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在分析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基础上,提出了多角度培养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为缓解和消除财会人员的职业倦怠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财会人员; 职业倦怠; 自我效能感
会计属于职业倦怠易发人群。职业倦怠不仅会损害财会人员的身心健康,削弱工作绩效,而且造成财会人员的素质严重下降,已成为财会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但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研究游离于会计研究视野之外,没引起理论界足够重视。
一、自我效能感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决定了人们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行为。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能使财会人员认为有能力胜任财会工作,并将持有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而自我效能较低,则对工作消极回避,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一)决定财会人员自我期望和行为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信念,是财会人员从事财会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原动力,其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财会工作的自我期望,影响到他今后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的坚持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促使财会人员正确评估所处环境,并提高自己在这个环境当中的胜任力、价值感。
(二)影响财会人员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财会人员在困难面前的毅力、决心和坚持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促使财会人员在挫折面前,敢于面对,充满信心,合理调配心理资源,支持和改善自身行为对财会任务的执行。
(三)增强财会人员的情绪调节能力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变财会人员面对困境时的情感反应,减小对压力的恐慌,进而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激发起乐观的心态,提升对财会工作的满意度。
(四)能增强财会人员的职业承诺
财会人员自我效能感较强,就会产生较高的职业承诺,把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财会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承诺。
二、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产生根源分析
(一)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是指企业财会人员在长期的压力和工作疲劳的体验下所产生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它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
1.情绪衰竭
主要是指财会人员心理资源的耗损,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动力,常常会体验到强烈的挫折感和紧张感。
2.工作懈怠
面对繁重、复杂的日常服务工作,使得财会人员的工作激情慢慢耗尽,身心上的疲惫感越来越强烈,对工作对象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挫折感。
3.个人成就感低
从基层企业财会人员工作自身特点来看,工作细致、繁琐、重复性较强;效益隐蔽、滞后、易被人忽视;人员、岗位流动性差,经常得不到重视。长期从事容易使财会人员丧失成就感,降低工作效率。被困难缠绕时,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
(二)财会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
1.自身认同感低
从财会工作特点来看,财会人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重复那些既简单又乏味的工作。工作内容细致、繁琐、重复性较强,效益隐蔽、滞后、易被人忽视,岗位流动性差;工作肩负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这给财会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从事这项工作,会使企业财会人员丧失成就感,进而丧失工作积极性,就会使财会人员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女性财会从业人员近700万人,作为一名女性财会人员,除了大量、繁琐的日常会计工作,还要分担琐碎的家庭生活。工作、家庭两头忙,必然造成更大的压力,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2.社会认同感低,社会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
企业财会人员工作繁琐,到了月末、年末经常加班、加点地编制报表,尤其是春节前后,别人已经放假,企业财会人员仍在忙碌。加之企业基层财会人员收入不高,社会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财会人员在社会压力和自身职业责任的压力下,会对工作产生或多或少的倦怠。
3.职业发展困惑
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企业基层财会人员存在时间上紧张、进修深造机会少、业务工作多且繁重、出成果难而导致职称晋升难的现象,很容易对所从事工作的前途感到失望。加之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与会计软件的不断更新,对企业财会人员的职称、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惟恐落后的压力始终存在。同时,很多企业只采用简单的尺度来衡量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水平,评价系统缺乏科学性也会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自我效能感降低。
4.自身职业素养不足与现代财会工作高素质要求的矛盾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新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财会人员面临适应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考验。目前,很多企业没有系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出现了知识老化、自信心不足,不适应会计形势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财会人员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恐慌心理。自身职业素养不足与现代财会工作高素质要求的矛盾给财会人员带来更多的紧张、焦虑与不安全感,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三、培养财会人员自我效能感,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一)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于职业倦怠缓解和消除将起到重要作用
有学者对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职业压力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具体到财会人员,自我效能感高的财会人员通常抱着积极的态度,倾向于运用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会尽力消除或适应压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财会人员,往往态度消极,采取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在面对压力源时,情绪紧张,不知所措,逃避退缩,就可能产生“倦怠感”。因此,培养财会人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的热情与动力。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同感
