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首先在教育的实践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提出质疑,敢于在实践中探求真理。教学前,老师要以学生掌握的能力为出发点按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目标和内容,制定低、中、高的教学目标和教案,教学时把学生设为课堂的主宰,从他们高兴学什么,能学会什么,能学到什么出发,按不同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要求,分设三种掌握程度,以迎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这一举措让学生充分地让感到了不同于语文、数学课的教学氛围,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宽松和愉悦,教师和学生也共同建立了稳定和谐的教学关系,同时让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今后平等对人的情感态度。
二、在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进取
在竞争的社会中,合作是进行竞争的重要能力。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为蓝本,超越了单一的“学科要求”,突出了“课程实效”,丰富了学习的内涵,这样的转变,离不开师生合作与共进。师生可以同时体验智慧、情感与成长的整个过程。
如“火灾”的教学中有个环节就是教会学生火灾逃生的方法,针对课程实施要求,我在各类图片和视频的引导下,让学生模拟火灾的逃生现场,体验火场逃生。在师生的互动中,随着原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激发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的教变得主动而有意义。由于见证到了逃生时的紧迫、有序,体会了生命的价值,学生在后面学习“画出教室和家里的安全通道图”时,设计出的图合理而富有人性化,有些不仅标注了最短的逃生路线,有些还自创了和学生弯下腰后高度差不多的路标,还有些结合逃生时发生的突发事件设计宣传歌谣并把它贴在宣传栏里。这样的教学生动、实在,有实际的操作价值,使我们老师在学生们的启发下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编写教案的老师把火灾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设计得活学并用,上课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操作环节上的灭火器的运用、逃生绳的学习上得饶有兴趣,这些都形成了“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和教师身心动起来,思维动起来,创新动起来。使学生和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在生命教育教学评价中共勉
评价的过程是师生共勉、师生共享的过程。老师评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尊重理解别人,接受他人建议,使评价过程成为积极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如在教《大雾》一课时,有个教学环节。就是制作防雾眼镜,老师把自己做的和学生做的请学生做了评价,并指出了自己和学生优缺点,给学生最好的鼓励,学生享受着“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快乐的同时,还完成了防雾反光镜和车窗玻璃的设想。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主动地调整定位,不断发现学生的亮点与潜质,在评价学生的同时,反思自己、反思教学、反思评价。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参与的师生心灵交流、精神交往、情感交融的一种交互活动,成为一种共同发展成长的力量。
通过《我们不怕灾难》这本教材的教学,让老师和学生有了合作的平台,合作的环境,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改变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求真的激情、科学的精神,感受自主、合作、探究的价值,激励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在合作中创新。
作者单位 上海市闸北区幸福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