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在支出法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产品和服务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净流出等于货物和服务的流出减去流入后的净额,反映外部需求。这“三大需求”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最终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区别在于:第一、最终消费支出特指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居民的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包括了境外或地区外居民在本国或本地区发生的商品性消费;第二、最终消费支出不仅包括货物消费,还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不涉及服务性消费;第三、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自给性消费和虚拟服务支出;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消费指标,还包括销售给居民的零售额(有些属于投资支出)和销售给社会集团的零售额(可能用于中间消耗和投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别在于: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购置费和旧建筑物购置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不包括这些内容;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500万元以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第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商品房销售增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这些内容。
在支出法GDP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即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扣除进口的差额。其中的“货物和服务出口”与海关统计的“贸易出口额”区别在于:支出法GDP核算的出口额既包括货物的出口额,也包括服务的出口额;海关的贸易出口只是货物的出口。
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也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投资能够扩大社会生产能力。需求拉动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滞后期。投资波动会导致经济同向波动,它与总产出之间存在着乘数效应。当投资增加时,会立即增加对投资品的需求,增加投资品生产企业的产量,就业就会上升,居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使社会总产出倍数增加;反之,则相反。投资与经济增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投资的适度增长能促进经济持久发展;投资增长不足可能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经济过热。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消费率是比较低的,但是仍然比投资率高,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教育、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可以创造人力资本,政府的部分消费性支出可以提供生产性公共产品,这些均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生产要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可以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并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内需可以为外需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同样,外需对内需也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外需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内需,形成了如“出口—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或“出口—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减少相关企业破产—增加国家税收收入—进而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拉动链”。外需还通过“示范效应”推动内需升级,这种“示范效应”同时存在于投资和消费两个领域。因此,在以扩大内需为宏观经济调控立足点的同时,不可忽略或小视稳定外需的作用,需要继续重视和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充分发挥好外贸对上下游产业的乘数效应,实现以外需带动内需,以内需促动外需。
(上海市统计局曹美芳供稿)