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1-12-29 00:00:00张维秦丽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4期


  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学生的自主管理仅仅停留在参与层面上,教师很少探究和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体的需要。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常常具有盲从性,甘于被动地接受管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从他主到自主,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学生自主管理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学生自主管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对现行学生管理模式的反思
  如果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那么要建立良好的校风,达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面对新形势和现代教育的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也明显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和现象:
  1.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得不到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活动都由教师支配,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积极性不高,没有热情,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重管理、轻学生的发展。大多数学校都生怕学生出问题,管得太多,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体验,从而影响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3.民主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很多学校在学生管理中不能广泛采纳学生意见,民主管理意识还未真正体现于学生管理之中。在此方面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专制性强,缺乏民主,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得不到表现,以至于离开了教师的管理,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知所措。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
  自主管理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宏观调控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主动参与到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中走向自主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要注重发展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管理中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的认识;自主管理能力是在自主管理意识的调节下发展起来的,是学生支配自身言行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能力。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主管理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自主管理能力的大小,自主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自主管理意识的水平。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个体的自主管理,也就是个体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参与学校的某些管理工作和组织工作。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尝试,它所体现的是新形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需要、新形式。通过这种管理形式,变以往的被动、僵化的单向教导式学生管理为互向、灵活有效的民主式学生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1.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环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然是教与学结合的过程。学生自主管理,正是从时间上提供了学生自学的条件,大大增强了课堂教授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管理,也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钻研,教学过程将失去完整性,教学的有效性亦将大打折扣。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当今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其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前提,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宽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情趣、00lLeVM9nXZ7vBmkPckF9D980lKYNz+OqVQMpRpnYrw=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和优秀的人格气质等。学生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不可能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全部完成,还要学生自主组织,参与大量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办法。创新精神是通过具体的、微观的、实际的操作培养出来的,也就是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创新,没有实践也不可能创新,就是有创新,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经不起推敲。学生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开展的自主管理过程就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所以说,学生积极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办法。
  4.优化班级管理的效果。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日趋成熟,他们力图独立支配自己,对来自教师和父母的任何约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抗行为。在传统的学生管理中,学校往往倾向于把各种规章制度及规范强加于学生身上,强制学生接受,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抗,从而影响学生管理的效果。而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下,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从心理上接受并且在行为上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管理的效果得以不断改善。
  5.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当学生在以各种方式进行自主管理之后,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情况下,自主管理理念就会运用到整个学校的学生管理方式中,将自主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头脑之中,从而在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当这种氛围得以长期保存并发展时,它就会转化为校园文化,对全校所有师生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四、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
  1.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宽松。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体,真正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二是融洽。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管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合作,而这必须以融洽的关系为前提;三是健康。所谓健康是指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氛围。只有宽松与融洽的氛围才能保证学生自主管理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健康的氛围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2.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主题班会、节日庆祝会,还是各种文娱、体育、社会调查等活动都是学生展现其才干的舞台。在活动中,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去组织、设计和开展,在展现自己才华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热情。集体活动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激活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也锻炼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
  3.建立健全多种评价制度。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认识自己与评价自己来实现的,当然,也可以通过认识他人与评价他人来实现,其实认识他人与评价他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己与评价自己。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学生自主管理中,教师在思想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不要仅仅以学生一时的成绩是否优劣或是否听话来评价学生。学生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往往要经过思想认识领域内部的不断斗争与不断冲突才能形成,学生自主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近年来,学生自主管理己经在一些学校得到推行,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这一新颖的学生管理模式确实能给学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些校园里,由于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了,学生的素养提高了,责任感也增强了。走进这些学校,走近他们的学生,你会自然地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生气,一种勃发的生命活力。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自主管理的推行是一个全方位的学生管理改革,我们应该明确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定位,明晰自主管理与自主能力的关系,知晓教师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而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