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但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演变成一门只有数字和符号的学科,学生的作业只有对和错之分。在大红的“√”和“×”之中,只看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甄别,看不到学生的心路历程,数学的人文价值和数学的美得不到充分展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数学学习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经过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描绘出数学别样的精彩。
一、“心语日记”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通过学生的“心语日记”,架起了师生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建立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从“心语日记”中了解到学生对数学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改进自己的教学。
有一次,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程老师,今天你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题考我们:‘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的苹果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虽然您讲评了,可我还是不太懂,为什么答案是而不是呢?我在学校里不敢问您,您能再教我一遍吗?”学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个知识点确实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于把“每人分得的苹果”看做1份好理解,而把“这些苹果”看成这样的4份还是5份就比较难理解了。第二天,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他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而且在上课时我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目,对于一小部分还是不大明白的同学,引导他们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去分析,效果很不错。
“心语日记”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十分体面地、无所顾忌地道出自己对数学、对老师真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促使教师一步步地改进教学,使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师生双赢。
二、“生活日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接触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收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看看这篇日记:我们一家有3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的爸爸是一位律师,大大的脑袋,胖胖的身子,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首先就会打这个电话:1390****6423,这是我爸爸的电话。当然,我也会打电话给我妈妈,我妈妈是一位税务干部,她的电话是1300****4806,如果你问我的电话,我就老实说,我现在还没有电话,以后会有的。我爸爸的体重是76千克,我比爸爸少30千克,你们知道我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吗?够胖的吧?我天天跑步减肥。爸爸身高1米70,而我有1米36,妈妈的身高是1米56,体重50千克。我和爸爸有一个锻炼计划,争取到明年时,我的身高要长到1米45以上,体重要减到40千克以下。而我爸爸也正在努力减肥。
像这样的一篇篇数学日记,虽然还很稚嫩,但反映出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已经懂得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了,这是难能可贵的。我相信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既能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才能,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同时,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
三、“反思日记”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最终学会学习。
1.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数学日记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通过反思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后,我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有位同学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们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这个单元的知识可多了,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等。我得想个好办法把这些知识整理整理!对了,以前程老师经常用表格的方法帮我们整理知识,我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啊!瞧,这是我设计的表格:
你们觉得我整理得怎么样啊?
看,孩子们拥有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他们在数学日记里记录下心灵闪动的火花,心灵深处留下更多的数学烙印,从他们的数学日记中能体验到生命的成长与精彩!
2.剖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学的?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一学期来的学习体会:这学期就要结束了,在数学方面我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有不少体会。首先,我觉得做计算题时,要集中精神,认真仔细,平时还要多练习。做计算题我出错都是因为粗心,做完题目后应该认真检查,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因为程老师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在计算图形面积时,除了要熟记面积公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要背得滚瓜烂熟,这样做起来就方便多了。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再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按照这样的步骤做就不容易出错。平时,我在做数学题时,思想不够集中,动作慢,再加上不够熟练,所以一到考试总是做不完。今后,我要克服以上缺点。我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一定能做到的!
从日记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已经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他人,自信面对自己的成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这些不都是我们在苦苦追寻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新课程精髓吗?
四、“延伸日记”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与大人交谈等),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素描与数学》的日记:素描是一种西洋画法,数学是一门学科,平时很难将这两样毫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其实素描和数学不仅有联系,而且还有很大的关联呢!这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才进入素描的大门。第一次画时,我看到有的同学画石膏几何体的时候,总是把根本看不到的面也画进去,就一点也不像原来的物体了。后来学了《观察物体》这个单元,我发现它与素描有异曲同工之处。数学课上学了“看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要实事求是地看”,我就按照程老师说的去画素描,结果每次都能画准了,一画就像。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素描里要画的几何体也是数学中的一类,上初中时会学到。原来数学也不是仅限于计算啊!
从这篇日记中可见学生对数学的感受是非常敏锐的。数学日记所具有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使它成为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理想媒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又怎能不感到欣慰呢?
读着孩子们的数学日记,便如同走进了他们头脑中的数学世界。这个世界让我惊讶,让我心动,让我欢呼……我看到,在孩子们的理性思考外,还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飘悠着奇妙的幻想,结满了丰富的学科情结。每一个孩子,在数学面前,都那么活泼、那么有生命力、那么透明。数学日记,描绘出数学的一道亮丽风景,数学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