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的行动研究案例

2011-12-29 00:00:00高小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2期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在改变,课堂练习设计也应有所改变。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练习设计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使练习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2.教学过程自身的需求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练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3.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需要
  教学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得到发展。从目前教学设计理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看,迫切需要从实践出发来寻找理论研究的增长点,从而真正促进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国外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见,比较接近的是对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如《大教学论》的“班级教学”提倡(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有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研究,都是有效教学研究,但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在有效教学的第三阶段,有效教学实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的研究。
  国外对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练习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国内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练习设计与反馈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他们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虽然来自不同层面与角度,但却间接或直接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设计课堂练习或作业时要注意练习设计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尽管这些研究者自己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练习效率的办法,但对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仍缺乏一个系统整体的研究。
  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问题,意图改进英语课堂练习的设计,寻找高效的练习方式,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理论价值
  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有效教学论与课程教学论的内涵。
  (2)实践价值
  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②促进教师学科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四、研究过程
  1.发现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与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任教多年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还对一部分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访谈,了解小学英语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师论坛、家长论坛以及网上博客进行讨论(访谈和讨论的内容都是围绕下面这道开放式的问题:你觉得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哪些问题)。结果发现,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三“缺”
  ①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各个环节的练习设计,没有认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练习的设计,而是随意设计或信手拈来,练习的设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②缺乏主题性与层次性。英语课堂练习缺乏“备学生”。课堂练习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一实际的必要环节,对练习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上所有的练习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形成了后进生跟不上,好学生吃不饱的状况。
  ③缺乏及时反馈与评价。由于小学英语周课时量少,老师们常常为了赶时间,在课堂练习之后,不能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而只是笼统地调查一下练习的结果,如常听教师这样问:“对了的请举手。”扫视一周让学生放下手就算了事。这样的反馈显然毫无意义。
  (2)三“化 ”
  ①练习内容的应试化。英语课堂练习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或考试题型所传递的信息,而开放性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练习还比较少。在课堂练习中有些教师依赖一些考试的练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练习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练习内容与改题标准的应试化教学会违背教学初衷,远离教学目标。
  ②练习形式的单一化。有些教师在新单词的教授后总用一种方式或一种游戏进行操练,操练形式的单一化只能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练习形式的单一化,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率也偏低。
  (3)练习时间分配得不合理化
  很多老师在单课(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尽是大量的听说训练。在双课(巩固课)的课堂教学中,读写的训练只是作为一种弹性的安排,往往因时间不够便作为家庭作业。或只在一节课集中写的训练,练习的内容多半是活动手册的习题,也有是从内容到题型都大体相同的社会上销售的练习题等。
  2.制订方案,实施行动
  (1)总体安排
  本课题主要从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效设计的原则、设计类型和方法几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中年段(三、四年级)和高年段(五、六年级)进行。
  (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
  选择焦点
  (1)明确理论(理论学习)
  (2)确定研究问题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①收集资料
  ②分析整理
  ③报告结果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10年6月)
  采取明智的行动,积极探讨并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原则,设计类型和方法,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1)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原则
  (2)研究小学英语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类型和方法
  (3)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英语课堂准备性练习、课堂反馈性练习、课堂巩固性练习和课堂拓展性练习设计;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系列论文、研究报告等。
  3.总结与反思
  (1)总结
  本校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能按研究方案逐步展开课题研究,先后十多次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还常利用电话、E-mail与专家们进行沟通、汇报与寻求指导。我们不断地调整、改进与完善研究方案,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使我们的研究更趋于科学性与实践性,真正解决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
  ①小学英语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原则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可见练习的重要性。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练习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
  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练习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无论哪种练习,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而有效的设计,练习设计不当,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课堂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循序性和层次性原则
  循序性是指练习的安排要有循序性,对儿童学习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教授法。
  层次性是指练习的对象要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我们面对众多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和智力水平均存有差异,所以我们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教学内容方面构思,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他们各自都得到相宜的训练,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反馈与评价性原则
  练习中的反馈具有即时性特点。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学生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