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二字,对于人类实在有一种心理上的悖论意义。
人们时刻追求客观对自己的真实,总害怕得到其反面——虚假;可人自己呐?却又常常以虚假或准虚假来待人行事——小则客套谦虚,大到社会谋略。这或许是一种无奈一种生活现实需要。甚至有人变相赞美这虚假。同时,人们还总认为只有自己亲耳听到的或亲眼看到的事是最真实的,可往往有很多事,即便你耳闻了目睹了也未必就那么真实;因为社会的复杂人是难以想像的,就如同看魔术表演——天底下造假高手实在太多,障眼法超能。而这种在人类生活中或说在人们意识里有关“真实”的带悖论性的冲突,极普遍,几乎谁也挣不脱。能对自己的灵魂负些责任的人,也只能尽量少说些“假话”罢了。
——这,或可称之为现代人类的宿命吧。
于是,这“真实”二字就首先成了人群中最想讲真话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关注的乃至他们接受检验的“焦点”了。在真实与虚假的概念认识上,研究或说辩证得最突出的作家中,有两位是值得我们记住的:一曹雪芹,二索尔仁尼琴。曹翁著名的论断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这话涵盖极广,不但说明曹翁把“真”“假”辩证得十分清楚,且点示出他《红楼梦》的艺术思路,更重要的“她”以此提示让我们思索中国3000年皇皇道统文化之“真”之“假”。而索翁的“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的名言,把“真实”的意义擢拔到最严肃地位;其警教意义已不再是客观评议了,而是直逼人类灵魂的本质。
社会的真实面目,肯定是人们最关切的;历史的真实面貌,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于是,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及其作者,便被当时乃至后世所珍视。譬如,我华族人在3000年前民族成“形”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讲究“史家史笔”的意义了;曾有“董狐直笔”这种良知作为的美谈。且当时连最残暴的当权者对“史家史笔”也往往顾及三分。此外,还有“孔子做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修史遂成一种社会专业、文化本色;《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遂成华文经典。至于现代国外还有公民对政府的“知情权”的要求等等。
在现代,有良知的作家艺术家也把社会真实和历史真实作为自己责任之一,诺奖之所以给予《古拉格群岛》这部文艺调侃性的著作,看重的自然就是其“真实”的价值。
公元1945年2月,在苏军对德的大反攻已经打到德国本土的一个炮火连天的上午,年仅27岁的炮兵连长亚利山大索尔仁尼琴,被叫到旅部。他先交出手枪,又被撕下肩章和帽徽——被捕了。原因是,他跟另一部队的苏军军官(中学校友)在通信中,称斯大林为“贼头”。尔后,他被判8年徒刑,实服刑11年。这便开始了这位伟大作家与“古拉格”之缘。38年后,他写出一部令整个前苏大地乃至全世界为之颤栗的140万字巨著——《古拉格群岛》。然而,至今还有人并不知道,其实前苏乃至俄罗斯领土海域根本没有一个叫“古拉格”的群岛,那不过是一长串俄文词语的缩写,译意是“劳动教养管理处”。而这种“特别劳改营”,从1923年(前苏革命不久)开始就创立,到斯大林逝世的前夜“群岛”已达170所,像一张网、一颗颗钉子样遍撒前苏大地。而这一机关的组织“功能”,就是不断摧残那些类似索尔仁尼琴样的“罪人”的心身,直至他们死去。
我是上世纪90年代一口气读完这部书的。过后,我曾几夜睡不着觉——那与我们惯知的那些书籍、电影、歌曲描述的前苏盛况,何其迥异?生活与历史竟诡谲得令人瞠目。我记忆最深的是,书中提到——有一位叫“M”(作者显然不愿透露其真实姓名)的高傲而美丽的女中尉(部队的特级射手),刚入“岛”时还是一派的傲然气度;可后来,她在强度劳动和饥饿的压迫下不得不屈服一个“又老又脏又肥腻的”的、一心要打她坏主意的仓库保管员的淫威,以求苟活下去……还有,“古拉格”的“娃娃犯人”们——一个偷了一衣兜土豆的孩子,被判了8年刑;“萨沙”因为偷了集体农庄十条黄瓜,被判5年刑;一个库斯坦奈省14岁的叫“莉达”的小姑娘,因连泥带土地收集起从卡车掉下来的谷物,被判3年刑……当然,那“古拉格”令人发指之事绝不止这些。我们从《古拉格群岛》这部书的翔实记载中可以看到前苏并不像以往我们知道的那么光明堂皇,而是充满罪恶与不平。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以往的认知为什么竟然那么的虚假?
这自然让我想起,法国那位有“浪漫主义狮子”之称的德拉克洛瓦的名画《希阿岛的屠杀》。那是取材于1822年土耳其人入侵希腊的希阿岛,洗劫这个岛上居民的真实情景。
画面上,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土耳其入侵者,腰挎弯刀,骄横地紧勒着马缰从画面右端横冲了过来,那马上还绑着掠来的赤裸着身体的年轻妇女。画面的右前方,一个奄奄一息的年轻夫人裸露着上体躺在地上,她的幼子趴在她身上正寻找活命的母乳;一个绝望的老妇人坐在她身边,好像正在叩问苍天——正义何在?一对男女紧抱在一起,显然不愿面对这悲惨的一幕。画面的左侧,是几个神情疲惫的人们依偎在一起,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母亲正与泪流满面的孩子诀别,也有的夫妻斜靠在一起,有孩子求助无奈的父亲而失声恸哭……画面的背景是一片贫瘠的荒原,远处还能看见逃难的人群和躺在地上的尸体……整个画面,呼天抢地,凄惨无比;远天倒是一片金黄色的,但那显然是黑夜降临前的一瞬而已;观画的人们该想到,当黑暗到来之后,这里岂不更是人间地狱了嘛。
德拉克洛瓦是位极富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的画家,他用激情的画笔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揭露了入侵者的残酷暴行,声援了希腊人民的正义的战争,也为人世间留下一个经常被战争贩子或统治者掩盖的隐瞒着的真实的罪恶的一瞬,为人类正义力量再一次敲响警世钟。
应该说,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良知是相通的,就在这次正义与邪恶的搏斗中——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就直接参与了支持希腊人民的正义之战,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的,真正能为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而献身的,是那些有良知有良心的文学艺术家们。
本栏责任编辑:刘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