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1-12-29 00:00:00王文宝
中外企业家 2011年7期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施行,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既要面临存在的问题又承担着新的政策性风险,当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在此时趋利避害,本文从行业整合、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升级、人才的引进和供应链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域差距、行业差距较大,以及物流配送组织分散、低效、高耗的特点,出现了物流配送中心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的局面,医药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新版GPS意见稿、国家商务部关于医药流通企业的“十二五”规划以及医药商业分级标准等一系列新医改政策,医药物流企业该如何应对新一轮医改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何种发展策略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和长远健康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医药物流的内涵
  
  医药物流(Medical Logistics)属于物流业的分支之一,作为物流的组成部分,是物流技术和管理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医药物流是医药流通中实物的转运形式,是实现医药商品从起始地到消费地有效率和有效益的医药产品流动活动。医药物流业发展条件包括配送中心、人力资源、制度环境和资金投入等。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是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趋势(王建平、陈玉文,2010)。
  
  二、新医改政策给医药物流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挑战
  新医改政策及实施方案,直接击中了我国医药物流长期以来的弊端。我国的药品物流配送普遍存在规模小、成本高、管理水平低、农村医药配送水平落后等问题。按照国家新医改的要求,中标药品集中采购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基本药品的供应中利润空间将大幅降低。基本药物制度和省级公立机构统一集中采购政策,对处于药品流通环节的医药物流企业将形成双峰紧逼。
  2.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机遇
  医药物流企业将吸引更多投资。目前各省纷纷提出参加集中采购的医药物流企业的标准,规模大,具有现代化物流软硬件设备和现代化物流能力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医药物流将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另外,新医改将带来医药企业成本的降低,基本药物公开招标,定点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将减少药品分销渠道,降低流通成本。
  
  三、我国医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集中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药品批发零售业务以小型企业为主,而且它们盲目投资于物流项目,造成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正是这种重复建设,市场集中度低的问题,使得我国现有的医药物流企业在组织规模、营销范围等方面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2.供应链节点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等各个供应链节点都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由于相互之间的信息系统各自独立,缺乏成熟统一的现代医药物流系统平台,整条供应链上下信息不对称,共享程度低,上下游企业难以实现物流上的成功对接,最终导致效率低下。
  3.缺乏现代物流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大都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制度不甚健全。同时医药物流往往只重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没有按现代物流的要求制定专业化的流程与制度,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了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因而医药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效率不高,运作手段比较落后,物流费用不合理以及差错率偏高,这也是国内医药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4.缺乏医药物流管理人才
  一直以来,物流部门都被认为是分流人员的安排场所,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在素质水平较低的人员范围中选择(于芳、李泉,2010)。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逐步向大型化、实力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既掌握药品经营管理知识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对物流管理颇有研究的人才也越来越紧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使得医药物流人才紧缺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缓解。
  5.物流供应链尚未形成
  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自为政、重复投资,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由于国内医药物流企业从传统医药批发站演化而来,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策略
  
  医药物流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医药物流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加快建立符合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
  1.促进企业重组联合,实现经营规模化
  利用新医改政策契机,通过重组、兼并、合作等方式对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使药品配送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资源整合除了企业的重组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重组联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医药物流领域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医药物流公司,从而克服医药物流市场集中度低的缺点。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比如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是新医改的重点项目,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推及到乡级医疗机构,为医药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企业在建立农村医药物流网络时可以利用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还可以考虑合并拥有成熟的地区性农村医药配送网络的小型医药物流企业来降低成本。
  2.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
  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为支撑,医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包括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政府电子监管的信息化要求两方面。配备适合于医药物流企业的软件,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信息共享,数据高速传递,达到整条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信息畅通,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创新。医药企业与政府进行及时、积极的组织沟通,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其通常采用的发展策略之一(张杨,2010)。
  3.加快物流现代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发展现代物流首先应以降低费用、提高效率,获得最大的利润为根本出发点,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配送药品的规模及医药市场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管理方式,改善现有物流设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运用系统、科学的手段对物流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加强物流部门在市场、客户服务、运营效应、仓储、运输、配送、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医药物流企业应该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按照药品的特殊性要求,逐步引进高位自动立体仓库,贯穿药品入库、存储、出库环节的自动分拣系统,电子标签、WMS、条码与射频技术和自动温湿度记录仪等先进物流硬件设备。通过现代化、机械化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整体水平。
  4.加强医药流通人才的培养
  “一切形式的资本归根结底都是知识积累和储存的方式”,知识和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这导致了人力资本价值的上升。人力资源作为医药物流企业的经济利润源泉,也具有稀缺性。人力资源对于医药物流业发展,适应新医改环境尤为重要。因此,要注重各层次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采取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把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和医药行业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医药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外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医药物流的成功经验,吸取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吸纳国外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邵明晖,2010)。
  5.发展医药物流资源,优化企业物资供应渠道
  将供应商、物流中心、终端销售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工、整合,供应商重点抓产品的研发和终端消费者的服务;物流中心重点抓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服务,通过进行规模化配送提高物流效率;终端销售网络重点抓好药品的销售,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政府要总体规划,制定规范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抓好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发展道路。随着生产成本呈现刚性化趋势,企业应重视非生产领域的成本潜力的发掘。要建立招标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并且不断探索,确保招标体系高效运行。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平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