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堂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课堂”。因此,我们努力思考和探索为学生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意在让学生在成长中呈现生命的生长姿态。
一、生态的语文课堂应该回归自然成长
回归自然成长的生态课堂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早在很多年前,柳宗元先生就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真正地顺乎或按照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来种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其实,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正如卢梭所说: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我们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来实施教学,比如遵循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主旨,遵循学生认知—熟悉—理解—巩固—运用的求知学习的规律;我们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实施教学,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那么,课堂上的学生就会像一株株百草园中灿烂的花儿一样自然成长、自然开放,绽放出生命的光与彩。
回归自然成长的生态课堂是追求真实的。真实是课堂的生命。课堂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凸显学生地位的地方。再说,学习是个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即是真情投入的,因此,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他们说着孩子话,做着孩子事,流露出的是真情,我们理解儿童,亲近童心,尊重作为儿童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发展。
让我们一起看古诗《小池》的一段教学:
师:出示第1、2句,读一读,如果你是这个小娃,你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小娃应该很高兴。他撑着小艇采到不少白莲。
(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诗,读出小娃的心情来)
生:我觉得小娃还有些紧张,他是去“偷采”的,所以怕人看见。
(带着这样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诗)
接下来重点引导体会“偷”字。
师:一般情况下偷东西的人在你印象中是怎样的?看看插图,想想诗中的小娃像个小偷吗。
生:插图中小娃脸上露出的是灿烂的笑,他很快乐呢,一点儿不像小偷一样慌张。
生:我还看见图上的他头戴莲叶玩呢,看来他心情很好,有闲情逸致。
生:我想他肯定慢慢悠悠地划着小艇,也许一边划还一边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还一边唱着儿歌呢。
生:我认为,在这里“偷”就是指瞒着大人。可能小娃实在太喜欢在风景如画的湖面上荡舟,所以只得瞒着大人下池;可能小娃实在想品尝甜美的莲籽了,所以只得瞒着大人下池……
师:原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瞒着大人“偷偷地”干自己喜欢的事呀!“偷”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偷来了白莲,偷来了童年的快乐,多别样的一番乐趣啊!
师:多么纯真的儿童生活,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师:你们就处在纯真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能说一说一两件印象深刻的事吗?
生:……
这个片段,站在儿童的位置,没有约束的知识补充和形式化的活动,只有对具有儿童特点的想法的呵护,只有默默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比较、实实在在地想象,它具有“自然”的优良品格:最常态、最本质、最真实。
二、生态的语文课堂具有充满灵动的节律
充满灵动节律的生态语文课堂有生命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要度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因此,学生生命的质量体现在自己有精神核心,知道现有的语文成绩和知识不是学习生命质量的度量衡,还应拥有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 他们还崇尚真善美,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珍惜每一个生活细节,用敏锐的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语文课堂,就是舒展学生心灵的园地,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地方。
充满灵动节律的生态语文课堂充满智慧挑战。这样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它有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学生们乐在其中,不断地做着思维的体操,在共同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体会这句用比较法写的句子)
3.你觉得这只小甲虫怎么样?法布尔也特别喜欢,再次默读这一段,体会法布尔的“爱”。
(抓住“叫、扑、捉、放、包、欣赏”等词体会)
4.出示这一段中的5句话,请帮它们排序,说说为什么这样排,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观察时发现→叫起来捉住→观察→放起来)
5.如果这一段改成这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你有何想法?
改成:法布尔正在观察周围时发现了一只小甲虫,法布尔高兴得叫起来,捉住了它,它很小,很蓝,法布尔决定带回去欣赏。
让学生比较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7.模仿这一段写法,写自己买到一件喜欢的玩具时的过程和心情。
这里,我们看到的课堂,没有人工的刻意雕琢,就像一汩汩活泼泼的流水,自然、灵动。智慧与智慧交锋着,价值与价值共享着。
三、生态的语文课堂崇尚全纳的理念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无论颜色无论大小、长短、胖瘦,都自然和谐地存在着,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长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又是课堂系统中的一部分,每个个体是平等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相互促进和提高,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语文学习中彰显着每个生命的独特意义。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优秀生的舞台,因而,我们提倡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组内发挥自己的专长及潜能,以达到彰显生命活力的目的。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珍视每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其精神自由!我们倡导质疑法教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个文本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从而产生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疑惑。让每一个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质疑形成不同深化肤浅知识的能力;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条理清晰的或较清晰的系统知识;让他们完全沉浸于探索的问题之中,以寻找知识、发展能力为乐,让他们能够思考更多已知和未知的东西。
四、生态的语文课堂追求可持续发展
生态的课堂必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终生语文学习能力为终极指向。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的生动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学会判断。新课程曾明确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生态课堂完全建立在支撑和拓展儿童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上,极大地关注了学生个体,重视了他们的精神体验,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语文教学走进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从而体现了教师理念的更新、教育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