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

2011-12-29 03:52尹延安
关键词:语言学语篇译文

尹延安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

尹延安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从功能角度进行法律文本/语篇分析的研究已经较为普遍,但应用于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却不多见。通过语篇功能分析来引入法律文本类型和法律言语行为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法律翻译及翻译质量评估提供新视角,并能构建出适用于汉英法律语篇翻译质量评估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丰富法律翻译研究的内涵。

语篇功能;法律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一直是当代中西翻译界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在涉及译文质量的问题上,中西方翻译理论界经常将“翻译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简称TC)与“翻译质量评估”(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TQA)两个概念相提并论。因此,对翻译质量评估的性质及理论定位需要加强研究,尤其是在应用文本翻译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方面有待深入。

一、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研究述评

从英国18世纪的翻译理论家Tytler提出的“同等效果”及其三大原则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质量的评估基本上还是限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没有客观标准和可以验证的方法。西方主观化的翻译批评模式向客观化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转型发生在本世纪70年代,其主要推动者包括:Reiss(1968,1971),Klegraf(1974),Popoviě(1976),House(1977),Koller(1979)。西方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根据研究路径差异可分为四大流派:心灵主义流派;反应主义流派,又分为行为主义流派和功能主义流派;语篇主义流派,又分为描述翻译学流派、后现代和解构主义流派、语言学流派;功能—语用主义流派(House,2001)。实质上,西方当代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原则参照模式与参数参照模式。前者包括反应原则参照模式、语篇类型原则参照模式(如Reiss,1971/2000)和功能原则参照模式;后者包括Wilss的参数参照模式、Williams的论辩理论模式以及许多翻译机构制定的参数参照模型,如:加拿大翻译局研发的“加拿大语言质量测评体系”(Sical);2000年由美国工程协会研发的“J2450翻译质量标准”。

西方比较系统提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当属Reiss和House二人。Reiss(1971/2000)提出客观的翻译批评可以通过文学(语篇类型)、语言学(语言因素)和语用学(语境因素)三种范畴来实施。这样,莱斯把文本的语言功能标准和语用功能标准结合起来,提出了 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体系。但莱斯并没有详细说明语言是如何达到某种功能以及如何具体确定原文的文本类型,也没有意识到某一具体文本可能不止一种文本功能,而是几种文本功能共存且其中一种功能起主导。此外,她也没有提出任何客观的可以测量的尺度。

后来,House(1977/1981)提出“翻译类型学”的概念,即根据原文文本功能及译文文本功能的异同将翻译划为显性翻译和隐形翻译,由此提出自己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她认为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问题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她提出翻译及翻译质量评估的三个重要概念(“意义”、“语篇/文本”、“对等”)以及翻译评估的相对性。此外,她认为翻译评估最后还是会从宏观分析走向微观分析,从考虑意识形态功能、体裁、语域走向单个语言单位的交际价值,尽可能客观地重建译者选择及决策过程。豪斯结合前人的观点,将自己的模式建立于语言学理论基础上,致力于详细描述和解释译文是否及如何与原文对等。豪斯的翻译评估是立足于语篇的,但在评估模式建构中对参数设置不够合理,尤其缺乏分析和发掘文本意义/功能的参数。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其纳入翻译标准研究的名下,如国内集中于这一领域研究的是杨晓荣。我国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大体可分为言内评价模式与言外评价模式,前者侧重评价语言层面,如句法结构、词义搭配、修辞风格等,其核心是等效和“忠信”原则,属定量分析研究,如范守义(1987:2-9)“隶属度”概念对翻译质量评估和穆雷(1991)基于信、达、雅的论域评估方式;后者则较多地考虑宏观层面的元素,如读者接受问题、翻译的社会功效或规范,如李晓敏、杨自检(2003)提出的以“得体”为最高准则的参数模式和侯国金(2005a,2005b)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的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原则。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文化学派和语篇分析学派。我国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翻译研究的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建构了新的翻译理论体系和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推动了对译本质量的评估研究,比如国内对中国古诗英译翻译质量的研究等。比较系统、全面运用功能语言学探索翻译问题的当属黄国文与张美芳。前者主要运用Halliday的语篇分析模式探讨唐诗翻译问题,并从宏观角度阐述功能语篇分析的可行性;后者着重阐述了功能翻译观。司显柱从宏观的功能思想出发,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建构出一个基于英汉互译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并以信息类、表情类和感染类三类语篇类型为例检验该评估模式在理论上的解释力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此外,王东风等也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适用问题。整体而言,我国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仍停留在对国外理论的评介层面,缺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实证研究缺少系统性和科学的理性认识;译界对翻译质量评估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怀疑有这样的模式。

而目前的法律翻译研究中,多数研究侧重于微观层面的词、句的翻译;从功能语篇角度进行法律文本分析的研究已经较为普遍,但应用于翻译研究尚不成规模,尤其对法律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严重滞后,缺少一种相对合理且具有适用性的评估模式。

二、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理论基础

Holmes(1972)认为,翻译研究包括理论、描写与应用三大模块;在此框架下,翻译批评属于应用性翻译研究的中心内容。而根据Mcalester(2000),Newmark(1988/2001)和国内学者王克非(1994),司显柱(2007)等关于翻译批评和翻译评估的论述,翻译评估则是翻译批评的核心。因此,从翻译评估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不难看出,开展翻译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角度,要对某一具体译本做出较为系统全面的评价,就不能不依循一定的步骤和观察点,要运用到某一评估模式。

