养出具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学校教学中,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联觉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学习,还能扩充他们在别的领域的知识,重要的是,他们以这种联觉思维方式在处理今后的问题或学习时,都能够有一个宽阔的视野,对问题不会局限在一个方面进行思考,而是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培养联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说,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3.音乐课程教学自身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成不变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已经远远不足。音乐教学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善这一现象,音乐课堂应该给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知识,采用新鲜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当今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普遍较陈旧,如在教唱曲目时,即是教师弹琴教唱或者学生跟着录音学唱,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而将联觉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可以培养学生的链接意识及能力,改善音乐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的思维飞起来,让他们的各种感官融合起来去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四、音乐教学中学生联觉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着手点。如果学生们在上音乐课时感到枯燥乏味而对音乐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的话,那么我们就无从通过音乐课堂来培养他们的联觉意识了。其次,要求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在上课时通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作曲家的创作小故事等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一些小互动、小游戏,让整个音乐课活跃起来。音乐课不是像其他学科那样要求学生们整整齐齐地坐在课桌前,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课,而是要尽量让学生们互动起来,整个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这样的话,让学生们能够想到音乐课就会感到很开心、很期盼上音乐课,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的联觉体验不仅来自于大脑的思维功能,更多的是来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来自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发现。只有积累了众多的生活感受,才会出现丰富的联觉体验,一个没有生活经历的人,他的联觉体验也应该是极其贫乏的。为了充分发挥联觉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扩大和丰富生活积累,从而增加联觉的广度和深度,使得联觉现象更加丰富、准确。特别是在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上,学习者应随时注意观察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特别是要善于捕捉事物的形态、结构、外部特征,用心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好的学习者应该热爱生活,对事物有激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
  3.丰富音乐教学的方法。教师应多采用欣赏教学法,结合与教材相关的图片、影片片段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另外,教师应引领学生进行互动、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来主宰课堂。还有,应该多提倡学生进行创作,比如根据图画、色彩创作音乐旋律,也可以根据音乐旋律创作节奏并用身体表现出来。总之,教师及学校应该倡导在音乐教学中,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量培养他们不仅用听觉来感受音乐而且通过各种感官结合起来感受音乐的联觉意识及能力。
  4.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性。音乐学习的过程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而音乐学习又是十分抽象的,所以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联觉心理现象的产生效果。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致使学生对教师讲述的问题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所以需要音乐教师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艺术想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形象化的音乐教学语言对于音乐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老师的每一句形象化的表述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记,再用它去左右自己的歌唱,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恰当地运用联觉体验加以适当的比喻、联想和想象,不失为音乐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通过即兴创作来培养。即兴创作是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即兴创作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联觉意识,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和天赋。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联觉意识,使他们在学习音乐时,自动地调动其他感官来感受音乐作品,能够更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人们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逐渐加深,在这一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探索。联觉现象作为研究音乐与其表现世界之间关系的一个突破口,为人们更好地认识音乐的本质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联觉现象的分析,可以将其更系统地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音乐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同时也更好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 张凯.音乐心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