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1-12-29 00:00:00黄核成周兰兰林宇
今日财富 2011年2期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我省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和条件,提出政府和高校不应片面地鼓励在校生进行所谓的“创业”,而应从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不再盲目创业,理性认识创业。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创业现状 创业条件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85(2011)02-00-02
  
  自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大学生创业迅速发展起来的。为缓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得到了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这股创业风也刮到了大学校园里,而且创业现象愈演愈烈、不容忽视。
  在校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学习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为了解我省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以便提出引导大学生有意义地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建议,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浙江省四所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台州学院、浙江林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7份,有效回收率99.6%,其中男性占比例53.1%,女性占比例46.9%。为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中对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1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1 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付诸行动少
  在我们调查的在校生中,有65.2%表示会考虑创业, 32.4%的同学明确表明没有创业的打算。想创业的人虽多,但是真正将想法落实于实践、投资自己梦想的人却很少,在调查的同学中已经创业或者曾经创业的人占2.4%。
  根据了解,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设计大赛的热情很高,在我们调研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中,每年申请学校资助科技创新项目的团队和同学都呈递增趋势,而在本校获得资助的项目每年约60项,但真正投入实际,迈入市场的项目却没有一项。同样浙江省自2006年开始的为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也是吸引了省内众多高校的竞相角逐,但是很多项目还是理论强,而实际操作进入市场的少。
  1.2 在校大学生创业需引导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主要是获取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解决就业也是部分同学考虑创业的出发点,近2/3的同学创业想法是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另外受到朋友影响、家庭影响、传媒的影响分别为17.7%,8.7%,8.5%。而在校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创业门槛较低的生活类行业和商贸服务类包括电子商务的形式等行业。主要考虑到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和个人兴趣以及市场需要来进行创业,采用合伙创业和个人自主创业的形式。
  在校大学生除了热情充沛之外,创业所需的其他种种要素如资金、经验、社会关系等都相对薄弱,使得一旦创业成功便足为“佳话”甚或“传奇”,对在校生创业大肆激赏和鼓吹。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学业、打好知识技能的基础,但是多数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首要目的却是为了赚钱。而且在校大学生多数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创业如果成功自然好,如果失败肯定会增加家长的负担。而依目前的商业环境制度,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失败者肯定很多,甚至会是相对多数。因此,对待在校大学生创业态度需谨慎,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而不是大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
  1.3 培养在校生创业能力和素质是关键
  多数同学创业是考虑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也是为了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群体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相对于其他阶层有更多的创业优势,但是应该看到大学生创业成功,甚至以创业的形式就业还是少数,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鼓动他们去创业,而是应该培养创业的素质,超过半数在校生认为创业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专业知识背景,较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坚强的意志等素质。因此创业教育应注重在专业上加强专业教育,在能力上培养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意志上注重锻炼大学生坚强的意志。
  
  2 在校大学生创业外部条件分析
  2.1在校大学创业条件现状
  大学生创业是在主观能动性和外部环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推动前进的,在上一部分我们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这一部分将创业外部条件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分别从大学生对政策环境的认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两方面方面具体分析。
  2.1.1 在校生对创业政策的认识现状
  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那大学生对此有多少了解呢?通过调查发现在对国家相关政策上绝大多数同学不是十分了解,只有4.3%的同学经常关注。通过进一步比对,我们发现已经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稍微了解,而考虑过创业的大学生中有仅有3.5%经常关注国家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的政策。当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大学生往往选择向亲朋借钱,而向政府申请创业贷款的最低。
  2.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在“学校是否应该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的问题上,大学生全部回答“是”。由此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创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希望学校开设相关创业指导课程。
  为了解大学常见的各种途径对大学生创业信息的搜集,创新能力的锻炼作用如何,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这些途经作用的评价:
  表8相关途径对创业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创业大赛在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大作用,其次是通过实习或勤工助学和创业社团的途径。另外,专家的论坛、讲座的方式也被部分同学认可。
  2.2在校大学生创业外部条件分析
  2.2.1大学生缺乏对创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缺乏了解,以至于在创业过程中不懂得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导致最终创业遇到困难时就不了了之。例如我省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杭州市西湖区设立‘西湖区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20万元以下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宁波市……创新资助金额每项最高可达6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达100万元,创业扶持金额每项一般为20万~40万元。”[1]但是大学生在遇到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时,通过向政府申请贷款则是选择最低的,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对政策的不了解。
  2.2.2大学生希望受到创业教育
  在校生创业与社会其他群体创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校大学生不仅要面对创业的方方面面,还有完成学业的任务。虽然有“可以为创业的在校大学生休学保留学籍”的政策,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没有一名同学表示愿意为了创业暂时保留学籍,创业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历练,一种间接提前接触社会竞争的方式。因此,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就显而易见了。
  3 合理引导在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探析
  3.1正视大学生创业现状,不盲目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热潮的盛行,许多大学生盲目创业,不仅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耽误了学业,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高校应正视大学生创业现状,不盲目鼓励大学生创业。另外,通过网络、报纸和学校的宣传,充分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和形势,结合个人特点,做出理性选择。
  3.1.1举办创业大赛
  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参赛团队必须在基于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完整地阐释项目的技术来源、市场前景、经营策略、资金需求,并展示团队的成员组成和未来规划。同时,有能力的大赛主办方可邀请专业的创业投资机构全程参与,提供资本和项目交流与对接的平台。通过创业大赛使有市场潜力的创业团队可以找到创业基金来启动参赛创业项目,也可以使创业基金找到合适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实现资本和项目的战略整合。
  
  3.1.2开展创业讲座
  讲座的内容可以分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经验交流等,通过各种的创业讲座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和需要具备的各种素养,从而促使大学生理性看待创业,做出理性选择。
  3.1.3创新创业模式
  把学生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结合起来,重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环节将大学生创业予以支助和实现,调动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们的主动性,通过项目的选择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通过团队的运作锻炼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的品格。这将是大学生从创业实践中汲取的第一桶金,也是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一桶金。
  3.2开展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养
  高校应该是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但是不少高校将创业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为大学生“实际创业”提供指导,并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创业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因此没有把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更有甚者,有人理解创业教育是“为了让就业难的毕业生去创业”。其实,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并非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马上都去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经营自己的店铺。创业教育的对象本身应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大众化的,即面向所有在校生,培养每个人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对部分确有创业愿望并具备相应条件的,给予个别的指导和服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创业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创业教育:
  3.2.1建立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辅助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交流,邀请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同学们参加讲座,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探讨,面对创业中的各种疑惑,实际案例将是很好的说明。
  3.2.2实行创业导师制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那在就业指导中心特设一个下属部门分管大学生创业,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2.3设置创业课程
  为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在校大学生量身定做创业课程,将他们急需而又通过其他途径不能得到充分教育的内容编制课程,这不仅包括实践基地和环节的精细安排,还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真正地将创业课程融入到大学课程中来。
  4 结语
  大学生创业的滚滚浪潮吸引着众多在校生,无论是媒体的大肆报道,还是学校的鼓励宣传,大学生的创业心的确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本文认为作为学校一方,不应片面地鼓励在校生进行所谓的“创业”,而应从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出发,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让大学生不再盲目创业,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锻炼创业能力,体验创业过程,这才是大学创业教育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蒋胜祥在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12-12.
  [2]中国青年报.浙近八成大学生想自主创业一些人不了解政策[N].2009-2-11.
  [3]吕孝华、胡晓君等.桂林市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其思考[J].http://wenku.baidu.com/view/f389535f312b3169a451a45a.html
  [4]李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