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压力源调查与疏导

2011-12-28 03:08叶剑波段水莲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警力心理压力

叶剑波, 段水莲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公安民警压力源调查与疏导

叶剑波, 段水莲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公安民警压力源于公安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职业成就、人际关系等,也与民警个体心理相关。疏导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应多管齐下,社会应有较好的支持系统,确立从优待警;公安机关组织层面应增加警力、优化警力配置,引导公众舆论导向,实行新警录用的心理测试制度,对在职民警加强心理训练;民警应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加强自我心理的疏导,学会释放心理压力。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疏导

1 .引言

“压力(stress)”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tringere”,原意是困苦。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Selye最早将“压力”一词应用于心理学领域并进行研究,他认为压力就是身体为满足需要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反应或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职业都不同程度地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压力。公安民警具有国家公务员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要接受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准军事化双重管理体制的管理,履行着国家刑事司法和管理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能。公安工作的紧张性、复杂性、突然性、时效性和对抗性,经常使基层民警处于压力与焦虑的环境中;生活作息无序,时常使他们身心交瘁。基层民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高于其他职业的人员,其心理压力超负荷早就是不争的事实。探究基层民警心理压力,①本文所称压力涵盖“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增进对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正确认识,寻找缓解、消除心理压力的调适良策,已是新时期公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2]

2 .公安民警压力源调查

笔者于2009年参加了湖南省针对公安民警的全省网络普查,笔者与同仁采取随机取样方式,着重从工作量、执法环境、人际关系、职业成就感四个方面展开设计项目,由民警主观评价其压力感受。此次调查,湖南省14个市州及省厅民警共有4496人参与,约占全省民警总数的8%。其中机关民警33%,基层所队民警67%,均为处级以下公安民警,从警时间从新警到26年以下不等,警种遍及16类,基本上代表了湖南省基层公安民警的基本情况。民警压力主要来源见表1-5:

2.1 民警自诉工作量状况

表1:民警工作量调查统计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84.75%的民警自感工作量“较重”、“非常重”,基层民警每天加班加点,明显疲惫不堪,有76.72%的民警每周加班时间在10小时以上,双休日、法定假日、年休假能正常休假的人数比例仅占9%左右。

2.2 民警执法环境情况

表2:执法环境调查统计数据

表2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民警被错误投诉过,而认为没有得到纪检督察部门正确处理的达到26.98%,这些都说明有相当部分民警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纪检督察部门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当前执法环境的总体评价,有65.11%的民警认为较差,认为良好的仅有1.95%,有一半以上的民警感觉到了执法环境的压力,而仅有四分之一的感觉到影响不大。

2.3 民警人际关系情况

表3:民警人际关系调查统计数据

表3结果显示,民警与领导、同事、家人的关系状况相对较好,这与我们主观感受稍有不同,也说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警意识到了社会支持对自己工作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进行了较好地营造,然而近年来不断冲突的警民关系却不甚理想,民警认为警民关系一般的占46.06%,警民关系疏远和紧张的占50.6%,而认为警民关系密切的仅占3.34%。可见,警民关系不良已经成为民警的普遍看法。民警对于自身受到暴力侵害的感受相当一致,有74.35%的民警表示,暴力袭警会让自己心里很难受。

2.4 民警职业成就感状况

表4:民警职业感调查统计数据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89.35%的民警认为警察的荣誉感正在下降;有82.82%的民警表示日常生活中不愿意表明自己的警察身份;有86.06%的民警认为警察职业与政府部门其他岗位相比较差;认为社会舆论对警察有偏见的占93.17%。可见,民警的职业成就感明显缺乏,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造成民警职业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

3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分析

尽管以上数据只是由民警主观评价有关工作与生活的客观现实,而压力则是人的主观感受,但在对以上项目进行设计时,也巧妙地加入了民警的主观感受,如对工作量的统计时,有一半以上的民警经常感觉到疲惫,同时也设计了一些专门的选项用来了解民警的压力情况,详细数据见表5:

表5:民警压力调查统计数据

显然,民警感觉到的压力有52.79%来自工作,而另外两个比较大的比例家庭因素与个人健康状况也与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如因为工作过忙导致对小孩的教育缺乏,因工作过累,压力过大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由此我们甚至可以推论,民警压力可能有70%以上的比例源自工作。而在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则分别是上级考核多、工作任务重、执法环境差,这与我们前面的现状调查基本吻合。工作任务之所以成为警察工作压力源,与现阶段我国警力不足、装备落后、执法环境欠缺的状况有一定关系,部分警察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并不是很满意。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进入公安队伍后发现无法胜任工作,或感觉这份工作不是自身所钟情的职业,于是逐渐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及行为紊乱,从而给自己造成工作压力。

4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疏导路径

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公安民警个体的身心健康,也成为了制约公安队伍战斗力发挥的瓶颈。寻找有效措施缓解警察工作压力,提高警察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是加强和改进警察执法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其对于新时期的司法建设、行政权力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公安民警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需要社会、组织以及警察个体多管齐下。

