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话教学中的写作指导

2011-12-29 00:00:00项红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2期


  童话故事来源于生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它借助想象把平凡的事物、现象,编成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从而展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它像一串欢悦跳动的露珠,似一股清澈明朗的泉水,如一群温柔可爱的花仙子,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带来遐想,带来希望……孩子们一旦进入这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就会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指导他们改编童话,创作童话,来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改写童话,推陈出新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因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的童真世界,童话里蕴含的哲理能让他们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小朋友们都爱听、爱看童话故事,可以说,童话故事总是伴随着他们快乐成长的。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长期积淀的这些童话基础,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推陈出新。在指导学生阅读《乌鸦喝水》这个童话故事时,我让他们谈谈读后感,大家都觉得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出好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借机诱导: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想一想,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还可以怎样改写?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有的与同桌小声讨论,有的凝神思考,有的奋笔疾书……此时,我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帮助。学生们有了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个个兴致盎然,不一会儿,一篇篇迸发着智慧火花的童话写出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得意地说着自己改编的童话故事。有的写乌鸦想出办法用吸管吸,有的写乌鸦踢翻瓶子横着喝……学生们打破思维的定势,联系生活实际,改写出的童话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增强了自信。有了这样的自信,学生就容易放飞想象,创作出更好的童话作品来。
  
  二、续写童话,延伸拓展
  
  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小朋友。有的童话让他们读后意犹未尽,老师应注意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或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加工,或对童话的情节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如学完《小木偶的故事》后,学生对小木偶的遭遇充满同情。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想象:在小木偶的身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续编下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新的结局,构思新的情节。于是在学生们的笔下,小木偶有了精彩离奇的人生。有的同学笔下的小木偶到科技国拜金丝猴博士为师,成为了科学家;有的同学让小木偶考上著名的哈佛大学,还与哈利波特交上了朋友……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读写结合,丰富了习作练习的内容。
  又如学完《坐井观天》这篇童话后,我让学生拓展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后,如果跳出井外,又将发生怎样的事情?有的学生写青蛙经历了许多奇遇,增长了不少见识,从此乐不思蜀,不想回井底了。有的同学则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后,看到洒满农药的稻田,臭气熏天的河水,而自己又处处遭遇人类的捕杀,根本无栖身之地,便无奈地发出感叹:还是井底好!通过这样续写童话,不但让学生对课文蕴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扩写童话,有声有色
  
  有些童话故事情节简单,篇幅短小。于是我就启发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将它扩写成有声有色的童话故事。如童话故事《三只小松鼠》,讲了三只小松鼠分别穿着红、黄、蓝裙子去看望奶奶,半路上被风吹上了天,后来风停了裙子被挂在了树上,松鼠奶奶见了,以为树上开了三朵花。故事很简单,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加上小松鼠的语言、动作等,就可以扩充成一篇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又如《丑小鸭》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了篱笆,离开了家。”这里写得比较概括,“哥哥、姐姐咬他” “公鸡啄他” “养鸭的小姑娘讨厌他”以及“丑小鸭离开家”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然后写下来。
  
  四、编写童话,精彩纷呈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他在《育才十字诀》中又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利用图画编童话
  图画虽然是平面、静态、无声的,但这恰恰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大胆演绎图画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展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如《小兔运南瓜》《长颈鹿请客》等文章,都是编写童话的好材料,当然平时也可以经常为学生提供现成图画。有一次,我叫三位学生各自板演一幅自己喜欢的画,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这三幅画编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学生们兴趣盎然,一篇篇五花八门的童话故事应运而生,其想象力之丰富令老师惊叹不已。
  2.借助乐声编童话
  让学生听一段没有结尾的童话,或听一段没有说明的声音,然后让其想象出一篇童话故事。如:播放几种动物的不同叫声,学生可能会以《动物大会》《森林音乐会》等为题编童话。如:播放汹涌的海浪声和潺潺的溪流声,让学生以《小溪和大海》为题编童话故事,有的写大海的自负,小溪的谦逊,有的写大海和小溪如何成为好朋友……学生的兴致很高,一篇篇作品引人入胜。
  3.词语联想编童话
  采用“词语麻辣串”的形式,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想象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将这些几乎毫不相关的词语编成童话,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一次兴趣活动课上,我发给每人一张纸,让学生在纸上随意写一个词语。纸收回来反夹在一起,请一位同学任意抽两张,向大家公布。然后,引导大家思考:这两个词所表示的事物会有什么联系?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还真的编出了许多童话。“妈妈和太阳”这两个词有位学生这样编:“妈妈最喜欢太阳公公,只要太阳公公一出来,妈妈就会忙个不停,晒被子、洗衣服。太阳公公见妈妈太累了就躲了起来。可是,妈妈不高兴了,太阳公公又出来了,妈妈露出了笑脸。”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在他们能利用两个词编童话故事后,我又适当地增加难度,变三个词或四个词,难度自由选择。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说话无拘无束,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
  4.观察生活现象编童话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以童话的形式来表现。比如,先让学生读读《长鼻子的故事》,体会此类童话的写法,再抓住有些学生不爱做作业、懒惰等特点,启发学生想想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奇遇,或用小动物来替代人物写它们在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情。
  
  五、创写童话,展示个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这是“活的教育”,还提到“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学生内在的创造力。”的确,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有一次,班上两个调皮的学生在玩耍时,不小心碰碎了窗玻璃。结合这件事情,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童话故事,学生发挥想象,写了《玻璃的诉说》《粉身碎骨的玻璃》等。还有一次,我组织学生放风筝比赛,当五颜六色的风筝自由飞翔在蓝天上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此时,我借机诱导:假如现在你是翱翔在天上的那只风筝,你心里有何感想?学生们纷纷陷入遐想,个个浮想联翩,《我飞上天了》《我自由了》等精彩童话生成了。平时,我还经常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如一位学生看到河面上漂满了垃圾,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写下了《哭泣的小河》;又如一位学生看到墙壁上贴满了各类广告,于是又写下了《骄傲的牛皮癣》……通过写童话,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其中,打造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童话天堂。
  童话幻想的基础是现实生活,童话幻想的本质是现实精神的反映。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平凡的生活现象在孩子们的眼里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生活中的细节,它们往往是触动童话灵感的绝妙素材,特别是一些不太起眼的但又很独特的细节,在这些细节中往往可以生发出许多奇妙的联想,从而编创成有趣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