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
(宿迁学院二系,江苏宿迁,223800)
分级管理法在特殊群体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以宿迁学院二系为例
季芳
(宿迁学院二系,江苏宿迁,223800)
面对特殊群体学生,我们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灵活地采用关怀教育和心理疏导,把握特殊性和普遍性、变化发展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开展细致深入的工作。在此从分级管理法角度,阐述了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
伟人毛泽东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正如伟人所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具创新精神和生命活力的群体,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对大学生的发展给予厚望。而近些年来,高校中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比例在不断攀升,他们是各类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高危人群,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不仅直接影响这部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会影响到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关爱大学生特殊群体,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培养力度,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在校大学生出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群体,其中最受大学教育管理者重视并付出较多精力的群体是“后进生”群体。然而,“后进”一词有给这部分大学贴标签之嫌,笔者认为应统一称之为特殊群体大学生。
因学习上落后,或心理上障碍,或行为上异常,而呈现出某种不良特征的大学生群体,被称之为高校特殊群体。依据这个定义及“最少交叉原则”、“穷尽原则”,可划分成这样三种类型:心理障碍群体、学习困难群体、行为异常群体。这样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分类是相对的,有一些是错落交叉、无法清晰区分开来的,同时兼有二种、三种类型。目前宿迁学院二系特殊群体人数为378名,占全系学生总数的18.9%,这部分学生是高校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占用了他们80%以上的时间精力。
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宿迁学院二系实施的是分级管理法。分级管理法是指根据学生情况的严重程度、危险等级进行分级,一般分成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一级需要特别关注,二级则重点关注,三级为一般关注,对特殊群体的等级划分依据如下:
心理障碍群体。一级是指存在严重心理疾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学生;二级是指存在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三级指一般心理困惑的学生。
学习困难群体。一级是学习完全消极、被动,经常逃课,每次期末考试总是不及格,累计不及格学分达留级边缘的学生。二级是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三级是指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主观上愿意学好,但方法不当而效果欠佳,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此外,还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组织,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实践活动,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我们将之归入第三等级。
行为异常群体。一级是指在行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如偷窃、有暴力行为、沉迷网络、经常夜不归宿;二级是有过一般违纪处分,如旷课、考试作弊、偶尔夜不归宿,或因其它原因受通报批评的学生;三级是指因父母双亡、单亲离异家庭而行为异常的学生,或受情感困扰如三角恋、单恋、失恋、同居等的学生,或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孤僻、自卑,需要关心关怀的学生。
从表1得知,该系特殊群体学生总数为378,所占比例为19%(见图1),在各类特殊群体大学生中(见图2),学习困难群体大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达69%,这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保持了一致,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发生学习困难的较多。心理障碍群体是其次,比例为22%。行为异常群体所占比例最少,比例为9%。
表1 宿迁学院二系特殊群体大学生总人数统计表
表2 宿迁学院二系特殊群体大学生年级分布
图1 特殊群体大学生数与非特殊群体大学生数比较
图2 各类特殊群体大学生数比较
观察表2数据,发现在各个年级中,大一特殊群体大学生人数较少,这可能与刚入学,各类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情况尚未被发现,或者尚未显露出来。到了四年级,特殊群体人数也相对较少,可能是在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老师的教育管理,顺利转化,特殊群体大学生不再“特殊”。或者四年级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会淡化在校期间的不良情绪或异常行为。大二、大三两个年级人数相对较多,这两个年级的大学生正处于各类矛盾激化、心理冲突、行为失控时期。
特殊群体学生是校园内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大部分意外事件来自他们,运用分级管理法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使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常态化,把此项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项常规的、重要的内容。在辅导员事务繁杂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忽略这部分学生。
二是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特殊群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本账,工作有重点”、“对象明确,分清轻重缓急”,进而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教育引导。
