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最大资源,不是你开发了多少,而是你充分利用了多少。面对学校管理资源,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学校管理资源的最优化,发挥管理的最大效益是我们一线管理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在管理上,将方式方法适当改变一下,也许就能放大管理效应。
1.变推门听课为预约听课
前不久,某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当时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把校长晾在了一边。
校长推门听课,本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教师平日里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临其境,掌握第一手资料,促进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校长推门听课,很多教师是不欢迎的,原因有三:一是校长听课的目的,教师不明白或不理解,误认为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学校想找理由或机会批评教育,这种听课评课带有惩罚性质;二是教师自己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上不好课,怕亮相出丑;三是搞突然袭击,教师适应不了,学生也适应不了,主要是打断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面对校长的推门听课,很多教师临时调整课型,本应该是讲读课改为作业课或自习课,或干脆拿出试卷考试。这样校长推门听课达不到听课的目的。与其这样,不如改为预约听课。预约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充分尊重对方,给对方留有空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选择,教学主题教师可以自己确定,课型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教学等。二是预约听课说明校长对教师的重视,校长都重视你了,难道当教师的还不努力,因而更能激励教师钻研教学。教师对此一定会认真准备,并主动请教,主动交流,为上好课服务。三是双方都有准备,校长可以提前进教室,不存在打搅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从容上课。这样,管理效应就放大了,校长既通过听课掌握了教师的真实情况,又激励了教师教学,还加强了校长与教师的沟通,修复了校长与教师之间情感的断层,和谐了关系。
2.变学校工作总结为盘点学校工作亮点
近年来,我们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突破固化总结形式,在全校开展了盘点学校十件大事,评选感动人物活动,把枯燥的文字总结变成了生动的活动再现过程。其具体做法是,在每年终时,我们都要在精心策划、组织座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发一则通知,公开征评学校一年来的亮点工作、关键事件、创新成果、特色活动、发展变化等。为了避免无依据的盲目海选,防止评价标准的偏失,我们专门按照要求罗列出事件评选范围,一般控制在40件以上,具体根据月份实际工作确定。把排列出21d66182754ae8c54c82331cc39e9fd08c494fa98d38c759f6150b39ab0c4fad的重要事件连同统一设计的选票印发给每一名师生,同时也向学生家长发放,请家长积极参与评选。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征评学校工作亮点栏目,进行网上投票等活动。这样,就把评选过程变成了大家共同参与、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增强了集体责任感。为保证评选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由学校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对所有选票进行统计,最终按得票计数确定学校年度十件大事,作为学校的亮点工作。同时,对参与评选获奖的师生、家长进行表彰鼓励。十件大事的评选,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尊重民意、共谋发展的原则,因而评选结果令人信服,认同度高,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这既总结了学校一年来的工作,又激励了大家,评选活动成为大家津津乐道、人人关心的大事。
3.变“福利”为“激励”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举措已经为不少学校所采用。这对网络条件下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综观一些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步到位,人手一台”,使之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福利”。笔记本电脑效应也就明显大打折扣。某学校给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是分层推进,按级出资,滚动管理。具体分成三个类别:一是教师职务类,分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一般教师;二是干部类,分校级、中层、教研组长;三是青年教师类,分赛课获奖、其他获奖,可分别按县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配置。教师出资比例:特级教师、县级学科带头人20%,县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30%,校级领导35%,中层、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40%,一般教师(按教师考核配置)60%。学校和个人签订协议,以书面形式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实行滚动管理。协议规定在五年内,层次升高或降低者,须按相应年限和比例退还或补偿差额。这样一来,学校先后有1/3以上的教师获得了笔记本电脑,其中1/5是青年教师。这种配置方式,不仅改变了笔记本电脑的发放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校的管理理念,“福利”变成了“激励”,使笔记本电脑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放大。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周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