4.1 加强公安民警个体调适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中个人因素起着主要作用。要从根本上缓解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关键要加强民警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首先要做好公安民警的思想准备,“提前做好准备,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心理伤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训练,加强公安民警的心理预防机制。

第一,从思想上客观理解自身职业,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需求与状态。引导公安民警客观认识自身职业,认识到心理压力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公安工作往往都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紧密相联,但也更多地与荣誉相伴,干一行,爱一行。通过疏导使公安民警从思想上自觉坦然面对和接受工作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从而采取积极的方式,缓解自身心理压力。

第二,要学会控制情绪,调节自身行为,换位思考。每位民警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表露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情绪,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对人则有消极阻碍作用,会影响心理健康。所以,要促进和保持心理健康,就需注重培养良好的情绪。

培养良好情绪的途径很多,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能在生活中利用它做出正确的决定。每位民警对自身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把握自身的需要、动机,能衡平自身的环境与价值,找到实现价值的节点,并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自身与环境才能不断产生愉悦、满意、兴奋的情感。2.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为情绪所左右。当工作、生活、家庭中的失败、挫折、失意时,情绪会影响到个体,有效地调控好情绪,不让情绪左右我们思想和行为,正确面对失败、挫折,保持不气馁、不自卑的情绪。3.正确地认识、理解他人的情绪。情绪能相互影响,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感受,对别人的情绪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反应。4.把心理和生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合理安排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增强心理免疫力和心理调节控制能力。5.自我激励和暗示。心理学中的自我激励是激发动机,使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像所期盼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应树立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力求达到。在不断的目标达成中获得充足的动力,并对自身进行认可。

在情绪的控制方面,除了个体的自我调节以外,公安机关培训部门可以加强对培训警察的心理训练,确立合理的心理训练内容,如对学员进行合理情绪疗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等训练方法的训练,通过长期训练形成动力定型,以便今后能及时应对。

第三,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人是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在社会互动中得到认同才会激发更大的潜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个体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一环。要主动向身边的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寻求支持,发展良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多与领导、同事、朋友沟通和交流,通过讲述、倾诉的方式来分解压力。在情绪低落、烦闷苦恼时,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来帮助自己释放心理压力,克服内心的不良心理因素。如果出现心理疾病,可寻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的帮助,从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那里获得排除心理压力困扰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在重视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深了解和扩宽认知面,当面对心理压力时,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和宣泄,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消除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危害。[2]

4.2 公安机关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公安民警由于信念不坚定加之心理失衡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要不断加强广大公安民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思想教育,增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使命感和光荣感,通过不断重复的教育加强公安民警对职业的正确认识,树立其坚定的信念。职业信念是指个体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个体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作为公安民警,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更应该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有了坚定的职业信念,才会使得民警具有更为明确的职业理想,才会有动力按照理想的职业岗位对角色的要求不断塑造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对其所担任的职业角色的认可。民警要了解警察职业的全部内涵,加深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认同感,懂得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唤起从业者的神圣感、光荣感,激发自己的热情,以从警为荣。只有这样,才能让民警克服消极情绪,激发工作热情,积极进行警务活动。

4.3 确立警察招募的心理测试制度

有效的人事招聘对组织的成功和发展意义重大,在警察机构中同样如此。警察招募和甄选的过程中引入心理测验已成共识。警察的工作性质特殊,他们的心理健康对执法活动影响很大,需要警察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在警察招收过程中需要对新录用警察进行心理选拔,从源头上把好心理素质这道关。目前,新警录用主要有两个渠道:社会公开招聘、从警察院校招收。2005年1月,公安部正式作出决定,新警察录用和公安院校招生增加心理素质测试,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原则上不得录用、录取。这一举措无疑说明了实施招收警察心理选拔制度的重要性。

新警录用前的心理测试,主要是指对与警察职业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心理学测量与诊断,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测验(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人格测验(职业动机、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测验)、心理控制测验(如抗诱惑心理、违法犯罪心理测验)、心理应激测验(包括在职业活动中对突发事件、危险事件应变能力的测验)与心理健康水平测验等等。这就为发展警察良好心理素质及对抗其日后心理问题、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防止心理素质不适应的人员进入公安队伍。[1]

4.4 因人而异,实施心理健康工程

加强对民警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在交警的工作情境中因为接触的复杂性使得交警必须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则必然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压抑、郁闷、兴趣热情降低、激动、暴躁、难以自控,最终导致人格的扭曲。目前,在我国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方面的工作也正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重视。通过为民警提供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咨询等进行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培养和组建专家型心理师资队伍,对公安民警进行以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应激反应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训练,不断增强公安民警社会心理能力,使之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把握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4.5 增加警力,优化警力配置,向无增长要警力

