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1/ArzLk7smhdYSbnCjgrWaFV.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1/GsFRtJ68WhccSuDqTVsWKE.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1/J4YK5TxTWcudFrDoXzaaJc.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1/KWMpMgbNYpCb3UPcxUbXc2.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1/3btgsJSjb5DPfAVUYfWkvX.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1/9MGDXZRbxc9WF5KcLwFJUe.webp)
一、研究目的
“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现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同类数学问题上出现错误,通过改正、订正,结果还是出错,屡次循环,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常常令教师困惑,令学生迷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顽症”。另一方面,数学学困生往往存在“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人数较多。我国小学阶段已经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困生的问题。在以前的精英教育与应试教育中,这些学生几乎都被“淘汰”掉,在教学中被忽视,而现在如何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如何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较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研究对象
根据问题的性质及研究的条件,选取研究者所任教班级的一名数学学困生——学生Z为例。学生Z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态度较好,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有典型性错题,并存在“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现象。图1、图2表明学生在练习与测试中经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并且出现在不同的题型中,说明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也不仅是数学知识上存在的缺陷。
这对学生Z的后继发展有严重影响,并且说明学生Z是一名典型的数学学困生。通过填写数学错题反思表发现该生不会对错题进行反思。具体见图3。
以下的访谈也表明该生没有对数学错题进行反思的能力。
师:你了解过反思吗?知道反思是怎么回事吗?
生Z:我了解反思,反思是把错题温习一遍。
师:你知道对错题反思些什么内容吗?
生Z:就把这个习题的大概意思的错误告诉我们什么,了解一遍就行了。
师:不用找出错的原因吗?
生Z:要找出错的原因。
以上的分析与访谈表明,学生Z成为一名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原因是有典型的数学错题,存在
29d65f25ae55ee1914e6fb4e41b1d28cb03a5de75e941130a6602752d202c78a“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问题,且对数学错题不会进行反思,教学中需要设计反思能力培养的教学对策,培养学生Z对数学错题的反思能力。所以选择学生Z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Z数学错题的反思能力为切入口,对其数学学习进行转化。
三、研究的实施
首先,有意识地对学生Z的数学错题进行合理的正面评价,改变学生对数学错题的认识。如以下的一些关于数学错题的观点。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数学错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宝贵资源。数学错题有时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创造性的表现。通过对数学错题的学习与反思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数学错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题的逃避等。
其次,实施以下几个具体教学环节:
1.教师示范:借助错题反思表与课堂教学,教师对错题进行反思示范。针对学生Z学习中出现的错题,如“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