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强化

2011-12-29 00:00:00唐洪
中外企业家 2011年7期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大型冶金化工公司随着跨国经营经济发展,在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制度建设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某大型冶金化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强化的基本措施。
  
  一、内部控制实施中表现的主要不足
  
  认识观念不高:管理层级和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大多把内部控制看做是各种文件和制度。
  存在组织虚位现象:许多管理者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营观念,公司制改造虽然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的监控作用表现为弱化。
  机制须进一步健全:公司大多数下属单位,与市场接触少,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高到充分的高度,或者说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实施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内部控制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不能有效促进执行效果。
  控制规范还缺乏一个成型的体系:在内容上虽已制定了相应制度和规范,但从完整性来看,还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完整性的要求。
  
  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转变观念,强化内控
  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不做“控制就是牵制”,要建立现代控制的理念;不提倡“控制越多越好”,防止高度集权,效率低下;不能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防止过分依赖人的素质,忽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不“放任自流”,防止目标不明确,标准不具体,具体责任不清;不以“控制就是处罚”为目标,防止将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力度上,以罚代控。
  2.完善法律治理结构,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
  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结合,形成以董事会、监事会、审计部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同时必须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部和高级管理当局的责任。当然,内部控制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并通过相关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来督促实施。只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强制力效率,进一步确保其实施效力,才能增强内控的有效性。
  3.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公司员工的素质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和员工应依靠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来配置,管理者的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公司承受经营风险的种类、整个公司的管理方式、公司管理层对法规的反应、对公司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的看法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
  4.强化企业经营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公司管理层要密切注意各管理层次的风险,以及风险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内部控制的强化可以有效规避和及早发现风险。公司各管理层面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只有意识到风险,才会积极采取措施,自觉主动加强内部控制。
  5.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和计算机组成通过对内外部数据的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企业经营的行为。只有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状况,并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内部控制,组织专题控制研究和监督调查,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作出反应,以防重大损失的发生。
  6.强化监督,督促实施
  内部控制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需要监督力量。一般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一般是依赖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也可借助于外部审计和独立董事来实现,很多先进企业采取了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予以评价的做法,多方位的内部监控手段的实施,对于强化内部控制效能将更显著。
  
  三、内部控制实施低效的预防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等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必须在管理活动中明确并加预防。表现在如下方面:
  (1)因为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局限,弱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落实;
  (2)强化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加强监督和定期检查完善,防止出现忽视控制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舞弊等,导致内部控制失灵;
  (3)重点加强管理人员的内部监控,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逾越控制,对设置或实施的内部控制不予理睬,也会使建立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