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中的“帐目”及“帐簿”描写

2011-12-29 00:00:00肖航
文史杂志 2011年6期


  “三言两拍”中有多处提到“帐目”及“帐簿”(用“帐”字较多,极少数写作“账目”或“账簿”)。所谓帐目,指户口、钱粮、财物清单,有时也兼指记载钱财等清单的本册。帐簿则指记载户口、钱粮、财物清单的本册。在明代,帐目与帐簿有些场合通用。明人周祈在《名义考》中写到,“今俗谓簿籍曰帐目”[1]
  一、“三言两拍”中“帐目”或“帐簿”的内容
  “三言两拍”中有多处提到“帐目”或“帐簿”,所记载的内容或类别包括如下几项:
  家庭财产清单。《喻世明言》第十卷《滕大尹鬼断家私》记载,永乐时家住顺天府香河县的退休太守(即知府)倪守谦,家中富有。他“自知病笃,唤大儿子到面前,取出簿子一本,家中田地、屋宅及人头帐目总数,都在上面”[2]。这里的帐目包括田地、屋宅及别人欠倪家的钱物清单。
  田租数目。《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行孝子到底不简尸 殉节妇留待双出柩》记载,浙江金华人王良,因债务纠纷与家族侄子打架,被侄子王俊打死。王俊央族长说情私了。王俊将良田30亩给王良的儿子王世名,作为殡葬其父、养膳老母费用。五年以后,王世名娶妻生子,后继有人。他持剑杀死王俊,祭奠父亲,“随即取了历年所收田租帐目,左手持刀,右手提头”,到官府自首。[3]
  民间债务清单。《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到,明成化间人蒋兴哥,离开老家到广东讨债,“自己只带得本钱银两、帐目底本及随身衣服、铺陈之类”[4]。此处的“帐目”,记录了其父在广东经商时别人欠的钱。
  行船运货交接记录。《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描写,正德时苏州人宋金,家道衰落。其父挚友刘有才行船从事客货运输,宋金到刘家帮忙,“辛勤做活,并不偷懒。兼之写算精通,凡客货在船,都是他记帐,出入分毫不爽。别船上交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盘,登帐簿”,客人对他敬爱有加。[5]
  店铺的出货记录。《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描写,南京黄家次女黄善聪男扮女装,改名张胜,与父亲在江北庐州卖香;父亲死后与比她大4岁的老乡李英弟兄相称。两人合伙做生意,商定一人往南京进货,一人住在庐州发货、讨账。黄善聪将资本“都交付与李英;李英剩下的货物和那帐目,也交付与张胜(黄善聪)”[6]。李英回到庐州店铺时与她同吃同住。
  盐商交易及赢利记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许察院感梦擒僧 王氏子因风获盗》描写,明朝正德年间,陕西人王禄带仆人在山东卖盐,赚了不少银两;却因染上嫖娼恶习,酒色无度,不到两年,病入膏盲。他自知不久于人世,派仆人带信回家,叫儿子“到山东来交付账目”,也就是要将帐目交给儿子。[7]本卷提到的“账目”(同帐目)当指盐商交易及赢利记录。
  高利贷放贷清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诉穷汉暂掌别人钱 看财奴刁买冤家主》中有一段情节:宋朝穷汉贾仁,买曹秀才家的土墙拆坯出卖,因墙下有许多金银,一下子发财了。他于是“请着一个老学究,叫做陈德甫,在家里处馆。那馆不是教学的馆,无过在解铺里上帐目,管些收钱举债的勾当。”[8]这里提到的解铺“帐目”,从前后文来看,指的是高利贷放贷清单。
  当铺等经营记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克让竟达空函 刘元普双生贵子》记载,宋朝洛阳人刘元普家中富有,60岁时还没有子女,田产、典铺交由内侄打理。内侄侵渔百姓,大斗进小斗出,不得人心。刘元普在相面先生提醒下,“随取田园、典铺帐目一一稽查,又潜往街市乡间各处探听,尽知其实”[9]。于是将内侄呵叱一番。
  酒肆卖酒及分红清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迟取券毛烈赖原钱 失还魂牙僧索剩命》描写,宋朝夏主簿,与富民林氏共出本钱,经营酒肆卖酒。林家独吞收益,给夏家利钱很少。夏家被迫告到官府,林家让8个记帐的人“把簿籍尽情改造”,又给官员行贿。夏主簿含冤入狱,被保出后一病不起。他临死时嘱托家人将“林家欠钱帐目与管帐八人名姓,多要放在棺内,吾替他地府申辩去”[10]。故事的结局是,一个月后,林氏与这8个记帐的人陆续暴卒。
  “三言两拍”中的“帐目”及“帐簿”描写,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庭记帐(涉及家产、田租、讨债等),一类是店铺(包括酒肆等)记帐。“三言两拍”描写的故事以明朝为主。即便有的发生在明朝以前,但因其编著者是明代人,所以在选取及整理素材过程中难免打上明朝的烙印。
  二、明代家书、笔记等典籍中有关“帐目”及“帐簿”的记载
  “三言两拍”中的两大类“帐目”及“帐簿”内容,在明代部分家书、家训、奏疏中亦可找到印证。关于第一类家庭记帐——
  明王守仁给儿子的家书中提到,“一应租税帐目,自宜上紧……”[11]其中提到租税帐目。明人温璜的《温氏母训》记载,“懒记帐籍亦是一病,奴仆因缘为奸,子孙惊疑成隙,皆由于此”[12]。此帐籍与帐簿比较接近。明张国维《抚吴疏草》记载,沈云祥因为年幼托家人王禄掌管父亲留下的家产,“后因帐目不明,沈云祥向系清理明白,王禄告退归家,随患病身故……”[13]此处“帐目”与家产有关。明陈继儒整理的《捷用云笺》中的《子家奉父书》,是儿子给父亲家书的通用格式,其中提到,“母亲嘱云,倘帐目收完,早望回家,调停家事”[14]。儿子以母亲的名义希望父亲收债后赶早回家。此处帐目指私债。
  上述四项记载涉及的帐目或帐籍,与家庭田地出租、家产管理、讨债等有关。
