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校文化 加快特色建设

2011-12-29 00:00:00郭桂荣
基础教育参考 2011年8期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办学特色体现学校的文化积淀,关乎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小学在教育改革中追求学校特色,就是追求学校文化中的教育特色。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
  学校特色的内涵,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学校体制、办学水平、教学方式、校园环境、教育成果、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等方面。最终体现为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和综合素质、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它是一个长期发展、积累的过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充实、提炼、延续,不断升华的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并成为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意识。因此,学校的办学特色,既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也是办学理念的升华。
  二、学校特色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特色。不断的创新才会不断地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独特风格。特色办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人的智能多元化出发,发现学生才能的优势倾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其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特色的核心是创新,有了“新”,才会有“特”。创新意识是孕育特色办学的温床,没有它,学校办学特色就无从谈起。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创新。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符合其特殊需要的特色教育;其次要造就一支有特色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特色风格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
  三、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载体
  学校办学创特色,就是创建自身学校文化的特色。独树一帜的学校文化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平台,它是学校所有教职工通过教学、教研和各种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的结晶。它包括学校群体的价值观和准则、教学行为方式、作风、习惯和办学传统等。任何一所中小学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观念和行为准则统帅下,齐心协力地为学校的教育发展而努力奋斗。有人说,“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当一代代学生从特色突出的校园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学校所赋予的知识和智慧,同时也带出去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烙印。
  在讲究学校特色办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和脱离学校的常规建设,它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基础。每个学校都需要充分分析本校的办学基础即学校常规,它主要包含有教学常规、管理常规和文体活动常规等,因为这些都要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试想,一所学校连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没有,何谈特色呢?因此,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常规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提升学校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巨大作用,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依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快行动步伐,推动和谐学校的特色建设。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