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

2011-12-29 00:00:00杨晓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中国外语教育是对于国内教育体制的有效补充。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外语教学重点从俄语转为英语以后,教育体制便在政府规划和全球化大潮推动下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年代,而外语教学又不能脱离语言测试单独开展。语言测试,无论以何种形式展开,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考查和再次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大纲中所规定内容的基本把握,合理的语言测试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有效的测试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更主要的是对于学生的下一步学习、老师的教学安排、课程大纲的制定等等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日常教学研究中通常称作是测试的反拨效应。语言测试对于外语教学的正负相关作用通常都被称作反拨效应(“backwash”或“washback”)。为便于研究,许多学者在实际研究中倾向于调查两者的正相关关系。
  一、反拨效应与语言测试
  反拨效应产生于语言测试的整个过程,与语言测试的各个方面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反拨效应与语言测试的具体联系以及对于语言教学的直接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反拨效应与测试效果、测试效度和语言教学三个层面上的关系。
  1.反拨效应与测试效果
  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反拨效应是一种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模式,而不是指教学材料的功能。反拨效应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测试的效果是社会教学体系下个人行为、教育制度和教学实践自然而然会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测试结果是先天既定的,是由教育体制下的教学安排活动所自然产生的个人成绩差异。因此,有关测试结果的反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反拨大多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相关,反拨效应并不直接产生在传统的测试过程和教学理念中,而是通过对于与两者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效应,反拨和反拨效应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反拨体现在产生反拨效应的过程之中。反拨与效应的区分证明反拨效应是和社会教育体系密切相关的。
  2.反拨效应与测试效度
  Morrow使用反拨效度来描述测试与语言教学、学习的关系,他认为测试效度与教育体制的优劣并没有直接联系,反拨效应对于测试效度有直接的影响。而Messick则认为,反拨效应是实现有效测试的基本保障,任何有效的测试都将会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承认反拨效应与测试效度的相关性,而分歧则在于反拨效度能否对于有关教育体制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基于后者的观点,只要测试具有一定的效度,随之产生的反拨效应实际上是使用测试结果评估教育教学和相关社会活动等领域的过程。
  3.反拨效应与外语教育
  通过对反拨效应的研究发现,反拨效应被普遍理解成为测试结果对于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基于以往研究可以得出,效应、测试的反拨作用,以及语言测试在与研究教学体系中的“教”与“学”环节都有具体的功能。反拨效应不仅体现在对于教学环节的影响上,还通过各种环节对于教学研究、课程体系等产生影响。
  二、反拨效应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既然语言测试会产生反拨效应,而反拨效应又直接体现在外语教学的各个过程中,那么,反拨效应会在外语教学的哪些相关领域、按照什么样的模式、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1.反拨效应范畴
  一般情况下,对于反拨效应所产生范畴的研究都是基于语言测试的过程和语言测试的结果两个方面展开的。反拨效应产生于语言测试和测试结果所影响到的所有因素之间,具体来说,Bachman and Palmer认为,反拨效应是一种双向作用力,效应的来源一方面为语言测试以及语言测试结果的功能,另外一方面为与之相对应的受影响因素,从广义范围来讲,主要指的是教育模式、社会体系等等,而从狭义范围来说则指的是参加测试的个体。语言测试对于语言教学体系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测试本身和测试结果的其他功能。同时,测试也服务于社会体制和语言教学模式,测试结果功能是社会和政府既定的。狭义范围中的个体主要指个体学习者、教学人员、出版商等等。
  2.反拨效应的基本过程
  语言测试的基本过程主要是语言测试对于语言测试参与者和参与者相互影响的各个具体表现三部分组成,是语言测试对于语言教学影响力的核心结构。其中参与者包括所有教育体系所涉及到的群体,产品指的是参与群体的教育行为,过程指的是语言测试的影响或者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此可以看出,除老师和学生之外,还有最少两种参与者受到测试反拨效应的影响。这两种参与者指的是有关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把反拨对于教育的长远效应和短期直观效应结合起来。
  语言测试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任务准备、教学大纲设定和教学科研成果都有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语言测试对于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他们或是直接作用,例如研究成果,或是通过对于该因素其他相关环节的影响产生效果,例如教学。
  3.反拨效应假设
  测试会对教学产生影响。
  测试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测试会影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测试会影响到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
  测试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方法。
  测试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
  测试会影响到教学的节奏和顺序。
  测试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节奏和顺序。
  测试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测试会影响到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深度。
  测试会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态度。
  会产生重要结果的测试会带来反拨效应。
  不会产生重要结果的测试不会带来反拨效应。
  测试会对所有学生和老师产生反拨效应。
  测试只会对其中一部分学生产生反拨效应,对于其他学生则没有。
  以上十五种假设描述了反拨效应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范围、程度和强度。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程度主要指的是老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容、方法、节奏和顺序,以及难度和深度。反拨效应的强度指的是会产生重要结果的测试或者是会对某些学生产生重要结果的测试。这些假设告诉我们语言测试的确会对语言教学产生反拨效应,其基本效应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教学与学习的不同领域内,就效应的程度和强度来说,反拨具体影响到了学习动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学习任务选择,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教学顺序和节奏,虚席态度等等各个方面。
  三、对于反拨效应的思考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反拨效应是体现在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市场体系各个方面的,或直接体现,或通过应用于相关因素得以体现。基于此,对于反拨效应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围绕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反拨效应所产生的结果来开展。
  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通过反拨效应互相影响,除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包括在反拨效应模型当中。并且这些因素都受到测试反拨效应的影响,当然在此基础之上还会发现,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在影响范畴和作用途径上仍然有许多可以去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1.反拨效应在教育产品市场的体现
  通过调查学生对于教学辅助材料的需求可以得出,反拨效应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也会给与教育相关的市场和产业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应增加教育产品市场和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当然,到底哪些社会因素会影响到测试的反拨效应则需要大量具体的研究,而这样的研究也必定会引发新的思考与研究。
  2.反拨效应作用途径的逆向体现
  通过研究学生学习对于教学辅助材料的影响和教师教育对于科学研究的导向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需求一定会对市场提供的教学产品产生反拨作用,而老师的日常教学对于他们自己的科研兴趣、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都有反拨效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常规模型中认为教师的科研成果对于教学有直接的影响,教学大纲、教学材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但通过调查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对于学习材料以及教学法研究也有直接的反拨作用,其过程中反拨的各个因素都会彼此产生反拨效应。
  参考文献
  [1] Bachman,L. F.and Palmer,A.S.1996.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
  [2] Alderson,J.C.& Wall,D.1993.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14,115-129
  [3] Bailey,K.M.1996.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 13,257-279
  [4] Messick,S.1996.Validity and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Language Testing,13,241-56
  [5] Morrow K (1979)‘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revolution or evolution?’in Brumfit C J & K Johnson(Eds.)(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