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浅析

2011-12-29 00:00:00吴佩宝李法顺
中外企业家 2011年7期


   中药材产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在资源优势的背后,却隐藏着种植技术落后、品牌特色不突出、产品深加工和科技研发滞后等劣势。这种现状与药材种植和生产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产值不仅远远落后于中药材种植和开发的先进省份,甚至落后于中药材新开发的条件较差的省区。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药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四川省。甘肃省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大陆性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降雨和热量与药材生产同步,且同一区域内海拔高度差异大,药材资源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特别是陇南、定西、甘南及河西北部等大部分地区是中药材生产适宜区域。全省药材产区山地、高原约占总面积的2/3,适宜药材种植的“三荒地”资源较多,并且大部分为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三大系列,以灰钙土、黄绵土、黄棕壤等土质为主,适宜不同种类的药材生长。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为甘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甘肃省大宗中药材地道品种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等年产量分别占该品种全国总产量的95%、60%、50%、60%和25%以上。同时,引进的品种也已形成规模优势,其中柴胡和板蓝根产量分别约占全国产量的40%和65%,规模优势明显(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08)。
  
  二、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SWOT 分析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于20 世纪60 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