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11-12-29 00:00:00王惠琼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1.分层教学尊重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
  学生作为社会的成员,具有人的共性,但是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状况、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个体差异。
  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大多仍存在着这种情况:一是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略中等生和差生的培养和提高,甚至为了排名次,争高低,不择手段地排挤差生;二是教学上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整齐划一”,“一刀切”,不分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程度,好歹捆在一起,按统一内容,同一进度上课,结果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严重挫伤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分层教学则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类型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查,实施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在获得成功中充满信心,获得乐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它不仅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整体实际情况,而且还包括在同一班集体各个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既要从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整体实际出发,又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以“因材施教”、“掌握学习”等理论为指导,以目标分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逐层递进为原则。
  3.分层教学确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体现了基础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客观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其内驱力,使各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分层教学的内容
  1.学生的分层
  按照学生的文化层次,分为A、B、C三个层次,总体上各个层次的分配比例为全班人数的30%,40~60%,10~30%,人数比例可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教师作适当调整。首先由教师提出分层的标准,学生自己申报,再由教师根据班级以及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最终予以分层公示。
  2.教学目标的分层
  A层教学内容
  流利朗读,背诵全部单词,流利背诵并翻译对话,掌握语法要点,完成相关练习,快速获取正确信息。
  B层教学内容
  流利朗读,背诵大部分单词,流利背诵并翻译对话,能够在中文的帮助下翻译对话,掌握语法要点,完成相关练习,能够通过练习正确获取所需信息。
  C层教学内容
  能够较流利地朗读,知道单词的中文含义,背诵,流利朗读并翻译对话,掌握语法要点,完成相关练习,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所需信息。
  3.教学过程的分层
  (1)词汇(vocabulary)
  一个章节的内容是通过形象的插图(picture dictionary),结合听、说,来学习单词和短语。要求A层同学在课堂上掌握全部单词,B层同学在课堂上掌握大部分单词,C层同学在课堂上掌握全部单词的读音,了解单词含义,以便课后消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重组。
  例如,一个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展示一张全家福,依次介绍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字,让C层学生很自然地输出“____is the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这样的句子,然后逐个介绍家庭成员的职业和每天的工作内容。
  A、B、C层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输出“____is the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he/she is a____(职业),he/she works in____(工作地点)”.
  经过反复练习,A、B层同学继续输出“____is the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he/she is a____(职业),he/she works in____(工作地点),he/she____(工作内容)everyday.”
  A层同学继续将内容不断丰富成“____is the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he/she is a____(职业),he/she works in____(工作地点),he/she____(工作内容)everyday.He/She works from____to____(工作时间)”。
  最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生成小文章,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2)实用会话(Practical conversations)
  要求A层同学能够表演对话并对相应内容作出灵活的替换;B层同学能够表演对话,鼓励替换;C层同学熟练掌握对话中的知识点,能够熟练朗读,争取课后背诵。
  (3)实用语法(Practical grammar)
  语法部分相对于A层同学来说,比较简单,操练的重点在B、C层的同学。B层同学着重在于加强中学语法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C层同学学习重点是将以前不懂的部分重新学习一遍。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情况交替采用“归纳法”。从一开始就提供有关新语法结构,在自然语境中的众多例句,然后让学生从这些例句中总结出规则。或者采用“演绎法”——即一开始就呈现语法规则,然后引入例句,将这些例句写在黑板上,同时,让学生参与举例,来呈现语法规则。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让学生参与大量的活动,从真实、自然的语境中总结出语法规则,然后再把这些规则运用到语言交际活动中去。
  (4)真实性训练2(Authentic practice2)(Reading and writing)
  真实性训练2的材料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例如第一册第3单元的“真实性训练2”,本节内容主要为使用电话卡拨打电话,进而将阅读说明书的技能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对于材料本身并不陌生,只是面对英文材料时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201电话卡,大部分学生都有拨打201电话的经验,由此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几个与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全班同学浏览材料,如:“If I want to make a phone call,which number should I call first?(201)”,“What’s the card number?(251-124-055)”,What’s the password?(6352798)。以上问题由于比较简单,可以尽量请C层同学回答,增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教师接着再问:“How much money do I have to pay if I want to buy this card?(30 Yuan)”,这个问题难度进一步加深,可以请B层同学回答。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教学使学生受益良多,教学效果较好,下面是实施分层教学以来平行班级成绩比对分析:
  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词汇量大大增加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较大的进步。
  以上是笔者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改革尝试。要搞好分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便总结出更好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服务。文中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于洪福.英语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教育研究,2006(1).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