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教育是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享受教育的快乐。要实现教育的快乐,在学生、教师、课堂、学校层面都必须要有快乐的教育。
一、学生层面:快乐的教育是
面向心灵的教育
人的快乐和幸福是心灵愉悦的体现,实现心灵的愉悦需要心灵的感悟。新教育实验强调,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要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心灵感悟,实现心灵的愉悦。快乐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实现人的快乐和幸福,是面向学生心灵的教育。
面向心灵的教育,是使学生实现自我感悟的教育。自我感悟,需要学生在自我驱动或外在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阅读是实现人心灵感悟的有效途径,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和怎样阅读书籍是影响阅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个体都是有所差别的,教师不仅仅要选择好的书籍,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怎样阅读书籍,可能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但是无论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最根本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对阅读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某种任务或者实现某种目标,远离功利主义。新教育实验中提出的“穿越”阅读理念,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理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得到优秀书籍所带来的知识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读书的过程,并在享受中启迪心灵。
面向心灵的教育,是使学生充满自信的教育。快乐的教育是面向心灵的,面向心灵就必然要求学生在教育生活中能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人的发展和成长需要外部的肯定和自我肯定。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先天素质和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他们对心理激励的兴奋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信,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每一次成功成为取得下一个成功的基础。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是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真正面向心灵的教育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面向心灵的教育,是使学生不断升华的教育。人性的升华需要通过思考然后实现自我内化。在教育生活中,学生的升华可以通过探讨和书写两种途径来实现。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讨论,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思想的交换中实现思想的提高,进而实现心灵的共鸣。书写是让学生把个人的思考转化为文字,一旦将个人的思考转变成文字的时候,这不仅仅是思想的表达,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提升。面向心灵的教育,需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经常引导他们总结和反思,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并形成文字性的东西,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思想。
二、教师层面:快乐的教育是
面向发展的教育
快乐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仅把教育作为职业,同时也当做自己追求的事业。快乐的教育在教师层面而言,是一种面向发展的教育。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实现发展,在实现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用自我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是实现学生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所以,在教师实现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教育的快乐,只有面向发展的教育才是避免教育异化的有效途径。
面向发展的教育,是教师充满理想主义的教育。理想主义是一种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心理状态。教师的理想主义是建立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的基础之上,只有把教育作为人生的追求,才会把人生的快乐建立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服务于人的幸福生活,需要教师有理想,有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心态,这样才能在不断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教师的理想是教育充满魅力的重要体现,只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创造理想、追求理想,教育才会焕发出无穷魅力。
面向发展的教育,是教师勇于实践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将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过程,没有实践的过程也就没有教育快乐的实现,也就没有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的勇于实践,要求教师在现有的环境和制度下不断地创造条件,不断寻找可以突破的空间,逐步改变现有的状态,实现教育的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未必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也可能会遇到种种压力和阻力,但是只要是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做法就坚持去探索,坚持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不断体验到付出的收获,体验到教育的快乐。
面向发展的教育,是教师不断书写传奇的教育。新教育实验在对教师的改变中提到,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让教师能够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之所以对教师来说快乐的教育是面向发展的教育,是因为教师不仅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学生的快乐,同时也实现了教师本人的发展,创造了教师自我的快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会引发新思考,记录教育生活或不断书写自己对教育生活的思考,是升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形成自己教育理念的学术锻炼过程。因此,教师行走方式的转变,为教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创造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三、课堂层面:快乐的教育
是面向艺术的教育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快乐的课堂是面向艺术的教育,这里的艺术是指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高级形式。快乐的教育需要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是充满教学艺术的课堂,是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
面向艺术的教育,是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教育。课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阵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快乐的教育要求课堂的教育要把教学艺术作为追求。教学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艺术的内在特征是一样的,那就是追求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教师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是课堂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课堂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基础。
面向艺术的教育,是课堂不断体现教学艺术的教育。在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中的每一个个体作为充满活力的个体。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教学对象的把握都要力争体现教学艺术,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实现目标,而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愉悦的享受。
面向艺术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份教案、同一种教学模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学艺术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逐步改进,实现教学艺术的优化。快乐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无限潜力、可以无限创造的课堂,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课堂就是可以实现艺术的课堂。在教学艺术的创造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实现师生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课堂。
四、学校层面:快乐的教育
是面向特色的教育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环境保障,能不能实现教师的快乐和学生的快乐,进而实现教育的快乐,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从学校层面来讲,快乐的教育是面向特色的教育,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特色对于学校来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和其他学校不同的因素,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是具有校本特征的,是能够体现其内在特质的因素。
面向特色的教育,是不断积累文化的教育。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沉淀的精华和闪光的体现,学校文化的特色是其核心的特质。每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有着可以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形成共识的特殊的精神财富。学校文化是凝聚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力量,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群体更容易使师生产生共鸣。
面向特色的教育,是不断提供平台的教育。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平台,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适合本校学生和教师特点的发展平台。学校能否为师生提供发展的平台,能否提供真正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平台,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长久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就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快乐,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面向特色的教育,是不断追求创造的教育。面向特色的教育,就是不断创造特色的教育。学校层面的创造,就是在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等方面不断创造的教育。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基层单位,教育决策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学校的追求创造要有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如果一所学校的改革和创造没有经过广泛的动员,那么势必会造成思想的不统一。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