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龙娇
(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安徽淮南 232038)
杜堇版画《水浒人物全图》评析
倪龙娇
(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安徽淮南 232038)
在古小说版画中,《水浒》插图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堇作为明代中国版画发展进程中的先驱人物,作品《水浒人物全图》以洗炼传神的线条,生动地再现了原书人物风貌、故事情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影响深远。
杜堇;版画;艺术特色;艺术价值
杜堇,明代成化年间著名人物画家,明代何乔远的《名山藏》中记载:“时有泰和郭诩(1456—1528)号清狂,与江夏吴伟,北海杜堇,姑苏沈周,俱以画名,(天下)莫不延颈愿交。”杜堇列为“四首”之一,成为当时文人墨客渴望与之交结的画家。研究中国版画及版画史,在涉及明代时,都不可能越过陈老莲及其所作的《水浒叶子》等作品,但资料显示,最早为《水浒传》补图的是早于其一百余年的杜堇。杜堇在人物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其版画艺术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明代中国版画发展进程中的先驱人物。
关于《水浒人物全图》是否为杜堇所作,史料记载的并不多,且大多为写有“传”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中说的也不太肯定,《无声史诗》二中则载“堇所著诗文集失名,传绘有《水浒》人物像”的字样。能够清晰认定的是清代刘晚荣,在其《水浒人物全图》的钩摹本《水浒图赞》的序中写道:“……不谓阅一沧桑,又得明杜先生堇为之补图,其技如飞卫之射,视虮子如车轮,神妙出罗传之外。予藏之数年,爱不释手,因择名工钩摹付梓,以公同好。披览之下,觉英风义概,奕奕如生,令人不可迫视,洵足与罗书并传矣,中凡四历裘葛,始告成书,而予亦心力交瘁云。光绪壬午冬日节卿刘晚荣识”。③明确提出了在光绪初年或同治年间,就已得到了杜堇《水浒人物全图》的真迹或刻本。但刘晚荣的说法很大程度上遭到了质疑。因此,李伟实在《从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3期)一文中,认定《水浒人物全图》确实出自杜堇之手,原因有二:一是该图标有杜堇之名,技法高超,绘图精美,非等闲之辈所能为,而且杜堇也是一位通俗小说的爱好者,“虽稗官小说,罔不涉猎”。所以他认为杜堇对《水浒传》一类小说一定会爱不释手为之补图。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个问题,他还举出刘晚荣的《水浒图赞》作为旁证材料。他说:“刘晚荣不仅言之凿凿,而且花了四年时间诸名工钩摹刻印,可以说是非常有力的证据。反过来说,这样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出自明代另一位大画家之手(等闲之辈是决没有如此功力的),那他何苦去冒杜堇的名字呢?”他愿意冒杜堇之名,也反证了杜堇在当时的盛名以及他确有《水浒人物图》存世。二是《明清江苏文人年表》的作者张慧剑是民国人,李伟实认为“他在‘年表’中对‘全图’说的不够确切,是由于他可能既没见到五十四幅原图,也没见到有关杜堇画《水浒》人物图的记载,只是听到传闻。”所以,李伟实认为对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没什么可怀疑的。
确实,杜堇曾经“勤学经史及诸子集录,虽稗官小说,罔不涉猎”。通六书,“以诗古文词雄视一代人”。他广泛的爱好及雄厚的文学底蕴足以支撑他对《水浒》人物的解读,而他在成化年间屡屡应试皆名落孙山,“遂绝意进取”,醉心于笔墨的心境以及艺术造诣(明评论家李日华在《平津馆鉴藏书画记》曰:“古狂杜先生精于绘事而於人物犹工,其佳处往往不减顾(恺之)陆(探微),国朝以来第一人也。”也足以发展其广阔的创作空间,再加上当时为小说插画已成为时代风尚,杜堇参与到其中是符合逻辑的。所以,目前把《水浒人物全图》看作杜堇的真品的居多。20世纪30年代,鲁迅和郑振铎先后两次在版画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准备以翻印《十竹斋笺谱》为契机,介绍宋、元、明以来中国彩色和单色版画,最终成就一部《版画丛刊》时,鲁迅先生在1934年2月9日的信中还特意建议收入明杜堇作《水浒人物全图》,此书“今似惟日本尚存翻刻本,时被引用,且加赞叹,而觅购不能得,不知先生有此本否?亦一丛刊中之材料也”。近人蒋瑞藻也在《缺名笔记》中评论道:“明人作《水浒传》图象者,有陈章侯、杜堇二家,均极佳妙。……杜堇所绘之像,都一百八人。广百宋斋有钩摹本,百八人各有特殊姿态,英风义概,奕奕如生。”《镇江市志·下》记载了杜堇画过《水浒人物像》和《绝代名姝册》。
综上所述,《水浒人物全图》作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高超的技法,精美的图像,已经得到了后人高度的评价和喜爱。《水浒全传新校注本》在用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全传》等加以校订时,书内特意选附了杜堇绘制的人物图像20幅。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杜堇《水浒人物全图》。
元明时期,以戏曲小说为主要形式的市民文学得到了发展,也为版画插图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基础,同时版画艺术的发展又为小说创作的刊行流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史籍中关于杜堇生卒年的记载多作阙失,我们只能根据他的《散牧图》、现存世作品《九歌图卷》以及《古贤诗意图卷》上的题款推知他的主要活动年代为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年间,杜堇活动的年代恰恰是郑振铎所认为的“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附有插图的书籍最为多种多样。”明代雕版印刷已遍及全国各地,版画艺术呈现着相当繁盛的局面。明夏履先《禅真逸史·凡例》称该书插图“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昔人云诗中有画。余亦云画中有诗。惮观者展卷,而人情物理,城市山林,胜败穷通,皇轰野店,无不一览而尽。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奚徒铅堑为工。”这一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重要作用,即以直观的形象表现或补充说明文本的意义。印刷术的进步,刻书业的发展,为小说创作的刊行流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动了小说创作的发展。这一时期附有丰富插图的戏曲小说,印制的数量多,销量特别大。
