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2011-12-29 00:00:00黄永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差异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最优化地实现差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对差异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围绕差异教学过程,对差异教学活动所采取的系统谋划及其相关的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方式。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刀切,即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认知能力差异与外语学习。智力与外语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多年来,许多语言研究者通过采用各种各样的智商测试和不同的研究语言的方法,发现智力水平能很好地用以预测一个语言学习者能取得何等程度的成功。智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成绩,当然能力的差异与外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外的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语言的译码能力、语法感知能力、语言的归纳能力、联想记忆能力等对外语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总之,智力和能力对外语学习都有影响,外语教师要设法创造一切条件去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帮助他们学好外语。
  2.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学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场独立者擅长于有意识地学习外语语言形式,而场依存者擅长于在自然环境的交际中潜意识地学习外语;冲动型学生反应快,抢着回答问题,沉思型学生在注意广度上显得冷静自若,在某些阶段停留的时间稍长。实验表明,外语教师用归纳法教外语,沉思型学生得益较多,但在阅读方面,沉思型比冲动型速度慢但比较准确。具有发散型思维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会运用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从同一来源的语言材料中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在提高外语技能和交际的能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性格差异与外语学习。实验证明,许多学生的外语成绩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外语成绩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者的成绩。在口语方面,外向型学生胆子大、不怕出错、善于与人交谈,较内向型有一定的优势;但内向型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却比外向型有优越之处。总之,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外语学习,而外语学习的成功又会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外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二、差异教学运用于英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布鲁姆借鉴生物学上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将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主类(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及综合),这六大类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识记:这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要求学生回忆先前学过的事实或其他信息。当你要求学生叙述、列举、下定义或做标注时,学生就用这种思维进行思考;领会:这一水平的思维要求学生展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解释、总结、重述或描述,能够鼓励学生在这一水平上进行思考;应用:应用水平的思维要求学生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做事。当学生论证、建构、记录或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就在应用水平上进行思维;分析:当你要求学生剖析并批判性地审视某个想法,学生就开始应用分析性的思维了。像比较、分等级、批判、分类别等活动都是分析性活动;评价:意指根据一系列指标判断某事物的价值。评价通常是继分析之后进行的,为了评价或判断某事物,学生必须非常认真地分析它的特征或组成成分;综合:是把事物用新的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也就是创造或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把事物重新组合起来。综合需要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操作中,要认真区分应用和综合的区别。在英语差异教学中,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的教学应当体现严密性、相关性、复杂性和挑战性。布鲁姆六个层次的思维水平是教师进行差异教学的基础。
  三、英语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差异了解不深刻。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施教有方。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是教学极为重要的准备工作,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学生的差异反映在方方面面,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讲,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任课班级过多、班额太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学生的差异。
  2.教学目标缺乏多维性。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所谓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就是将原来过于刻板的、划一性的目标,改为富有弹性的、层次性强的目标,即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一般英语老师都能按照课程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确定共同的基础,但是,在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上体现很差,统一要求全班同学达到同样的目标,这显然很不切实际,限制了学优生的发展,也阻碍了学困生的提高。
  3.差异教学时学生的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行差异教学时,课堂纪律很难维持。例如,老师布置完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成绩差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小组活动跟他没关系,自己做小动作,跟同伴说与任务不相关的话题,老师很难控制场面。差异教学虽然强调差异,但不能是无序的教学,恰好相反,差异教学强调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只有较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才能利用差异、共享差异,使差异成为资源。
  4.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缺乏多元性。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参与语言活动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凸显其发展性的特点。但实际情况却是英语教学评价方法手段单一,使得英语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四、英语课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1.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确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了解学生是件细致、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独立认知的个体来看待,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为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实施差异发展策略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实践平台。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学生的差异要求、差异水平和差异发展的倾向。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难易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也叫共同目标,要求人人都必须达到这一目标,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最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就是在掌握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发展目标则是高层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思维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的目标。
  3.设计可选择性的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新知识了解程度的有效手段。传统的作业从题目、要求、形式到答案都是统一的。这种作业布置显然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结果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受不了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众多的、有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应用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学有所用。
  4.采取多元动态的教学评价保持英语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评价中,既要重视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又要关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所谓多元动态的教学评价,就是以差异教育的价值观作为价值基础,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为根本任务,以激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逐渐形成学生自我评价的教育评价。多元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成绩名次,而是学生的改进、改善和发展。多元评价应体现民主化、个性化、情境化和差异化。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见习编辑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