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不可缺少的外壳。传统的语音教学强调正音训练,将语音学习的重点过多地放在练习元音和辅音的发音,“重音轻调”的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语言交际教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语音的超音段音位特征及其交际功能,语调研究也逐渐在英语教学中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语音对比及语音试验分析,深入阐述英汉语调的话语功能,以期促进英语交际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英汉语调话语功能对比分析
语调的话语功能是语调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过去的语调研究往往局限在句子的范围,随着“话语分析”理论的出现,语音学家开始把语调研究扩展到话语语段的层面上,从不同的语境探讨语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语调的话语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选用适当的调型和调核位置向听话人提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其二,遵循话语规则,调节话语行为,使话语交际顺利进行。
1.提示信息焦点
在会话中,交际双方不断轮流担任发话人和受话人,而信息的传输过程也是一个新旧信息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话语中的各个部分在具体语境中所载负的信息值的高低就不一样:含已知信息的部分信息值低,对交际发展的作用小;含新信息的部分信息值高,对交际发展的作用大。因此,发话人通常在语调上有所暗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突出信息焦点。
(1)改变调型和调核位置
在口语交际中,常常有一句话同时传递几个信息的情况,有时同一句话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由于信息焦点的转移,要求语调的选用以及调核位置也要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在英语话语中,主要信息(即新信息)用降调提示,次要信息(即已知信息)用升调或升降调提示。例如:
①Your daughter is too young,I’m afraid,to start school.
She’ll be﹨seven in Sep∕tember.
②When will she be seven?
She’ll be∕seven in Sep﹨tember.
在①中,说话人为了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女儿年龄并不太小,因而把seven作为主要信息,用降调表示,把September作为次要信息,用升调表示;而在②中,说话人为了回答问题“when”,而将September作为主要信息,seven则降为次要信息,语调上也作了相反的处理。
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分析汉语语调,请看以下例句,相同的对话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含义:
①我喜欢吃肥的。
可不是嘛/,你比以前胖多了/。
②我喜欢吃肥的。
可不是嘛﹨,你比以前胖多了﹨。
在①中,回答时使用了升调,表明“你比以前胖多了”为已知信息,是说话人双方共识的事实;在②中,回答时使用了降调,表明“你比以前胖多了”为新信息,说话人二认为说话人一比以前胖多了,但说话人一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因而,在汉语中,也常用降调来提示主要信息(即新信息),用升调来提示次要信息(即已知信息),例如:
你瞧—,他老跟着我﹨。我上哪儿/,他就上哪儿﹨。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2)语调从属
口语交际中突出主要信息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语音特征把相关的语调单位暗示为不太重要,从侧面来突出主要信息,这种方法叫“语调从属”。“语调从属”这个术语是克里斯特(Crystal)1969年在他的《英语的韵律系统及语调》(Prosodic System and Intonation in English)一书中提出来的,而且他还指出,从属语调组的调核方向必须与主调的一致,否则不成为从属语5p3fSQUoA//MI08i/xprXR0h9FQl8KUBviknNyg2Vt4=调,而是独立的语调单位。例如:
①The Japa∨nese/for some reason or∨other/drive on the﹨left/like﹨us./
②As I expect you’ve﹨heard/ they’re only admitting e﹨mergency cases./
①句中的第二和第四调组,以及②句中的第一调组均为语调从属,具有以下语音特点:
第一,调核音高变化的幅度比主调核的小;
第二,整个从属调组的音域比主调组的窄;
第三,整个调组的语速加快;
第四,声音的力度减弱。
语调从属理论也适用于汉语语调的研究,在汉语中,常用低音、窄调域、加速、低响度等语音特征来提示语调从属,表明某一调组为次要信息,同时也加强了对邻近调组重要信息的强调。例如:
①不要去,你听说了吧,没有住的地方。
②我想,还是明天去吧。
在以上例句中,划线部分为语调从属,读起来音高较低、调域较窄,使主要信息部分更加突出。但在口语交际中,语调的运用是灵活的,由于交流环境和说话人情绪状态的不同,尤其在情绪激动的特殊情况下,汉语的语调从属有时会出现高音、高调域的语音特征,请体会以下例句的划线部分:
哎哟哟,什么风把你刮来了!
你说说看,他为什么不来?
2.话语发展过程
自然话语的发展过程是复杂多变的。这个过程通常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双方对话题开始彼此了解;发展阶段,双方对话题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和看法;结束阶段,双方作出决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话题的转换,次话题的发展,都会随着话语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变化。因而,要理解语调的话语功能,就必须了解话语发展过程中句子间的修辞关系。
在话语发展过程中,句子间的关系主要有四类,分别为:新话题;同一话题的附加信息;前一句话的解释说明;前一句话的重组。
在话语分层体系中,新话题处于最高层,其次是同一话题的附加信息,然后是前一句话的解释说明,至于第四类前一句话的重组,它的地位相对比较复杂,这要看它重组的信息是新信息还是已知信息,它的层次一定低于它所重组的信息,但不一定低于其他分类。因此,在自然话语中,话语的分层发展是复杂多变的,为了揭示句子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语调的音高峰值点来进行分析。音高峰值点由于音高显著,往往在语调中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通过对英语口语语料库原文B04为例进行的语音试验,我们发现信息结构影响句子的音高变化,但句子间的关系也会影响整个话语过程的音高变化。通常,话题的开始阶段音高较高,而话题的结尾阶段音高较低,在同一话题内,音高运动常常是由高到低。因而,由新话题到同一话题的附加信息或解释说明的转变常常伴随着音高的降低,而相反的过程常常伴随着音高的增高。但在同一话语等级的句子间,音高的变化却没有规则,例如从新话题到新话题,从附加信息到附加信息,后一部分的音高可以变高,也可以变低,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研究汉语的话语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任意选取记录说话人双方约20分钟的对话,并将前87句话的音高峰值标记,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音高峰值的变化体现了话语的层次结构和说话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同一话题通常以高音开始低音结束。音高较高的点往往表示说话人参与性强,因而对比说话人音高点的数量和高度,我们可以判断说话人的参与度。
以上的语音试验证明音高峰值的变化可以体现英汉话语发展的过程。因而,在日常的口语及听力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在语调音高变化中体会话轮的转换,这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启示与建议
交际是一种彼此来往的过程,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中,交谈者要不断地运用语言信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包括哪些要继续、终止,还是要更换话题的意图,所有这些有时却难以用字面表现,只能寓于语言的语调。由此可知,语调的话语功能在口头交际中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交际一方能否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关系到交际的成败。因此,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语调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音素质,掌握基本的语调理论,并积极进行英汉语调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能够更好地把握语调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适当使用交际英语材料,要求学生多听多模仿,在模仿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调变化的话语功能。通过有目的、认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排除母语的干扰,掌握好语音语调,进一步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成为全面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Anne Wichmann. Intonation in Text and Discourse.Singapore:Longman,2000.
[2]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贯之.英汉语调教学探微.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3).
[该文为2008年度河南科技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2008RN033)的阶段性成果](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