财会人员的服务信念、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在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同时影响着服务效果,进而影响和制约财会人员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财会人员应注重财会准则与制度的发展动态和方向,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磨砺与升华自己。
另外,财会人员通过反思可以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财会人员通过对日常工作进行批判性反思,提出问题,不断创新和改进。例如,要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从而避免犯错误,以减少工作失败的经历。当感知到自身进步时,自我效能就会随之提高。新踏入会计岗位的人员可通过工作日志、总结等形式,使反思经常化、系统化,在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提高自我效能感,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三)提高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消除职业素养困惑
个体行为子技能是自我效能判断的前提基础之一。因此,企业财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技能素质。
首先,拓宽学习渠道。可以采取安排定时业务学习、奖励业务研究、开展业务知识与技能竞赛、组织学习经验交流和业务研讨等措施。让企业财会人员扩大视野,更新和补充各学科的新知识,激发学习和钻研业务的兴趣,鼓励自学成才。
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新技术,拓展服务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注重计算机、外语、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道德观来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增强职业胜任信心和能力,进而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四)创造优越环境,通过科学的压力管理消除职业发展困惑
财会工作的客观条件越好,风气越正,制度越完整合理,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越好,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自我效能信念就越强。管理部门要树立财经法规权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减轻或消除依法办事的基层财会人员的压力,让财经法规真正成为财会人员处理会计事务的法律保障。企业应该努力为企业财会人员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要组织相关财会协会、协同企业领导,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困难入手,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采取岗位轮换、工作范围调整和工作节奏调节,使企业财会人员工作丰富化,缓解工作压力。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奖惩为辅,要对努力、坚持性以及所取得的成功这些可控而变化的变量给予积极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有助于企业财会人员提高工作质量,提升自我效能感。
其次,建立柔性的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在组织培训之前有必要通过全面细致的需求分析来了解财会人员对培训所怀有的期望;然后针对财会人员把在职学历教育、外部短期培训班学习、内部业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扩展培训知识的范围,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心理知识和化解压力培训。
最后,加强归因指导,帮助财会人员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或能力,可以增强成功期望、成就动机,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可帮助新进企业财会人员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可以通过讨论、观察学习、强化矫正等方法来训练,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五)排除影响自我效能感的生理、情绪干扰因素
有关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良好的生理、情绪状态,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物质基础。排除影响自我效能感判断的干扰因素,学习有效的化解职业压力的办法,积极地调整心态,目标是将心态调整为积极心态,精力充沛地搞好财会工作,来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首先,管理部门要注意在工作中融进情感管理的因素,体现组织和领导对企业财会人员个体的关心,进而加强企业财会人员之间工作、生活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使财会人员在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它通过团体内财会人员人际交互,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财会人员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维护心理健康,从而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去。
其次,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重视自我护理,学会自我调节。要通过培养和发展业余爱好、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等途9Ca/kbZGpan4x+/QCaDVO+hVhlD1uGcFozzs3EFNXhA=径正确对待各种工作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职业倦怠问题。当发现有职业倦怠心理时,应勇敢面对现实,正确了解自我,主动寻求帮助;还要锻炼个人品质,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采取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理性、积极地看待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莉娜,孙永军.会计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评述[J].北方经贸,2008(10).
[2] 王昌庆.企业财会人员承受的压力与化解[J].会计之友,2008(2).
[3] 肖桂花.浅谈事业单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商界,2010(2).
[4] 谢俊荣,胡小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自我效能感培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9).
[5] 王娜.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在工作绩效上的应用[J].晋图学刊,2009(2).
[6] 郭清芬.论新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8).
[7] 萧毅.提高自我效能感[J].中国档案,2005(4).
[8] 王新荣.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2).
[9] 杨小燕.对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的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0] 时洁.财会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8).
[11] 李若鹏.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4(1).
[12] 李暖.财会人员如何克服职业倦怠[J].黑龙江史志,2009(4).
[13] 袁金菲.财会人员的职业信念初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1).
[14] 姚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08(5).
[15] 丁乃姝.企业财会人员职业自我效能感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