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体现学校发展层次与品位的精神内涵。只有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学校体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学校体育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活泼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于传播和谐校园精神,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1.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国家和民族的人才中居于重要地位,所以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营造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和谐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就是要关心广大师生员工、尊重广大师生员工、促进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目的就是培养全面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够起到熏陶、感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提升广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只有拥有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3.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形成校园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和谐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学术性和人文性,形成积极进取的巨大力量。校园文化的学术性、人文性特征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形成强烈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内在动力,是形成校园文化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灵魂。在崇尚学术、关注人文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和谐校园文化,能够把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发展目标而积极进取,进而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二、体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和谐校园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校园,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不仅依赖各种规章制度来保证,更重要的是依赖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意识,而体育规则有助于这种意识的培养。规则是体育运动的生命线。在竞技场上,规则就是法律,具有不容挑战的权威性。体育行为规范尤其是体育竞赛规则,一方面本身是制度性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为人类其他行为规范提供了示范。起源于体育的公平竞争原则,不仅作为体育运动的核心原则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所认同,而且超越了体育范畴成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精神追求平等、崇尚秩序、尊重规则,而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遵从共同的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因此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与功能。
2.学校体育是建立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体育是建立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纽带。体育运动在自然、社会与人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帮助人们树立和谐处世与待人的生活方式。根据体育运动的动态性、追求目标的共同性,以及表现方式的群聚性等特点,体育在影响人际关系,促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体育锻炼的最佳方式是置个体于社会群体之中。这种由共同运动欲望和追求目标维系的交往方式,既有利于身体运动的非语言接触和语言激励间的互动,也完全符合现代交往的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改善不同个性人群相互关系的纽带。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数的体育锻炼者都希望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合作。通过身体练习,或一起交流健身经验,或进行体育比赛,在同伴之间或对手之间进行这种感情沟通,达到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的目的。
3.体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人的素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最终反映在学生与教师身上。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完善学生的体格,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其个性,增进集体观念,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4.体育是养成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从体育运动产生起,它就是人们娱乐的重要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或参加体育运动来实现体育的娱乐功能,使学习生活中造成的紧张、疲劳的情绪得到调节,“净化”感情,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体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有助于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情绪、承受挫折的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状态。
三、加强体育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全校或全班范围内的体育游艺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运动队的作用。在开展娱乐竞技运动和健身运动的组织中,要抓住师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广大师生参与度越高,体育文化越丰富,教育效果越理想。要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魅力,比如不同形式、不同运动项目的擂台赛、选拔赛,可以师生同队,或者男女同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加强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2.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活动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促进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通过体育活动,把学生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聚拢到一个群体之中,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学校不仅举办校运会,还可以举办参与度更高、更加大众化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节。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这对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十分重要。学校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关注的国内外体育赛事、国内外体育动态,举办体育讲座,利用各种板报、海报举办体育赛事展、体育摄影专题展览等,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活跃校园体育活动氛围。
3.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提升学校形象
以体育为媒介来促进交流,扩大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形象,这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可通过打造特色项目,培养体育特长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或表演,宣传学校的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1829年起,每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间都要举行一次校际赛艇比赛。如今,与世界其他名校进行校际比赛已成为剑桥、牛津扩大影响,提升学校形象,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牛津剑桥赛艇、哈佛耶鲁赛艇挑战赛、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赛事本身,影响是社会性的、世界性的,值得我们借鉴的。
4.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的教育信条,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校园里的建筑、雕塑、体育场地设计、器材器械等,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体育价值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体现着共同的情操、意志和价值观,这些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建平等.体育与健康教程.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谢向阳等.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革思路.体育学刊,2003(10).
[3] 王娟娟.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考试周刊,2010(10).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