研究认为,从语篇分析角度引入法律文本类型和法律言语行为的探讨可以为法律翻译及翻译质量评估提供新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适用于汉英法律语篇翻译质量评估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对司法言语行为研究,乃至法律语言学研究有所贡献。

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的功能作为语言研究的焦点,而翻译研究向来是“意义”为本。因此,功能语言学和翻译之间存在着联系性,可以成为研究翻译问题、建构翻译理论和译文质量评估模式的理论基础。以House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理论为基本理论,通过探讨其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问题,研究如何评估不同法律语篇中法律言语行为翻译的质量,构建法律言语行为翻译评估的宏观模式。

同时,法律翻译不应被人们仅仅视为一个语言学的转换代码的过程,它也是一种法律机制下的交际行为,因此与法律语篇相关的一些关联因素也应考虑在内,从形式(语言)、功能和情景三个系统及其辩证关系的阐述出发构建一个法律语篇翻译质量评估的微观模式。

其一,构建法律语篇翻译质量宏观评估模式。在对已有的翻译批评和翻译评估现状,尤其是Reiss和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探讨的基础上,以韩礼德(M.A.K.Halliday)等建立的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研究的语篇视角,Buhler、Snell-Hornby的文本类型学和Reiss的翻译类型学以及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来确立法律语篇的功能及类型为理论框架,在House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基本理论基础上构建出法律书面语篇翻译质量评估宏观模式。

其二,验证上述评估模式,找出存在的缺陷。分别选取不同文本类型的法律语篇的几种译本为语料,运用宏观模式对其做出质量评估,并对模式本身进行检验。

首先,从形式、功能、情景三者互动的角度对法律原文、译文语篇里的小句自下而上地做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气(Mood)、情态(Modality)、评价(Appraisal)和主位(Theme)分析,并据此判断译文与原文是否产生了概念与人际意义的“偏离”。

其次,自上而下地以整个语篇中的形式、功能、情景互动为视角,根据翻译中的目的语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重新审视微观层面所描写和阐释的“偏离”案例。

再次,根据不同的法律语篇类型确定不同类型的意义偏离(概念或人际)对译文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对所描述的各种“偏离”予以分类梳理并作出价值判断,判定译文和原文“对等”或“忠实”的程度。

其三,构建法律翻译质量评估微观模式。在实际检验基础上修正原模式所存在的缺陷,从而构建一个较具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征的法律翻译质量评估微观模式。

三、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法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

法律语篇言语行为的翻译评估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建构一个考察法律译文文本/语篇是否与原文文本/语篇在意义/功能上达到法律效力对等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时,其指标参数的设定和运行步骤的确立均需以语篇为轴。在此将结合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理论,运用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及Trosbrog对法律言语行为的研究来构建法律言语行为翻译质量评估修正模式。

其一,法律语篇类型与法律翻译及其质量评估。翻译语篇类型根据Katharina Reiss的翻译类型学理论,不同类型的文本根据其类型特征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翻译评估角度来看,语篇类型差异导致不同言语行为法律语篇在语言功能上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法律效力,因此译文在概念、人际及语篇功能上的偏离程度将影响其翻译质量优劣。

根据文本的功能,结合法律语境,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将法律语篇分为:规约式(regulatives),如法律法规;许诺式(commisives),如合同;宣告式(declaratives),如司法裁定文书;指示式(directives),如法院传票;表述式(representatives),如证人证言;请求式(rogatives),如律师询问。

其二,法律翻译质量评估宏观模式应以法律功能(效力)对等为目标,根据语篇类型不同确定实现法律意图的语言形式偏离对译文质量影响的权重。在对法律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形式、功能及情景三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中对法律翻译做出合乎实际的描写和阐释,构建出一个以法律语篇为视角,旨在考察法律译本是否与原文法律意义或功能对等的宏观评估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法律翻译评估宏观模式框架

其三,法律翻译质量评估修正模式必须以法律功能(效力)对等为目标,但同时不可忽视语篇功能上的不对等情况,根据语篇类型不同确定语言概念和人际意义偏离对译文质量影响的权重。从翻译评估的角度考察译文,不仅要看译文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是否与原文对等,还要看语篇类型上的意义是否与原文对等。法律译文不仅要实现对原文语言功能的对等,还要追求语篇主导功能的对等。在两者不能完全兼容的情况下,为追求译文对原文主导功能的对等,允许译文微观部分在某些地方与原文的不对等或偏离。因此,法律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需要修正对法律意图的考查参数,增加“负对等”;同时对语言功能的实现参数具体为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的考虑。如图2所示:

图2 法律翻译评估微观模式框架

建构一种基于语篇/文本且具有完整性、可操作性和较少主观性特征的法律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要以面向实际言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等理论为指导,将法律语篇置于形式、功能和情景的言语行为框架下,以“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为参数,“偏离”和“对等”为观察点,“从上到下/由外及内”和“从下到上/由内及外”相结合,对法律译文进行描述与阐述;并从不同语篇类型出发确定“意义”对语篇整体意义影响的权重,最终做出对译文质量的整体评价。

[1] Bassnett,S.&A.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Clevedon and 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8.

[2] House,J.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Linguistic description versus social evaluation[J].Meta,2001(XLVI):243-257.

[3] House,J.Quality of translation[C]∥Baker,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SFLEP,1998/2004.

[4] 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5] Searle,J.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6] Sarcevic,Susan.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M].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7] Trosborg,A.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Legal Language:Dis⁃course Analysis of Statutes and Contracts[M].Tubingen:Narr,2007.

[8] 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9] 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 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H315.9

A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预研基金项目(2008FK57)

尹延安(1977-),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律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