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命教育,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是难以实现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目标的,我们必须充分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力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实践体验中,去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发展生命。
我校创建的16种校级社团正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基地。“小鲁班”社团,顾名思义,就是试图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生命知识,提高对生命的认知,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在“小鲁班”社团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然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和实践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最大程度地行动起来,才能体现这个“小鲁班”社团的生命价值。面对频繁发生的各种灾害,学生可能更多的是恐慌、害怕、不知所措。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灾难,认识灾难,在此基础上,参与预防灾难,应对灾难,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的目的,在生命遭受威胁时,有科学、有效的应对办法。在具体实践上,主要体现以下四点。
一、找准契机,创设生命教育的最佳情境
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但是,这些求知欲主要表现在一些形象的、有趣的问题上,如果无法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自然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每一次的社团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必须针对这一次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寻求最佳的切入点,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引入到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上来。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便开始了自主学习,其学习效果自然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传染病》这个单元,有一个学习内容就是如何洗手。对于这个内容,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早就会洗手了,但是,实际上很多孩子并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方式法,往往只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胡乱洗洗。针对这个情况,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学生洗完手擦干之后,在一块白面团上按一下自己的手印,再用放大镜去观察,结果还是发现了很多脏东西。接着,我又让孩子用这么脏的手在切开的土豆上按下手印,留下一个悬念,这个按过手印的地方会怎么样,下周来看。在等待实验结果的一周里,不断地有学生问:“老师,土豆到底怎么了?”我总是笑而不答,告诉他们,到时候来看就知道了。到了下一次课的时候,学生都瞪大眼睛观察实物投影下的那个按过手印的地方。结果发现,那个土豆按过手印的地方已经发黑,变质,腐烂。而另一半土豆除了被蒸发了一些水分外,没有别的变化。通过这些直观的事例,使学生们完全相信自己的手没有洗干净的事实,开始询问:“老师,怎么洗手才能真正洗干净呢?”于是,我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六步洗手法,让每一个孩子跟着一起来操作,他们纷纷认真地跟着学习,以便掌握基本的洗手要领。所以,在课堂上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创设情境,让孩子动手体验,调动他们的浓厚兴趣,从而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这样就无形中树立他们保护自己生命的一种意识,从而实现了对生命重要性的一种理解,从实际操作中体验了对生命的珍惜。
二、多种手段,激发生命教育中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生命教育是渗入到学生学习各个领域的。但是,实施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中,动手设计操作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就是说,在实践操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的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并提示操作技巧,使学生们求知的欲望再度被点燃,产生新的探究的欲望。在社团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动手与技术过程中的情趣性、开放性,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教师必须充分0cc863f48108d960942e583b508a9ccf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精彩处设置矛盾,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种技能。比如,在《干旱》一单元中,对于缺水之后造成的严重后果:土地干涸,农作物颗粒无收,人畜饮水困难,满脸灰尘的小姑娘在喝着满是泥浆的浑浊的水。当学生看到这些严重的缺水景象,就纷纷发出了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倡议。那么具体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有过生活中节水经验的学生就会想到用淘米水冲马桶、用洗衣水拖地板等。于是我先让学生表达各自知道的经验和方法,然后通过事先收集的资料,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自己看到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节水的地方,诱导学生想出节水的好方法,经过这些点拨,很多学生想出了很多节水的好点子。接着,在讨论交流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许多学生还设计出了节水装置。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了珍爱水源、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的生命唱响。
三、小组合作,开展生命教育的互动
生命的相互关怀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他个体的生命关怀体现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之后,就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付诸行动。由于我们的“小鲁班”社团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活动课程,合作活动就成为了一种实现动手实践的基本手段。在社团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充满想像力,思维天马行空,他们往往就来出谋划策,充当设计家的角色;有的学生善于组织协调,那么就可以承担着小组长的角色,充分发挥“领导”才能;有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完全可以胜任一个能工巧匠的角色,使得小组的作品质量无忧。我们知道,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强的灾害天气。关于沙尘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场巨大的沙尘暴之后,一辆崭新的汽车变成了光秃秃的,没有任何颜色的破烂不堪的汽车,一位老者居然变成了一具残骸。在惊心动魄的镜头前,孩子们纷纷提问:“沙尘暴如何产生的?如何改变沙尘暴的天气呢?”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学生知道了沙尘暴产生是由于滥砍乱伐,过量的开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等原因引起的。探明了原因之后,学生明白,只有植树造林才能真正去改变沙尘暴的天气。于是就设计制作了“防沙模型”,在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成员按部就班,按照各自的长处,充分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们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体会了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水资源的不可或缺,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开拓视野,绽放生命教育的百花园
生命教育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的,即使是一个作品,也会有更多的方向可以去开拓,在学生社团活动中,根据一个主题,总是可以派生出许多延伸出去的作品设计制作。这些再次创新的过程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开拓他们的视野,使其思维能够联动。例如,在《风灾》这个单元中风袋的制作,学生结合熟悉的卡通形象的设计,利用身边的材料,创新设计了塑料袋上作画,做成风袋的方法,既方便又好看,这就源于我在课前跟学生聊天时谈到的卡通片中日本传统节日升鲤鱼旗、龙旗等的画面。在这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对生命的更多更开阔的理解。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很好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体验生命的含义,去感悟生活中的点滴与生命有关的内容,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悟出生命的真谛。
作者单位 上海市闸北区幸福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