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余暇体育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

2011-12-29 00:00:00巫文辉周丽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一、学生开展余暇体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娱乐与休闲。学生余暇体育活动是他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里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时间和方式,依据自己的意志、想法所从事的身体活动。体力上不受任何约束,精神上不负担任何压力,使其处于一种解放、自由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之中。
  2.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生活日趋紧张,使得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渐加大,造成现代人深受机能退化性疾病的困扰;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温、良、恭、简、让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普遍缺乏户外运动和比赛。而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最好办法除了进行医学治疗之外,就是通过余暇体育锻炼进行调理,因为余暇体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身心的娱乐和调整,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获得松弛和消遣。
  3.完善学生的体育个性。余暇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强健体魄,而且作为一种促进个人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参加余暇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良好兴趣、态度、观念和锻炼身体进行娱乐健身的习惯;并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以及同伴的肯定和赞誉,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体育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4.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学生余暇体育是学校课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余暇体育内容丰富,具体形式多样,自主性强,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它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余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友爱、互帮互助、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进取的思想意识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公正和良好的竞争意识,为校园的余暇活动提供良好的范例。
  二、学生参加余暇体育运动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生的余暇体育参与及终身体育意识情况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虽然有时候余暇时间较多,但花费在体育活动上的时间并不多;体育消费支出很低;终身体育观念和余暇体育意识不强;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不足,而且场地质量较差;体育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完善。而在欧美一些国家,学生在主动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人数、时间和频率等方面明显表现更好,其体育锻炼意识较强,学校经常采用开办一些俱乐部、健身中心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学校在体育锻炼场地提供上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地点。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地点是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及范围。由于十年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健身路径的不断健全,使得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活动场地的机会,但仍以学校运动场地为主,另外有选择社区健身场所的,有选择街头空地的,有选择体育馆的,还有选择公园的等。由此可见,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体育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和健身观。因此,社会上种种健身娱乐场馆的兴建,为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拓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说明了学生多场地少是目前我们的基本国情,大多数学校难以提供足够的场地为学生享用,所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余暇体育活动提供条件是今后的主要思路。许多学生不愿意在余暇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没有活动的场所,虽然近年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原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双休日、节假日的使用率仍然很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频次。学生每周2-3次体育活动参与频次的占比最大,而每周3次以上体育活动参与频次则很少,这说明学生体育参与较少,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是不定期参与,则更加说明了学生没有形成体育参与习惯。体育意识是人们对健康与体育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有了体育意识这种内在的动力,人们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利用体育手段促进身体健康。目前学生正是由于缺乏体育意识,因此余暇时不是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而是较多地放在“二机一书”(即电视机、计算机)上,对此应加强学生体育意识与锻炼习惯的培养。
  3.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形式。学生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是主要的参与形式。这是因为一方面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氛围,和同学、朋友一起运动可以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另一方面是个体对团体或集体的归属感,通过一起运动能够培养感情联系,增强归属感。另外,有很多学生重视个人锻炼,说明他们在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个体的独立性。
  4.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项目。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中,总体看来羽毛球居首,再依次为篮球、排球、足球项目、乒乓球、跳绳、健美操等项目。以此看来,选择率较高的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而且在体育活动中对场地没有太多限制,技术要求也不高,经济上较能承受的一些体育项目。像网球等一些对技术要求和经济负担较高的项目选择的中选率较低,棋牌类以身体静力性活动为主的一些项目中选率也很低。研究表明,当前学生参与余暇体育锻炼处于传统的对场地器材标准要求相对较低且经济、简单易行和以身体的活动为主。
  5.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余暇体育强身健体同时对调节身心,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心理也起到一定积极健康的良好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与动机是人们对体育活动各种客观要求心理上的反映,它是一切体育实践活动产生的主要心理动力基础。余暇体育它不仅仅是一项身体活动,更是一项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它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还能调节身心,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1.学生的余暇体育价值观的影响。体育价值观念是体育观中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理论评价,是人们和社会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需要程度的价值理念。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如何对体育价值的评价等对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行为有很大影响。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还能使学生在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同时对调节身心、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心理起到一定积极健康的影响,而这就依赖于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要使余暇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2.场地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小型体育用具和器材逐渐开始进入家庭,并向高档次发展。尽管如此,这些用具和场地、器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学生普遍反映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设备的落后。另外,为了在有限的校园环境内解决学生的宿舍和教室不得不挪用或占用现有的体育设施,使本来就不足的校园体育设施再次被侵犯,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矛盾:第一,场馆缺乏与学生兴趣的矛盾,学生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健身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的人数比较多,而这些项目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严重影响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场馆的管理、维护与学生使用场馆的矛盾,由于场馆的严重缺乏,造成现有场馆器材的超负荷运转,或有的学校怕维护、保养困难和费用提高,以及能提高经济效益干脆把场馆对外承包,这样更恶化了学生余暇活动的场所。
  3.组织与指导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要么只重视技能传授,要么放任自流,却不重视教学方法的问题,造成了有些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外对锻炼方法、手段的传授较少以及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不够。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传播者,体育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他们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领路人。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外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中也需要进行组织和指导,在余暇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体育教师的责任是组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在余暇体育活动中要充当服务者的角色。
  4.项目开展因素的影响。不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主要集中在田径和一些球类项目上,其他项目很少开展,或是有开展计划却没有称职的体育教师而开展不起来,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新兴项目内容没有涉及,有些开展的项目并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形式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到健全的学校余暇体育管理机制的形成,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学校余暇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卢锋.娱乐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都光安等.休闲体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 曲宗湖,李金龙,李建英.学生余暇体育指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