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的改进

2011-12-29 00:00:00何邓娇
会计之友 2011年26期


  【摘 要】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文章在分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该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即结合货币时间价值因素,采用月折旧率的双倍余额递减法。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方法
  
  一、会计准则中“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财政部会计司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中规定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条件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同时规定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要满足一贯性原则,即要求企业所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相同,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前几年度采用加速折旧法,而在到期前两年内,又采用了直线折旧法。这种加速折旧法显然违背了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双倍余额递减方法在前后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这就产生了究竟应该何时采用直线法的问题,如果方法转化时间不对将出现后期提取的折旧额比前期多,则与加速折旧的含义矛盾了。
  (二)违背了净残值不计提折旧的思想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因而,净残值不应算在计提折旧的基础上。由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定义可知,该折旧方法在前期是以原值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而到期前几年才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残值作为折旧基础。显然,净残值已经计提了折旧,故违背了计提折旧的思想。
  (三)忽略了时间价值和物价变化等因素
  企业计提折旧的目的是逐渐形成重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以维持企业原有的生产能力。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概念是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制定的,所有折旧方法在计算折旧额时都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计提的折旧基本上是保证历史成本的收回,双倍余额递减法也不例外。该折旧方法将购置时点投资成本分摊到以后各期,这样计提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有的内在价值有差异,显然这种计提方法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使得固定资产折旧分摊少计,导致企业多缴所得税和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减少了未分配利润,降低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另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价格波动很大,通过计提的折旧费用所累积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其更新的需求,无法实现实体资本保全。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的改进
  
  本文在折旧核算中引入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变动等因素,对折旧的计提采用折现率折旧法。为了避免出现使用不同折旧方法和折旧额递增现象则采用按月计提。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基础是变化的而折旧率始终不变,下面通过表1发现各期折旧基础和折旧额的内在规律性。
  从表1可知,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基数和折旧额是一个以公比依次递减的等比数列。本文引入货币时间价值,按照此规律将固定资产原值终值与净残值的差额在折旧期内进行不等额折旧。先计算由于有货币时间价值因素在内,固定资产原值的等值是多少。
  折旧基数变化情况下的加速动态折旧模型构建如下:
  首先,构造过渡变量D,建立等值关系;
  其中,P是固定资产原值,c是固定资产净残值,D是过渡变量,A1、A2、……An是各期的折旧金额,i是折现率,k是静态各期折旧比例也是折旧率,n是折旧期限,(P/F,i,n)复利终值系数,T是预计使用年数。下面举例应用这个公式:
  例1,某企业购入电子设备50 000元,预计净残值10 000元,预计使用5年,年利率为12%。
  下面采用月折旧率计算第一年的月折旧额如表2所示。
  将数字代入公式计算 D=62 307.69
  由此可见,以上改进的方法,一方面反映了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无形损耗的影响,各月间呈递减趋势,符合加速折旧的特点,改进了传统折旧方法中折旧额递增的不足;另一方面,在计算折旧时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将固定资产折旧中形成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等值计算,真正实现固定资产各期折旧额的终值(内在价值)之和能够补偿固定资产的期初价值终值与期末净残值的差额。当然,企业计提折旧始终是按月计提,没有改变折旧方法,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彦.浅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完善[J].会计师,2010(7):25-26.
  [2] 林祥友,钟向东.固定资产动态折旧的分类模型与通用模型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100-102.
  [3] 钱春红,刘婷.改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管见[J]. 财会月刊,2009(23):61-62.
  [4] 张春媛.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4):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