《水浒传》一书完成于元末明初,嘉靖、万历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接受的高潮,这一时期的许多名人都阅读过此书。李开先《一笑散》记:“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冈谓《水浒传》委屈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其中丰富的文学艺术形象,也激发了众多画家的创作灵感,各种各样有关《水浒》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仅明代中晚期带插图的版本就不下10种,几乎包括了不同地区的版本风格。
版画插图艺术的兴盛,使人物画创作获得了新的动力。明清小说插图除了因其对阅读能够进行有益的引导而广为流布外,其本身作为版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不容忽视。明代小说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说读者基本上都是具有相当文化素养及欣赏品味的文人士大夫,认同文人品味的官僚、富商阶层也参与其中。为了迎合读者的欣赏旨趣,小说插图作为版画作品的艺术性必然得到不断加强。一些画家从事插图,与刻工合作,在版画中创作了一些动人的艺术形象。与杜堇差不多时期的一些文人画家都参加到书籍插图的创作中来,如李贽、王世贞、沈周、唐寅、文征明及仇英等。尤其是唐寅为《西厢记》,仇英为《列女传》等所作插图深得人们的称颂。而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都和杜堇有着广泛的交游,如他与沈周、唐寅和文征明等。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大大地加强了插图的版画艺术及欣赏价值。
笔者所见到的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是1986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的(该版本是1958年上海朵云轩以杜堇的原画木板水印为蓝本的)。《水浒人物全图》不分卷,共54幅,每幅画梁山好汉两名,共计108名,画像如生,镌刻尤精,是《水浒》画本中的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是一部将《水浒》108将绘写完整的画集。
从严格意义来说,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应该称之为“绣像”。所谓绣像,就是通常只画人物本身的神貌、动态及其最必要的道具,而不画背景、环境。而不是像插图那样将人物的神貌、动态置于道具、背景、环境之中,甚至可以描绘一定的故事片断情节。这也就意味着绣像的难度更大,人物性格的刻画完全来自于本身的神貌和动态。从史料记载来看,为《水浒传》配图较多采用的是突出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形式,如双峰堂余象斗刊本《新刻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等。而单单表现人物自身神貌的画家也就是杜堇与陈洪绶。杜堇所作的《水浒人物全图》虽然也画了背景,但并不是重点表现故事情节,画面中突出人物形象,点缀树石、庭园也是为了刻画与烘托人物鲜明突出的性格,它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水浒》绣像作品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完整的一套绣像。
明清小说的插图从形式美学法则来讲,尽管是以版画的形式存在,但是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绘画,符合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意蕴。杜堇所作的《水浒人物全图》带有相当多的中国绘画的痕迹,而且他在人物画创作方面善于为诗作画,这也为他的版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古贤诗意图》就是由书法家金錝选取古人的诗篇书写好后由杜堇按照诗意而创作的。卷末题记中说:“□□素仆书古诗十二首,将往要杜柽居为图其事。按居无讶仆书敢占其左,以渍痕在耳。他日图成,汝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者,作奚辞焉。弘治庚申六月甘三日金琼记事。”其文人的气质与修养对他的笔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每段画都竭尽巧思,贴切地表现出原诗的意境。《水浒人物全图》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作者能忠实地传达出原书中的情节与人物的精神,能大胆发挥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度的技巧,否则就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事实也是如此,杜堇在深刻而直接地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匠心独具地把文学作品《水浒》中的108个人物双人合成一图;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细腻,线条遒劲;构图简约朴实,井井有致;画面情景交融,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增添了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