三是增强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衡量一个辅导员的工作效果,能否把一个班级建设好、管理好,就要看他能否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有没有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分级管理法可以很好地指导高校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增加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尤其是在目前宿迁学院二系实施的辅导员全面负责制、辅导员带班学生人数较多情况下,正确运用此法可对将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防范。这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并实施有效帮助的重要教育管理手段。
首先摸清学生底细,建立特殊群体档案。主要途径有:一是通过查阅学生的原始材料,如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学生填写的基本情况信息单,掌握特殊群体学生原始资料。二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观察发现异常学生,通过深入宿舍、找学生聊天等,力争对他们有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以确保所建档案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建立档案的主要内容:类型和等级,思想动态、性格特点、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同学关系、交友、学习、生活等平时表现,以及教育措施、教育过程记录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这份档案只有带班辅导员本人和系分管领导掌握。同时,注意避免产生“标签效应”。在对殊群体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势必会采用一些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对策,但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时必须把握好适当尺度,以免造成“反向歧视”,得不偿失。
其次,实施动态跟综管理。“特殊群体”的学生会有动态变化,最初被认为是“特殊群体”的学生,由于情况的变化或通过帮助教育后,不再“特殊”,而有些原本不特殊的学生又变成“特殊”。因此,不能静止地看待“特殊群体”,更不能一刀切,及时更新“特殊群体”资料库,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再次,建立工作机制,因材施教,开展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在全面掌握特殊群体学生的各种特质基础上,就可以实施教育转化了。宿迁学院二系建立的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有:
建立班助制度——高年级带动低年级,聘大三学生担任大一班助,协助辅导员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监管和引导。
朋辈关系——利用同伴关系对特殊群体学生施加影响,如利用特色宿舍创建活动,让同宿舍的优秀学生帮助特殊学生。
设立发奋奖——增加评奖范围,使特殊群体学生感到“我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优秀、奖励的机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选拔优秀学干班干,树立榜样、先进典型。
引导学生对大学生涯合理规划:为了避免出现因参加活动过多而荒废学业的问题,在大一上学期时不鼓励学生参加系级以上学生干部的竞选,引导学生不要过多地参加社团活动,等他们学有余力时再参加各类活动。
在宿迁学院二系2008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把他定位在学习困难类的第一级,系领导、多位任课教师及辅导员对他特别关注。此学生大一共15门课有9门不及格。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旷课、上网、抽烟,即使上课也是坐在最后一排睡觉。对他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一是经常找他聊天,聊人生、聊未来。辅导员以朋友的身份和平等的态度和他谈心。二是严格管理、紧盯不放,一旦发现他不在教室上课就找他。三是及时与家长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四是帮助他确立目标,先设置一个可以稍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之后再确定大些的目标,渐进地转化。如刚开始时他每天上网10小时,之后要求他每天上网时间6个小时,后来改为每天上网2小时,这就是进步。五是通过特色宿舍创建,让同宿舍的三位同学帮助他。最后是多给他鼓励、激励。
大二下学期此同学成绩在班级进步了8名,获得了发奋奖。现在他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规划,参加了当年的征兵并顺利过关,分配在某军区。该生的教育转化算是成功的,虽然现在离开学校、到部队去锻炼了,对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知道青春如此美好,不能再恣意挥霍,选择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路走,这也是教育管理的成功。
对那些能成功教育转化的学生,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地教育转化,有些学生似乎顽固不化,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是反复讲、讲反复,出现了转化失败和反复转化这两种现象。这成为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软肋。
我们认为“教育是可能的,但不是万能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也要能够善待特殊群体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毕竟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辅导员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允许教育对象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现象。
虽然如此,我们也要乐观些,坚定“教育对象一定会发生转化”的信念。因为我们牢记阿基米德说过的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在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努力寻找这样的支点!
[1] 朱继国.新形势下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11(5):268271.
[2] 林佩云.大学生群体的分类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3):14.
[3] 欧永美,李湘蓉.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4):5758.
[4] 吴东升,凌卫,等.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8890.
G647
A
季芳(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