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探讨

2011-12-29 00:00:00丁鸿利
会计之友 2011年26期


  【摘要】 有效运用审计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文章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内涵、形式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围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审计; 结果运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内涵、形式和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内涵、形式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简单来说,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包括审计机关针对某个被审计对象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等结论性文书。这些意见和决定被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直接或间接的应用就是审计结果的运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指学校在干部监督管理、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等工作中,或在作出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经济处罚等决定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依据的活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要形式应包含以下内容:向学校领导提交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通报或公告审计结果;相关部门书面反馈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采取措施整改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加强内控制度的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材料存入相关人员的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晋升、交流、改任和降职使用的依据;依法采取的其他运用形式。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也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职能作用的重要标志。科学有效地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有以下重要意义。
  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情况提供依据,将其运用到干部的各项考核之中,有助于促使领导干部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领导经济工作、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引导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行政,防止领导干部失职、越权以及滥用权力。
  有效促进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也能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职责,为干部管理部门正确选拔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增加了干部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把审计监督手段运用在干部监督领域,形成纪检监察监督、组织人事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的干部管理机制。
  有利于反腐倡廉,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执行财经法纪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监督,及时揭露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促使领导干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认真履行职责,自觉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防止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有利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认真研究审计反映的学校干部管理工作和经济工作机制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的制度,从规范管理的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水平,从体制上和机制上研究治理措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正确认识,阻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受传统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影响,被审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配合,有的不按规定提交有关审计材料;有的不论是领导还是审计工作人员,往往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是调查、分析问题,提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就完成了审计工作任务,直接表现为相关领导和人员存在重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部门负责人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重审中监督,轻审后整改;审计部门对所审计人员所暴露和存在的问题是否整改不督查,被审计的责任人和部门是否整改不反馈,导致了经济责任审计归审计、整改建议归整改建议,审计部门查处的普遍问题屡审屡在,挫伤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和审计质量。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够科学,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
  虽然有关法规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等有所规定,但并未细化。在高校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种类非常复杂,涉及学校职能部门、二级院(系、部)、教辅单位和后勤产业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单位,甚至涉及到学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能区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领导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的责任;前任与现任的责任;主观与客观的责任;直接与间接的责任等。由于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够科学,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评价规范准则,比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增加了审计风险,从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以及成果的运用。
  (三)工作机制不够健全,阻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在报审计委托部门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谈话、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在审计成果产生与利用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过渡,在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时,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顺畅的协调配合关系,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彻底整改。
  
  三、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的途径
  
  (一)加强领导,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
  2010年中央两办出台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了审计结果的运用途径,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主导作用,以健全完善利用制度为前提,有关部门予以协作。高校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审计结果运用和整改情况实行领导集体议事制度,及时听取审计整改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整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督促落实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决定。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形成由学校领导召集组织、纪检、监察、人事、审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抓好责任落实,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调,形成整体联动机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
  (二)强化审计成果利用力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组织人事部门重点抓好审计计划的安排和成果运用,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使用、监督的全过程,把审计成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调任、免职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内容。要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调任、轮岗等事项前,未经审计不得办理调离手续,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对重新发现问题的,要继续追究责任。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由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所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或资产负债损益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不得提拔重用。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案件移交、查处跟踪机制。对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严肃处理,不但在经济上要给予必要的处罚,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予以诫勉谈话;对违纪违规经济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进行查处,并及时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审计移交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督促落实。
  
  (三)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结果运用实效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保证审计质量,是促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关键是规范审计行为,客观公正地做好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除了承担一般审计项目法律责任外,还承担向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真实参考依据的政治责任。评价基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重点。评价的基本原则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的依据是查实的各种数据和经济管理活动的事实,评价的标准宏观上应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微观上应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统一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教育系统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应尽早颁布,以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纳入法制的轨道。审计评价应建立在查清审计事实、准确界定经济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政策、市场等主客观因素,尽可能用量化方法来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只用客观真实的方法将有关事项反映清楚,不作审计评价;对某些事项要全面辩证分析后再作评价。要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以审计查明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照搬照抄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或工作总结。评价时注意区分是责任者任期前还是任期内的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管理责任,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责任,是职责范围内还是范围外的责任等,以有效地防范风险,为组织部门提供翔实的审计报告。从深层次的经济活动中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为组织部门考评干部政绩、选拨任用提供参考依据。
  (四)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审计结果运用长效机制
  因为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制定一个统一的模式。高校要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全面查找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寻求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结果、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处理意见,在被审计单位一定范围进行公告审计结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应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前公告的内容之一,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透明度,又扩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影响力。建立干部任用失察制度,出现任用干部偏差的、乱用干部任职权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建立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落实责任制。学校领导在收到经济责任审计决定或审计处理意见后,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进行研究审计建议处理意见,落实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编制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列出整改时间表、责任人,按期整改。审计整改结果的内容包括审计决定或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审计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计划等。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强化审计回访或后续审计。要跟踪检查整改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纠正问题、落实建议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情况。跟踪检查要认真研究评估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整改的实际效果。通过有效的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达到查漏补缺、防微杜渐的目的。
  总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科学、有效、规范运用是一项综合化、系统性工作,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各部门联动,全方位实施,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学校的干部管理使用、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红.浅议对军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J].武警学院学报,2009(3):91-93.
  [2] 张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初探[J]. 绿色财会,2006(4):34-35.
  [3] 樊尚红.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J].理财,200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