在《水浒人物全图》中,杜堇对水浒英雄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构想,用单线白描的绘画手法,以其擅长的劲挺的笔法,畅秀的线条,将《水浒》中不同类型人物性格、神貌,通过艺术再创造,都逼真地画了出来,有“栩栩如生”之感。这正是杜堇的成就所在,他是继李公麟之后,把白描这一技法大大向前推进的又一位重要画家。正如《古芬阁书画记》中记载:“古狂此卷仿龙眠之大成,但同时又能推陈出新,而意想形识,具脱然也。”杜堇以其匀细挺拔,飞动潇洒的线条,被当时称之为“白描第一高手也。”在进行版画创作时,杜堇自然而然地将自身的中国画技法运用到其中。
在明末武林小说版画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杰作,当推陈洪绶手绘的《水浒叶子》。虽然两者均属于绣像,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更依附于文本,除了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外,还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画面效果,而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则更重视人物性格、神态的刻画,抓住最能传达身份、个性和经历的动态特征,人物的神情及性格刻画得相当精彩。同样是刻画“黑旋风”李逵,杜堇运用细劲畅利的笔法,果敢爽快的线条绘出一个黑凛凛的彪形大汉,头上蓬松着黄发,脸上长满髭须,穿戴着茜红巾,猩衲袄,干红褡膊,八搭麻鞋,腰插两把夹钢板斧,通过这样的打扮装束将《水浒》所塑造的耿直、鲁莽、淳朴、粗野,浑身充满着反抗精神的庄稼汉的性格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见图1)。陈洪绶则在面部采用了有规划的皱纹线,上衣采用圆形的短线,下衣用竖形的长线,造成颇有规律的效果,表现出他粗鲁的举止,刚直的性格(见图2)。在描写“花和尚”鲁智深时,杜堇和陈洪绶都采用了流水似的圆线来处理宽大的僧服,透过他的举手投足显现出了坚毅勇敢,粗中有细的性格,但杜堇采用长短不一的线条有机的组合(见图3),而陈洪绶则更具有装饰味,造型趋于夸张,线条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运笔奇诡变幻(见图4),难怪卷端江念祖题《陈章侯〈水浒叶子〉引》说:“说鬼怪易,说情事难;画鬼神易,画犬马难。……陈章侯以画水画谷妙手,图写其中所演四十人叶子上,颊上生气,眉尖火出,一毫一发,凭意撰造,无不令观者为之骇目损心。”这正印证了为什么陈洪绶的作品会受到历代众多名家的青睐而备受推崇。但我们同时应该客观地认识到:一是杜堇的作品要早于陈洪绶,两者生活创作的年代相差了一百余年,杜堇是目前最早为《水浒传》配画的;二是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仅绘制了40人,而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将108人的英风侠气,皆绘写图中,以付剞劂,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图2
图3
图4
在古小说版画中,《水浒》插图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堇作为明代中国版画发展史的先驱人物,作品以洗炼传神的线条,生动地再现了原书人物风貌、故事情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影响深远。清末民初学者叶德辉就认为:“此画像如生,刻工尤为精妙……”对于杜堇版画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考察杜堇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同时对研究《水浒》版本及版画的源流传承,有重要参考价值。
[1]丹徒文史资料·第18辑·丹徒丹青[Z].丹徒区政协文史委编
[2]刘继保.“红楼梦”绣像的审美特征[J].美术观察,2004,(2)
[3]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杜堇.水浒人物全图[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5]镇江市地方编撰委员会编.镇江市志·下[O].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6]徐娟.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业编[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7]唐寅.唐伯虎全集[C].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5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Dujin’s prints Water Margin characters map
NI Long-Jiao
Water Margin characters ma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cient novels’prints.As a precursor in Ming dynasty’s prints,Du’s Water Margin characters map reproduces characters’look,novel plot with vivid lines,and it is highly valued and far-reaching.
Dujin;prints;artistic features;artistic value
J205
A
1009-9530(2011)01-0141-04
2010-11-0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sk335)
倪龙娇(1972-),女,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现从事中国画、中国美术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