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决策部门落实“减负”的决心,也给了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减负”的信心。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又不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便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减负”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学校与减负:变片面升学为全面发展
当前大多数的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是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生命诚可贵,分数价更高”令学校把学生变成了学习、考试的“机器”。为了能提高考试成绩,学校加足马力,使出全部的招数,为了排名次,不顾学生的身体、精神以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完全按照升学考试科目增减课时,削弱了品生(社)、体育、艺术、劳动和技术、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加班加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增加课余辅导补课,节假日上课……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这种左手高举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旗帜,右手却挥舞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的行为,最后使学生疲于提高分数而形成了一种“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趋势,这“尴尬的场面”正是“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的表现。“应试”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桎梏,我们学校应提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