日前,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已经制约了警务工作的开展,也对民警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减轻民警的工作压力一是要增加警力编制,这是保证民警正常工作与休息时间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安机关应积极与人事等部门联系,增加编制,保障正常开展警务活动的必要警力,避免警务人员的过度劳累。如果长期无法改变基层民警“过度疲劳”的现状,不仅容易导致民警免疫功能、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容易导致人的早衰,甚至因“过劳”而英年早逝。这对国家、单位、家庭都是巨大的损失。[3]另一方面,在现有警力不足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警力无增长改善”之路,是解决警力严重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警力是一种“资源”,在警力资源无增长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是完全可行的。一是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减少非警务活动。对现有警力进行重新调整与布局,科学调整有警时间和有警空间,避免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在确保社会治安控制能力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警力资源。二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落实科技强警,加大对警务科技的投入,抓好现代科技成果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以科技促警力,以科技强警力,实现警力的无增长改善。三是开源节流,完善公安经费相关制度,切实从优待警。[4]本着“无增长改善”的理念,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经费。四是加强对民警的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技能学习,贴近岗位、贴近专业、贴近实战、贴近应用,实现以训促练、以考促学、以练为战、全面提升队伍软实力。[5]如对公安民警精神上鼓励、工作上爱护、业务上培训、生活上体恤等方面。要强化对公安民警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培养,提高民警的政治待遇和政治鼓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建立对公安民警的适应保障体系,注意提高医疗保健条件,满足公安民警的发展需要。

4.6 强化激励保障和从优待警机制

除此之外,要重视和加强警营文化的软、硬件建设,重视把公安民警的心理需要打造成警营文化的有效部分,举办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学艺术体育活动;广泛宣传警察队伍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增强公安民警对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要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重视与公安民警家属的沟通,使家人支持关心谅解公安民警工作。社会支持具有巨大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障碍。公安机关的宣传机关应进一步建立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善于利用媒体为公安工作服务。媒体对警察工作予以更多的正面宣传报道,让社会公众从一点一滴的事件里看到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实际行动,感受公安工作的艰辛,体会警察职业的神圣。以此来增强社会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减少警察执法办案时来自群众的阻碍与压力。另外,要明确警务工作的职责范围,不把非警务工作强加给公安机关,以免因此破坏警民关系,给警察形象带来损害,增加警察工作的难度。

4.7 实施招收警察的心理选拔制度

警察的工作性质特殊,他们的心理健康对执法活动影响很大,需要警察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警察招收过程中需要对新录用警察进行心理选拔,从源头上把好心理素质这道关。目前,新警录用主要有两个渠道:社会公开招聘、从警察院校招收。2005年1月,公安部正式作出决定,新警察录用和公安院校招生增加心理素质测试,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原则上不得录用、录取。这一举措无疑说明了实施招收警察心理选拔制度的重要性。

新警录用前的心理测试,主要是指对与警察职业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的心理学测量与诊断,内容主要有认知能力测验(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人格测验(职业动机、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测验)、心理控制测验(如抗诱惑心理、违法犯罪心理测验)、心理应激测验(包括在职业活动中对突发事件、危险事件应变能力的测验)与心理健康水平测验等等。这就为发展警察良好心理素质及对抗其日后心理问题、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防止心理素质不适应的人员进入公安队伍。

4.8 加强警察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建设

保护警察的合法权益,既是关心爱护警察的体现,也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需要。警察的合法权益,既包括普通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劳动、人身自由、生命健康等权益,还包括警察所特有的正当执法权。[1]我们应加快对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的立法研究,把警察合法权益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弥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该领域的空白。首先,对用各种方式阻挠警察正当执法的行为,特别是围攻、殴打等袭警类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宽容,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的威严和警察人身安全。建议在《人民警察法中单设一章规定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加大警察执法中的人身及财产权利的保护。修改现行刑法,增设袭警罪。建立警察维权机构,确立对警察乱投诉的处罚制度,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警察的行为应给予有力的惩处,支持民警通过民事诉讼、自诉或附带民事诉讼等法律的途径维权。[6]

[1]夏小峰.公安民警的工作压力源及疏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彭光前.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初探[J].森林公安,2010,(2).

[3]皮华英.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4]赵延明.从“无增长改善论”谈我国警务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2).

[5]薛陶.警力无增长改善之我见[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6]武玉功.刍议警察合法权益的保护[J].文史博览,2008,(6).

Key works:public security police;psychological pressure;channel

An Investigation of Pressure Sources of Police and Channels

YE Jian-bo,DUAN Shui-lian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410138,Hunan)

The pressure of public security police not only results from the nature and task of their work,professional achievement,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but police individuals as well.All kinds of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hannel the pressure of police,and the society should have a good supporting system and give special treatment to police.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increase police force and optimize its distribution,guide public opinions,employ the system of psychology test in recruiting police and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f on-the-job police.The police should establish firm occupational conviction and learn how to releas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D631.15

A

2095-1140(2011)02-0136-05

2011-02-09

本文系湖南省公安厅2008年度课题《公安民警心理训练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叶剑波(1975-),男,湖南永州人,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侦查学研究;段水莲(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讲师,主要从事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研究。

左小绚)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警力心理压力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警力资源配置问题刍议*
通过图片看内心
警力配置的理论探讨
公安基层警力流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