  关于第二类店铺记帐,明人笔记中也有反映。明唐志契的《绘事微言》提到,绘画“气无英雄气,便似妇女描绣;纯英雄气,便似酒店帐簿”[15]。明陈颀的《闲中今古》记载,明初学士解缙在家时,开玩笑拿走了屠户邻居的“日逐卖肉怅(帐)”。因为有不少欠钱还未收上来,屠户觉得丢失帐簿损失很大。解缙从他家经过,说自己曾见到帐簿,能记下记载的数目,于是取纸笔一一写下;写完后与原簿相对照,“略无少差”。该书作者认为,“历日、帐簿皆难记者”,解缙等确实记忆力过人。[16]上述两条帐簿的记载,与店家卖酒、肉有关。
  “三言两拍”中的故事以民间为主,所以其中的“帐目”及“帐簿”描写也仅涉及家庭财产或私人店铺。但实际上,明代的官府、寺庙也有“帐目”及“帐簿”。明王心一称“天下钱粮账簿,入数在司、府,出数在九边”。司府指布政司、府、州、县,九边即北边,是军饷耗费较多的地方。明释德清在《憨山老人梦游集》中提到,“凡年终于十月朔日更代之期,预先住持会众结算一年收支帐目”。此外,明人有时也以帐目代指蒙古营帐。[17]
  三、“三言两拍”中“帐目”或“帐簿”描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从“三言两拍”中“帐目”或“帐簿”描写,我们可以窥测到明代社会的某些崇尚或风习。
  第一,记帐在一定程度成为一种谋生技能。如上文提到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的宋金,因辛勤做活,“兼之写算精通”,被船运东家招为女婿。但是,“三言两拍”中的记帐人一般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技能,而不是经过专门的培训。况且记帐或管帐人不一定是专职,往往还帮做其他事情。
  第二,表明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上文提到的“帐目”或“帐簿”的内容,除了家产及田租清单外,其他多与商品交换有关。而且行商坐贾谋生赢利的手段或方式多种多样,或是外出卖盐,或是开店买酒,或是开典当铺,不一而足。
  第三,反映男尊女卑。《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描写,世上分为男女,“所以大家闺女,虽曾读书识字,也只要他识些姓名,记些帐目”,科举之事与她“全不相干”[18]。这是当时社会的客观写照。当然《醒世恒言》作者在本卷开头也肯定了女子的才华:“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第四,太监地位较高。前面提到《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的情节:南京黄家次女黄善聪男扮女装,与义兄李英相处六七年也未露女子身份。李英知情后向善聪求婚,善聪不答应。最终南京守备太监出面,善聪才答应婚事。“三言两拍”中有关太监地位比较高的描写符合明朝史实。
  第五,善恶有报。“三言两拍”中记帐人或帐目主人,往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方面描写很多,除前已提及者外,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庵内看恶鬼善神 井中谭前因后果》中还有一段议论:“只因丘伯皋是个善人,故来与他家生下一孙,衍着后代,天道也不为差……试看古往今来,只是一本帐簿。”[19]这里的“帐簿”指虚拟的善行恶迹等总汇,意思是老天有眼,为人别做亏心事。
  注释:
  [1]周祈:《名义考》卷十二《物部·帐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6]冯梦龙:《喻世明言》94页,3页,264页,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7][10][19]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337页,235页,178、179页,271页,齐鲁书社1993年版。
  [5]冯梦龙:《警世通言》32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8][9]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313页,167页,长城出版社1999年版。
  [11]王守仁:《王文成全书》卷二十六“续编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温璜:《温氏母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张国维:《抚吴疏草·再覆张汉儒诬讦疏》。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14]陈继儒辑《捷用云笺·子家奉父书》。四库未收书辑刊本。
  [15]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下《名人画图语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陈颀:《闲中今古》卷下。续修四库全书本。
  [17]王心一:《兰雪堂集》卷二,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释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七,续修四库全书本;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卷十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18]冯梦龙:《醒世恒言》22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